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作者UID:17299681
日期: 2024-06-23
中考模拟
积累(共23分)
活动(共19分)
阅读(共48分)
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甲】【乙】语段,完成小题。

【甲】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以动画讲文化,《长安三万里》描摹了“中国式浪漫”。

②这种浪漫,包含了中国式的视觉表达和审美理念。电影里,李白吟诵《将进酒》的片段被许多观众津津乐道,他的想象力通过先进的光影技术展现出来,带来视觉的享受,也蕴含辽阔的诗心。此外,古画、水墨、炭笔等不同方式传递出了独特的东方意境和美学观念。将动画技术和中国美学相结合,呈现出唐代诗词中恢宏自信的气度和内涵,能让更多人体验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③这种浪漫,离不开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意蕴。据统计,《长安三万里》中出现了48首诗词。“小时候背的诗,是长大后才懂的人生”。短短几行文字,能穿越千年时光,让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动容,其间蕴含的追寻理想、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等精神气质力透纸背、历久弥新,这正是中国诗歌文化的魅力所在。

④这种浪漫,源于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连续性。长安浓缩着许多人人生追求和家国情怀的文化符号。千年之后,我们已不复得见唐时的长安城,但仍然可以毫无阻碍地感受李白、高适在诗句中的澎湃情感,正如电影中所说:“诗在,书在,长安就在。”

【材料二】

①记者:将“中国风”与国际范、体育精神相融合,成为大型体育赛事设计美学新趋势。您如何看待近年来体育赛事设计中洋溢的“中国式浪漫”?

②袁由敏(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主设计师):“中国式浪漫”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我们愈发坚定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源自赛事设计的内在要求。赛事视觉形象设计讲究“信、达、雅”,有效传递信息,带来美的滋养。这要求设计不仅要立足主题文心、契合大众审美,更要深植中华文脉。像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设计,将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等元素融于一体,用优雅舒缓的视觉语言、清新独特的色彩体系,既展示了杭州山水城市的自然特质,又回应了亚运“弄潮儿”的体育精神,还体现了勇立时代潮头的精神气质。

【材料三】

①央视中秋晚会凭借意蕴悠长的家国情怀和唯美浪漫的审美风格被网友誉为“审美天花板”。

②今年中秋晚会的舞台,实景山水与舞美灯光巧妙融合,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惊喜碰撞,网友直呼“央视中秋晚会将属于传统和现代的浪漫结合在一起,真的让我感受到了这一个属于央视晚会的独特审美”“穿越古今,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③歌单中的歌曲,包含大家、小家,也有父亲、母亲、自己的歌。晚会对节目的精心设计和细节打造也被网友称赞,处处流淌着浓郁的亲情与深厚的家国情。有人说:“今年的央视中秋晚会有品质、有力量、更有温度。融传统文化、家国情怀、时代精神于一体,带来久久萦绕于心的感动。”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远路上的新疆饭

刘亮程

①有一年,我们开车去阿勒泰,行车到半中午时,见路边一片瓜地,便沿便道开车到瓜地边,想买个西瓜当午饭,一地西瓜明晃晃熟在地里,却找不到看瓜人,没办法买,只好自己摘了吃,吃饱了在瓜皮下压了一块钱,算是付费。一直赶到了黄昏,车里人饥肠辘辘,这时候的大漠落日,就像挂在天边永远吃不到嘴的圆馕。司机说,这段路上再不会有饭馆,也不会有西瓜地。我们穿过沙漠腹地,已经到了更加干旱荒凉的阿尔泰山前戈壁。

②这时,荒无人烟的路边突然冒出一间矮土房子,土墙上歪歪扭扭写着“沙湾大盘鸡”,赶紧刹车拐进去。店里只一张桌子,七八个板凳。女店主的表情也跟戈壁滩一样漠然,不冷不热地说一句“你来了”,那语气像是认得你。你似乎也觉得认识她,只是记不起来。她提着大茶壶,给每人倒一碗茶,那茶仿佛泡了一天,跟外面的黄昏一般浓酽。

③忐忑地要了一个大盘鸡,问多久炒好。说快得很,一阵阵。果然喝几碗茶工夫,做好的大盘鸡端上来了,那盘子占了大半个桌子,鸡块、土豆块、辣子满满堆了一大盘。四双筷子齐刷刷伸过去,没人说一句话,嘴全忙着啃鸡,忙着吃里面的皮带面。太阳什么时候落山的都不知道,小店里渐渐暗下来时,我们才从贪吃中抬起头来,彼此看看,谁学着女店主的腔冷冷地说了句“你来了”,大家都笑起来。

④我全忘了坐在一桌的人是谁,我们因什么事踏上了去阿勒泰的这趟旅行,只记得吃着大盘鸡的瞬间,我侧脸看着窗外荒天野地里的彤红晚霞,地平线清晰地勾勒出大地的边沿,那是我在千里之外的小县城。那一刻,一顿荒远的晚饭,就这样长久地留在了回味里。

⑤那次我们去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牛石头草原探路,那是一处远离县城的高山湿地夏牧场,没有正规道路,汽车走的都是羊道,羊群踩出的道大坑小坑,要把车颠散架似的。一百多公里的路,走了四个多小时。大中午时,一行人进到一户牧民毡房,男人放羊去了。我们给女主人说,能否给做点吃的,我们付钱。

⑥女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上炕坐下,很麻利地铺上一块白色单子,把烤馕和小油饼放在上面,沏上烧好的奶茶,让我们品尝。然后,女主人架着外面的炉子,开始煮风干牛肉。

⑦我们出去游玩拍照。这里是一片高山湿地牧场,一块块的巨大石头,像卧在草原上的石牛,全头朝西,任由西风吹凿出头、身体和鼻子眼睛。我们玩得忘记时间,直到听见女主人站在一块大石头上高喊,声音高高地飘到天上又落在草地的大石头间。

⑧那顿肉我们吃得很仔细,肉被风吹干,再煮熟,还是干硬的,只有小块地咀嚼,肉里有风的悠长干燥,有草从青长到黄的香,有石头的成,有松枝烧柴的火气。一大盘子牛肉,细嚼慢咽地全吃光了。

⑨临走时间主人需要多少钱。

⑩“不要钱。”蒙古族阿妈说。

⑪同行的朋友掏出五百元钱硬塞给阿妈。阿妈拗不过,就收下了。然后,她俏皮地笑着,一人一张把五百元钱塞给了我们一行五人。

⑫像是塞给她的五个孩子。

⑬面汤是新疆最暖人的汤,不要钱。吃完拌面,最舒服的就是喝碗面汤了,汤里全是面的味道,略咸,喝一口下去,面汤烫烫地穿过刚入胃的拉面,那些香味又被勾回来。

⑭附近种地的农民,天刚亮下地,中午没工夫回家做饭,就到饭馆结结实实吃一顿拌面,然后干到天黑才回家。那一份拌面,要把上半天耗尽的力气补回来,还要撑到天黑。

⑮路边饭馆的常客多是跑长途的司机,这顿吃了,下顿在千里之外。拌面是最能扛饿的,饭量大的加两三份面,再喝一两碗面汤。吃拌面的人,吃到加面才是最香的,加面不要钱,最后那碗面汤也不要钱。这是新疆饭的厚道,管吃饱喝好。

⑯道路坑坑洼洼,汽车远去后,扬起的尘土缓缓落下来,像岁月一样,落在身上头上,我不管不顾地坐着。我二十多岁时,在尘土飞扬的路边,想望见四十岁、五十岁的自己,到底走到了哪里。如今我年近六十岁,知道已走在人生的远路上,此时回头,看见二十岁的自己还在那里,我在他远远的注视里,没有迷路,没有走失。

(选自刘亮程同名散文,有删改)

写作(共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