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2024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作者UID:13602192
日期: 2024-06-22
中考模拟
创生态文明生活;学校举行“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小题。(24 分)
阅读(48分)
寻自然共生之道

【材料一】

4 月 2 日,2024 年国际桥梁大会授予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乔治•理查德森奖”,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成为本届我国唯一在广东省内首个获此殊荣的桥梁工程项目,同时也是奖项设置以来我国第十个获此殊荣的项目。

国际桥梁大会认为,深中通道项目不仅确保内在质量优和外在品质美,还始终坚持科技创新, 遵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选自深中通道官方公众号 2024 年 4 月 10 日,有删改)

【材料二】

粤港澳大湾区 11 座城市形成了 A 字形布局。东起深圳,西至中山,深中通道正是其中重要的一横。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深圳和中山的行车时间将从目前的约两个小时缩短至半小时以内,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为老百姓提供了高质量的美好出行。

(节选自方鹏《登石门山记》,有删改)

(图片源自网络)

____

在浩瀚的伶仃洋上,深中通道的桥梁宛如巨龙一般。其中,一座全长 2826 米的大桥像一个巨人,矗立在伶仃洋主航道上,它就是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的伶仃洋大桥:大桥主跨达 1666 米,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大桥桥面距离海平面高达 91 米,相当于 30 层楼高,是目前世界最高通航净空的海中大桥,达到 76. 5 米;大桥主塔高 270 米,相当于 90 层楼的高度,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海中桥梁主塔;单个锚碇重约 100 万吨,是当前世界上最大海中锚碇;由于身处珠江口台风频发区,解决桥梁的抗风安全问题就成为了技术难度之一,为此,建设团队研发了新型组合气动控制技术,将大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的颤振临界风速,提高到世界最高的 88 米/秒,能抵御 17 级台风。

“海上鲲鹏”,伶仃洋上的新地标

从海面上几十米高的桥上,车辆怎样才能安全顺利地开进海底隧道呢?在茫茫大海上首先建起的西人工岛,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西人工岛面积约_13.7_万平方米,相当于_19_个足球场,从空中俯瞰,就像一只鲲鹏,展翅在伶仃洋海面上。一座人工岛是如何筑起的?

处于采砂区内,地层复杂,硬质夹层最大厚度达 9 米,用常规装备和技术,钢圆筒无法顺利振沉就位。建设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 12 锤联动锤组在海域地基上同频震动,成功将一个个巨型钢圆筒打入海底岩层中,创造了四个半月快速成岛的世界纪录。这座“海上鲲鹏”也将成为伶仃洋上的新地标。

八万吨沉管“参北斗”,海底穿针无缝对接

建设团队突破了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建造领域的技术难度,在国内首次创新提出了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新型结构形式。全长 6845 米的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最宽、技术难度最高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双洞双向 8 车道,隧道口上方独特的减光结构设计,让人们在进入隧道时,也不会感觉到光线由明转暗的强烈变化,实现视觉上的舒适转换。正式运营后,隧道中的驾车速度可以达到 100 公里/小时,也就是说,只需要四五分钟,就可以顺畅地在海底隧道完成一次穿越之旅。

(选自央视新闻 2023 年 11 月 28 日,有删改)

【材料三】

深中通道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工程建设全过程,着力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比如项目人工岛的景观设计采用整体化思维,将岛体、建筑与景观绿化一体化考虑,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滨海气候特征,选用耐盐碱、易养护、抗台风的植被树种,并结合智能化灌溉、氛围化照明、休憩化设施等做法,实现绿色节水。

为了节能减排,项目还专门打造了一艘全球唯一的沉管隧道浮运安装一体船,相比传统的拖带方案可节约燃油 80 吨以上,减少排放废气约 100 万立方米。同时可降低船舶碰撞导致燃油泄漏等环保事故风险。

(选自深中通道官方公众号 2024 年 3 月 15 日 ,有删改)

溯传统时光之路。在“散文阅读欣赏”专题系列课程中,小文同学分享了本文,请你完成以下自读任务。

青石板路
李汉荣

①没有一条路能把我们领回到过去,但是青石板路能。青石板路,它就是过去,你站在上面, 就是站在过去的时光里面。

②它青灰色的皮肤上,烙满了各种痕迹。低下头来——如果你是个喜欢凝视的人,你一定要低下头来,在时间面前,你只有低下头,才能看见时间的秘密。

③古老的青灰色石板,它多古老呢? 据说它是宋朝的一段路面,够老了吧。现在,你和古老面对面,你和时光面对面,你看见多少细节,都藏在时光的容颜里。

④你看见牛蹄踩下去的凹痕,你看见宋朝的牛、明朝的牛、清朝的牛、民国的牛,嚼着一样的青草,迈着相似的牛步。它们一生重复着上山下山的路,几乎每一天都要经过这段青石板路,它们或许也喜欢这段路吧,因为它们发现:这段路不陡,也不泥泞,这段路上没有追赶和鞭子,这段路不需要它们负重拉犁,青石板上不种植什么,青石板上只需要放松行走,于是它们全都放松下来, 也放慢下来。这时,你会从这散漫的蹄痕里,看见那散漫的黄昏、散漫的牛、散漫的夕阳、散漫的古代生活。

⑤你会从众多牛蹄痕之间,看见少许马的蹄痕。那是哪个朝代,这里出过一个进士,他成了朝廷的官人,但是他不习惯匍匐在一堆帽子和官衔里,他想念那被轿子和文牍隔离了的亲爱的南山, 他想念月夜里的田园,想念故乡的青石板。他早早地托病辞官,带回很多书,骑回一匹马,马背驮着那个朝代的明月清风和琴棋书画。他回乡办学收徒,授业传道,闲时就骑马漫游,踏雪访梅,寄情山水。你看见那深深浅浅的蹄痕了吗? 一匹马行走在一群牛中间,诗书行走在青草中间,儒雅行走在质朴中间,马粪和牛粪都成了庄稼的肥料,马蹄和牛蹄都成了岁月的回声。后来,这里一直延续着办学、读书、吟诗的儒风,是否与那匹马、与马背上的那个人有关呢? 你无法考证,但当你低下头来,你看见了马蹄,你听见了在那些霜晨月夜里,马蹄敲出清寂的声音。那个年代远去了,但留下了马蹄,马蹄曾经为一首田园诗押韵,为一个村庄的记忆押韵。

⑥你还会看见什么呢?你不愿从历史的磁场里迅速抽身,你愿长时间逗留在时光长久逗留过的地方。

⑦这时,你看见密集的鞋的印子,布鞋、草鞋、棉鞋、单鞋、绣花鞋、大鞋、小鞋、宽鞋、瘦鞋 ——数不清的鞋子们走过去,声音踩着声音走过去,鞋底贴着鞋底走过去。是的,是鞋底,青石板把每一双走过去的鞋底看得最清楚,鞋面是属于人看的,鞋底是属于路看的,看鞋底,这是路的职业。青石板看清了,也记住了每一双鞋底,记住了每一个年代的鞋底,不管是民间的样式,还是官家的样式,不管是细针密线,还是粗针疏线,不管走得慢,还是走得急,不管鞋印是深是浅,不管鞋们有着怎样的鞋面,不管鞋们的目的地是什么,青石板记住了,所有的鞋底上都有母亲的针脚, 都有母亲的手纹。世世代代的鞋走过去了,母亲们的针脚和手纹,反复抚摸着青石板,那其实是母亲们的手在反复抚摸。青石板就在母亲们的抚摸里,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衰老,它一直保持着它的青灰色,那最初的青春容颜。

⑧青石板保持着它千百年前的样子,甚至保持着它千万年前的样子——在它没有下山之前,它见过女娲补天,那时候,它是青石山上的青石头,它青灰的眸子映照了女娲的身影;它下山之后, 成为一段青石板路,虽然地处偏僻,但是无论显赫的王朝或迷乱的年月,都必须经过这段路才能把那个年代走完,把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走完。青石板是录音的光盘,如实录下了时光的足音和生活的口音。可惜我们还没有破译的技术,更由于我们的耳朵里灌进了太多现代的水泥,我们习惯了噪音的轰炸和谎言的诱拐,我们失去了微妙真切的听力,我们已经听不见时光深处的声音,听不见任何深沉的声音。

⑨此时,我执意从密集的高速路网里逃出,从高速的央击里、从机械的追赶和围困里逃出,撤退到这段青石板路上,撤退到这段古老的缓慢里。我缓慢地走着,有时就蹲下来,低下头,与时光面对面,凝视,聆听,感到天长地久的岁月,踏踏而来。

作文(45 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