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河北省2024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

作者UID:20592765
日期: 2024-12-24
三轮冲刺
单选题
综合性学习
默写
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 , 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注释】①瘦削:直立陡峭。②踞:蹲坐。③锦幄(wò):锦绣织成的篷帐。④陟(zhì):登高,上升。

(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各题。

学会在“拖”中沉淀自己

乔兆军

①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强调做事要完整到位,不找借口、不拖延,雷厉风行,这确实是积极向上的。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概而论,有的事不去做反而更好,有的事等一段时间再去做,时机更成熟,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有的事适当地“拖延”一下,就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有的事,拖着拖着就不了了之。这时候, “拖”就显得尤为必要。

      ②朋友在一家养老院工作,他说老人在脑萎缩状态下向你提要求,用“拖字诀”很管用。一天,有位老奶奶伤心地向他诉苦,说自己的儿女结婚没房子(实际她的儿女都快七十岁了),这显然是老人记忆与现实出现了混淆。朋友承诺马上帮忙解决问题,老人止住了悲伤。朋友避开老人两三日,再次见面,老人完全忘了这事,还乐呵呵地跟朋友谈其他事情。

③单位要提拔一名科室负责人,小李和小刘都是合适人选,且能力不分伯仲。提谁不提谁,领导班子成员各抒己见,一时难以定夺,最后局长拍板,两个人都纳入推荐人选,先拖上一段时间再说。时间一长,有小道消息说小李已内定,小刘沉不住气了,酒后跑到单位里大闹一场,捉拔的事也黄了,小李顺利当选。你看,谁沉得住气,谁拖得住,谁就占了主动权。而且在拖的过程中,人一着急就容易暴露问题,也就顺便解决了问题。

④1860年,曾国藩正在跟太平军鏖战,突然接到圣旨,英法联军兵锋直指北京,朝廷令他火速派鲍超带兵北上勤王。曾国藩接到圣旨,很是头痛。奉旨行事,此时战局必然逆转,后果不堪设想;抗旨不遵, 自已难免有杀头之罪。

⑤李鸿章说: “现在,恭亲王已与洋人谈判,不出意外,不日将签署合约。若奉命北上,可能还没走到半路,双方已息戈罢兵。那时,北进没意义,这边又坐失战机,朝廷必然追究大帅之责。不如先向皇帝上一道奏折,说鲍超品级太低,在指挥作战中起不到多大作用,请求朝廷在您和胡林翼二人中选定一人带兵进京。皇上再批复回来,一去一回,就得十天半个月,那时,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我们也就不用挥师北上了。”曾国藩采纳了李鸿章的建议,果然,奏折发出没几天,新圣旨又到了:不用北上了……

⑥还有个以“拖”解决巨大难题的典型事例。东晋大司马桓温让时任宰相的谢安帮他写推荐书, “加九锡”。桓温是想先得到九锡之礼,为下一步篡位过渡。报告打到朝廷那儿,朝廷也不能说不办,毕竟桓温权大势大。谢安有招,拖。桓温一问,谢安就说,啊,正办着呢,那么多的礼器还没准备好,再催,就说,得写一写诏书啊。就这么拖来拖去,硬生生拖了好几个月,直到桓温去世,诏书还没写好, “加九锡”之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谢安以非血腥的方式“拖”字诀,粉碎大权臣桓温的篡位阴谋,保住了司马家的皇位。

⑦曹操在夺取荆州后,急于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实现统一全国的宏愿。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轻敌,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在士兵疲惫,粮草缺少,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出兵,结果被孙刘联军火烧赤壁,仓皇溃逃,败走华容道,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⑧“拖”不是消极怠工,不是懈怠人生,换一个角度来说,它可以理解为“理性” “迂回”,以柔克刚。做事不要“拖”,但是要“会拖”,技巧万千,存乎一心。学会在“拖”中沉淀自己,调整自己,静待时机,久而久之,人也会变得更理智。

【注】①鲍超:清末曾国藩所带湘军主干之一,与太平军转战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官至提督,封子爵,后与淮军镇压捻军,卒谥忠壮。②勤王:指作为臣子的下属,带兵救助君王。③胡林翼: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④加九锡:指九种礼器,是古时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文学类文本阅读

温情的小火炉

殷雪林

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年大雪迎门、河湖结着厚厚的冰、房檐下悬吊着一两尺长的冰条,是常见的事。那时家家生活清贫,没有暖气,也不烧炕,更没有空调和其他电器驱寒,整个冬天室内和室外几乎一样冰冷,每到天寒地冻让人难耐的日子,为了抵御严寒,人们就会想些办法生火取暖。

②那时受条件限制,生活稍好的家庭会购置一只生铁炭盆搁在木架上,烧木炭来烤火取暖,木炭没有烟、火又旺,关紧门窗,即使门外大雪飘飘,室内也会被红红的炭火烘托得温暖如春。一般的家庭会买一只铁皮小炉,烧蜂窝煤来取暖,铁皮小炉美观大方,虽没炭火提高室内温度快,不过经济适用,也会取得很好的驱寒效果。我家生活困难,连铁皮小炉也买不起,只能凑合用父亲自制的漆桶小炉取暖,虽然看上去寒酸简陋,但也会让贫寒的家庭一冬里暖暖和和,充满温情和欢乐。

③漆桶很好找,家具厂多的是,选择一个比水桶小,高度在三四十厘米、直径二三十厘米的就可以了。要想制成蜂窝煤炉,还得买两样,一是炉胆,二是顶上的盖盘,土产商店都有卖,也很便宜。父亲在严寒还没到来前就开始了煤炉的制作。先在靠近桶底处开一小孩巴掌大的口子作炉眼,再在炉眼上方横穿五六根细钢筋条,作为算子,炉胆坐在算子上安放在桶中央,然后再和一小滩黄泥,将炉胆和桶的空隙处用泥巴填满,直没到炉顶,斜抹平,放上合适的炉盖盘,一只活动的“取暖器”就算大功告成,每当这时,我们兄弟姐妹就会为父亲的杰作欢欣雀跃,因为接下来寒冷的冬季里,我们就可以烤火取暖了。

④蜂窝煤早在秋天时父亲母亲就打好晾干码放在厨房里,它们一直在等待着漆桶小炉的召唤。

⑤下雪了,天地间顷刻银装素裹、冰雕玉砌,小孩子在家里是待不住的,纷纷跑出来堆雪人、打雪仗。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玩雪,当玩得小手冻得通红像紫芽姜,连指头也难以伸直时,就赶紧跑回家取暖,那时母亲每次都会燃着漆桶小火炉,赶快拉我到炉边,还握着我的小手放在火上烤,并帮我不住使劲搓,不多时,我的手掌热乎乎,指头也灵活如初。

⑥记得我已经上小学了,冰天雪地的清晨,母亲依然准时叫我起床,因为怕冷,常常喊好几遍,我还贪念温暖舒适的被窝,迟迟不愿起来,母亲就走到床边,将我的棉袄棉裤拿过去翻过来放在漆桶小火炉上烤,直到烤温热了,才递给我,我马上愉快地穿起来,那温暖舒适的记忆至今在我心间暖融融的。

⑦冬季饭菜容易凉,母亲经常会将小火炉提前燃着,把饭菜坐在上面,等我们一放学,热热乎乎的饭菜等着我们,在烟火味的饭菜香里,像吃火锅一样,一家人围着漆桶小火炉,虽然都是平平常常饭蔬,但只要人人能吃饱,也就津津有味了,欢声笑语就会漾满简陋的小屋。

⑧寒冷的冬夜,我们最爱坐在漆桶火炉边听父亲讲故事,父亲并没有多少学问,他只上过两年私塾,可是他的肚里却装着许多民间传说,我记得他最爱讲岳飞和杨家将抗金的故事。那时,母亲忙完了家务,坐在一旁纳着鞋底或者缝补着衣衫,我们也写完了作业,全家人围着红红的火炉烤火。父亲在火炉里烧着纸条点燃香烟,过了两口烟瘾后,就开始讲起岳母刺字、岳飞精忠报国、杨家将保家卫国的故事,精彩的讲述,英雄们的民族大义和爱国思想,在我小小的心里牢牢烙下印记。

⑨一晃许多年过去了,父母早已去世,漆桶小火炉也早已消失在岁月的烟尘里,可是一到冬季,每当我坐在取暖器前,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儿时一家人围在漆桶小火炉边烤火取暖的温馨画面,就会回忆漆桶小炉身上发生的许多温情故事,并深深怀念起在那清贫的年代里,父母用他们柔弱的肩膀为我们遮风挡雨,并尽自己最大能力给予儿女们无尽爱的温暖时光。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名著导读
写作题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