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湖北省潜江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日期: 2025-04-08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你认为的正确答案序号使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朝,使国家再次走向统一。这一年可以表述为( )
A、 公元5世纪初
B、 公元5世纪末
C、 公元6世纪初
D、 公元6世纪末
下表所列史实所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A、 民族交融
B、 国家统一
C、 文化交流
D、 中外交往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对玄奘西行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B、 玄奘从天竺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
C、 《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中亚各国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D、 此行促进了中印交流,为研究中外交流史提供珍贵文献
“十年春,北汉结契丹人冠,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一记载最可能出自( )
A、 《隋书·刑法志》
B、 《宋史·太祖传》
C、 《元史·诸王表》
D、 《明史·成祖本纪》
宋太祖在位17年,科举取士347人;宋太宗在位22年,通过科举考试共录取进士1457人;宋太宗时期科举录取人数相当于整个唐朝取士的总和。宋朝提高科举录取人数的影响是( )
A、 使世家大族控制了中央政权
B、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C、 为文官政治提供了人才保障
D、 分割了宰相的军政财政权力
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选项中最合适做卡片主题的是( )

A、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 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 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D、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右图对联所引典故出自( )
 公 孔 
 瑾 明
 赤 空
 壁 城
 败 戏
 曹 司
 操 马
A、 《牡丹亭》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三国演义》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首词饱含岳飞(   )
A、 卧薪尝胆,越甲吞吴之心
B、 破釜沉舟,灭秦复楚之志
C、 精忠报国,收复河山之念
D、 大义凛然,肃清倭患之愿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下面关于它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是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B、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中心的南移

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21小题8分,22小题12分,23小题20分,共40分)

习近平的全方位外交首推“亲、诚、惠、容”理念,自古以来,中国政府和民间都秉承与邻为善的友好理念进行对外交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时曾多次抵达东南亚、南亚和非洲东海岸。作为明朝的外交使节和贸易代表,郑和始终奉行“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的准则,和沿途国家相互尊重,友好相待。在贸易活动中,采取议价成交方式和厚往薄来的做法,以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与当地人平等交易。同时,郑和船队还把中国的一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赢得了沿海各国人民的欢迎和赞扬。

——摘编自《郑和下西洋论文集》

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

——《中国历史十五讲》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