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2024年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中考语文三模试题

作者UID:17299681
日期: 2024-06-27
中考模拟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A)。刿曰:“未可。”下视(B)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 , 督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 , 且观之。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逊上疏欲击备。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 , 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等首,破(C)四十馀营。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有删改)

【注释】①逊:陆逊,三国吴孙策婿,杰出的军事家,历任东吴大都督、丞相。②假节:授予符节。③连围:连接营盘。④夷陵:在今湖北宜昌境。⑤谲(jué):欺诈,诡诈。⑥更:经历。⑦干:进犯。⑧掎角:分兵牵制和夹击敌人。⑨一尔势成:顷刻之间火势形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合力防范青少年短视频沉迷

①近年来,短视频受到互联网用户青睐,青少年上网看短视烦也愈发普遍。然而,由于内容特点、算法推荐、心理机制等多方面原因,不少人感觉刷短视烦会“上瘾”。如何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成为一道现实课题。

②《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6%。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调研的中部省份中,有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专属手机或者长辈的手机,其中近七成儿童用手机看短视频。短视烦沉迷极易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后果,一些不良信息还会产生误导,进而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危害不容小觑。

③加强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才能更好守护未成年人成长。近年来,渐趋完备的制度体系为素少年设置起“防护网”。下一步仍须与时俱进,应进一步向科技借力,推动责任落细落实。监管部门可利用上线审查、应用管控等实现综合监管,短视烦平台等也可运用身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推动“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迭代升级。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才能让监管更加有力有效。

④帮助未成年人防范沉迷,关键在疏导。应当真正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多供给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短视频平台和创作者有责任瞄准未成年人需求,多发布、传摇健康向上的内容。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过精神充盈的生活。农村地区应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图书、文体设施、社区活动等更可及。尤其是对于部分留守儿童,如何更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亟待全社会合力破题,给予他们更多关心与关爱。

⑤防止网络沉迷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从推进专项行动,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违法犯罪,到围绕有关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一系列务实举措,凝聚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力。也应看到,构建良好网络生态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引导未成年人科学健康用网也需“投之以渔”。譬如,防沉迷的治本之策,就是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标本兼治、久久为功,既针对新形式、新问题推出新举措,又着力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和用网能力,才能建设未成年人友好型网络空间,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4月14日,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窝囊”的父亲

①父亲大半生没得过什么荣誉,也没有一段让儿女们骄傲的精彩片段。从小到大,我和弟妹妹都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有时候,我甚至对父亲充满了轻视。

②父亲的“窝囊”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他不善言辞,老实巴交,胆小怕事。小时候的我非常顽劣,天天逃学。四年级那次年终考试,我的数学考了个“大鸭蛋”,语文也不及格。学校勒令我转学。得知消息父亲顿时惊呆了。第二天,父亲领着我来到校长家里,任凭父亲磨破嘴皮,校长还是不为所动。这时,令我终生为父亲感到屈辱的一幕出现了:父亲突然“扑通”一声跪下,流着泪说:“校长,您就看在我这张老脸的分上,将我这娃留下吧!如果下学期他拿不到三好学生奖状 您再开除他行吗?”父亲这一“壮举”,虽然使我免遭转学的厄运,但那时的我却认为父亲给家人丢尽了脸。

③父亲下跪的事很快传遍整个校园,我成了人们嘲笑的“跪读生”,那一段时间我发了疯学习。但年少的我不感激父亲,认为父亲是个“窝囊”透顶的人。

④第二年,当我把平生获得的第一张三好学生奖状交给父亲时,他竟像喝醉了酒似的,不停唠叨着:“贴在哪里好呢?”最后,父亲把奖状贴在他炕头的墙上。他摸着我的头问:“山子,什么日子你的奖状能把这面墙贴满呢?”

⑤以后的岁月里,我每年都能带回几张奖状,父亲总会庄重地把它们一一贴好。土墙上的奖状,成了那两间小草房里唯一的一道风景。 每逢家里来了客人,父亲总是把人领到那面土墙前“参观”,摇头晃脑地拖着长腔给人家念上几张。有时还拿到村上去向人家炫耀。看到父亲的这些“表演”,我心里感到滑稽可笑。

⑥数年后,我参加了工作,那面黑乎乎的土墙已被父亲用奖状和证书贴满了。每当看到这面土墙,我就想,这些年来父亲辛辛苦苦地摆弄这些奖状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甚至怀疑父亲是不是有点心理变态。

⑦但真正使我认识父亲的,却是家里发生的那一场火灾。那场火灾是邻家孩子玩火引发。当时,父亲刚从田里回来,二话不说便闯入了那两间烈焰腾腾、浓烟滚滚的小草房里。过了八九分钟,父亲满身是火、摇摇晃晃地跑出来,胳膊紧紧地护着胸口,好像揣着一件稀世珍宝似的。父亲跑出来没几步,身后“轰隆”一声闷响,草房惨然倒下,父亲也昏厥过去……当母亲小心翼翼地挪开父亲的胳膊时,发现他怀里揣着的竞是一摞发黄的奖状——那是我从小学到今天获得的全部荣誉。

⑧我永远忘不了在医院见到的情景。 父亲昔日那浓浓的眉毛、稀疏的头发、乱蓬蓬的胡子全烧焦了……他睁开苍老、无力的眼睛,慈爱地注视着我,用微弱但坚强的声音说:“孩子,你的那些奖状一张也没烧着,待我们房子盖好后再重新贴上…… ”

⑨我的眼泪簌簌地掉下来。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儿子的每一点成绩、每一分进步,都是贴在父亲心头的奖状,儿子的成功就是父亲终生渴望、梦寐以求的莫大荣誉。

⑩这时我才明白,父亲原本并不“窝囊”,为了儿女的前途,那父爱何计生死荣辱呀!

(选文有删改)

班级开展主题为“成长还是毁灭”的名著分析会,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任务。

【甲】

①坐了许久,祥子偷偷地用那只大的黑手向腰间摸了摸,点点头,手停在那里;待了会,手中拿出一落儿钞票,数了数,又极慎重地藏回原处。

②他的心完全为那点饯而活动着:怎样花费了它,怎样教别人知道,怎样既能享受而又安全。他已不是为自己思索,他已成为钱的附属物,一切要听它的支配。

③这点钱的来头已经决定了它的去路。这样的饯不能光明正大的花出去。这点线,与拿着它们的人,都不敢见阳光。人们都在街上看阮明,祥子藏在那清静的城根,设法要到更清静更黑暗的地方去。他不敢再在街市上走,因为他卖了阮明。就是独自对着静静的流水,背靠着无人迹的城根,他也不敢抬头,仿佛有个鬼影老追随着他。在天桥倒在血迹中的阮明,在祥子心中活着,在他腰间的一些钞票中活着。

(节选自《骆驼祥子》)

【乙】

①从这天起,保尔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暴风雨所诞生的》这本书的创作。他缓慢地写了 一行又一行,写了一页又一页。他忘记了一切,完全被人物的形象迷住了,他第一次尝到了创作的痛苦……写作过程中,保尔往往要凭记忆整页整页地,甚至整章整章地背诵,母亲有时觉得他好像疯了。儿子写作的时候,她不敢走近他。只有趁着替他把落在地上的手稿检起来的机会,才胆怯地说:“你干点别的不好吗,保夫鲁沙?哪有你这样的,写起来就没完没了…… ”

②母亲的担心,他总是会心地笑一笑,并且告诉老人家,他还没有到完全“发疯”的程度。小说已经写完了三章。保尔把它寄到敖德萨,给科托夫斯基师的老战友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他很快就收到了回信,大家都称赞他的小说写得好。但是____六个月的心血白费了。这对保尔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写作与表达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