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作者UID:17299681
日期: 2024-06-23
中考模拟
积累与运用(22分)
现代文阅读(28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立

①这是母亲不在之后第二个春节。待在家里的那些天,父亲的脸露出久违的喜色。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事。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不得已我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也很忙,没法回来陪你;换了工作后,我的收入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⑤没想到,父亲很快回过神来,笑着说:“这□好办。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

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轻松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⑪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早起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⑫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桶给你带回来的。”

⑬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⑭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⑮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抢前几步从背后一把抱住父亲,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⑯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泪光里只见他连连点头。

⑰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 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选自《读者》,略有删改)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各题。

【文本一】

①春节档电影《热辣滚烫》火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感人。

②在观影过程中,人们被贾玲扮演的杜乐莹深深打动。从一个不敢面对自己、逃避现实的宅女,到一个敢于挑战自我、迎接新生活的拳击手,杜乐莹的转变不仅仅体现在身体上,更体现在心灵上。她不仅成功减肥,拥有了健美的身材,更重要的是,她找回了自信和勇气,敢于面对过去的阴影,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③人生是来体验的,这个过程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都是来成就你的!不要放弃,你的人生由你做主!想减肥就下定决心减,想干事业就努力干事业,相信自己的能量磁场,去做而不是想,天马行空的想法终究还得付出行动!

④没有人能叫醒你,只有自己,只要能战胜自己,你就赢了!了不起的杜乐莹,了不起的贾玲,了不起的每一个为生活为梦想而努力的人!很真实很现实也很励志。人生的旅程很长,每一次的经历都是成长。要怎样走完这一生,全在自己,人生没有重来,那就热辣滚烫的好好生活吧!加油,每一个人都值得有梦想。好好爱自己,让自己变强,你周围的人和世界都会不一样。

⑤总之,《热辣滚烫》是一部充满正能量和感人至深的影片,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真实和残酷,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勇气。它鼓励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念,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和强大的人。新的一年,愿我们每个人都有勇气活出属于自己“热辣滚烫”的人生!

【文本二】

①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年轻观众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着双重误区:一方面认为年轻人喜欢的都是“无脑剧”“傻白甜”“雷人风”;另一方面认为传统文化都是“高冷范”“夫子腔”“古董货”。这种认知上的错位,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播始终在原有的“小天地”里打转,无法创造出有效触达当下年轻人的传播路径和话语方式。久而久之,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渐渐失去兴趣,转而在“二次元”等潮文化中寻找精神慰藉甚至价值坐标。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与年轻人之间缺少一个连接彼此的桥梁。

②然而,搭建这样一座沟通的桥梁并非易事。都说传统文化是宝藏,可那些宝物都深藏在历史的泥土中,距今动辄几百年、几千年。要寻得宝物并为我所用,必须经过勘探、挖掘、淬炼、提取、加工等若干过程。由于深埋于历史的泥土中太久,传统文化有的已变成坚硬的化石,有的身上布满了尘埃,要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光泽,除了要拂拭掉尘埃,还要为其穿上亮丽的外衣——运用现代化的表达解码传统文化之美。比如《国家宝藏》第三季开篇,随着国宝盒子的无限延伸,无数文物在国宝盒子的屏幕内奇幻变化,讲解员张国立走进通道,舞台瞬间变成充满文物的宇宙星河, 节目在场景设计中充分运用了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惊喜不断

③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大众展示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让普通观众对严肃话题产生兴趣,进而去感受历史的厚重,最终给人以震撼和自豪感,这是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共同经验,但传统文化的传播若仅仅停留于此还远远不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利用大众传媒为公众多上一些厚重又鲜活的传统文化课,更要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植入每个人的内心,逐渐培养起国人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传统文化之美需要年轻化表达》,有删改)

古诗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然世之不见全经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也。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

(摘选自王安石《答曾子固书》)

【注释】①某:作者自称。

名著阅读。(5分)
写作(50分)任选一题作文。
写作

⑴按要求作文。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对青年的殷切期望。

学校社团、志愿服务、艺术展示、体育锻炼、课堂学习……都是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请以“这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活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

⑵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汪曾祺说,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同样的情境,一个人在花间,学会了思考;一个人在花间,会活成一朵花的样子。雨天,花是清澈明朗的姿态;晴天,花是光华灿烂的模样。无论如何,一个人也应该如此,在不同的环境里,拥有不同的心境,但不变的是如一朵花般怒放的信念。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xxx”代替。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