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押题卷(三)

日期: 2025-03-28 三轮冲刺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如图所示古代水利工程建造所体现的“中国智慧”是( )

A、 因地制宜选址恰当
B、 控流发电造福千秋
C、 沟通水系防止水害
D、 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根据“宣政院”“澎湖巡检司”“北庭都元帅府”,可以确定学习的主题是( )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 君权强化到顶峰
C、 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
D、 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如图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

A、 西藏
B、 东北
C、 新疆
D、 台湾
“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这段文字描述的战争使(    )
A、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
B、 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 欧美各国获取了投资设厂的权利
D、 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口号能彰显时代的特征。下列口号与所处时代搭配合理的是(    )
A、 “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战争时期
B、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北伐战争时期
C、 “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解放战争时期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戊戌变法时期
《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大变局”是指(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
D、 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
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形成1956年国民经济比例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一五计划的进行
如图中A、B两处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其中B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第一国际成立
C、 建立巴黎公社
D、 十月革命胜利
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以下资料进行探究学习。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B、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 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材料分析题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崭新的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0 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 100 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某军队跨过鸭绿江

材料三 毛泽东说∶"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事实上,朝鲜战争爆发后,台湾被美国控制,如果整个朝鲜也被它占领,中国就会处于美国势力南北夹击的态势下,而它随时可以找到借口对中国进犯,中国的国家安全从根本上就失去了保障。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四 到 1953 年春……3 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共没收分配了地主阶级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耕畜、农具、房屋、粮食。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