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作者UID:24304773
日期: 2024-06-26
中考模拟
“五一”期间热门旅游城市人满为患,小语梳理学习过的诗文,发现“出游”也持续滋养着诗人的创作。请你协助完成梳理。(14分)
完成下面各题

盘点一:文人墨客览物最美之地——西湖

①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轻舟短掉西湖好,②____ (欧阳修《采桑子》)

③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同学有话说:清丽活泼,幽静深远,好山好水,尽在西湖!

一个地点可以滋养众多的诗人

盘点二:历史爱好者必去之地——西安

鸟下绿芜秦苑夕,④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望西都,意踌躇。⑤____,⑥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同学有话说:千古兴亡多少事?西安告诉你。

盘点三:⑨____——黄州

拣尽寒枝不肯栖,⑦___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⑧____ (苏轼《定风波》)

同学有话说:定慧院内,幽人孤寂徘徊,隐约掠过的孤鸿,成为他心灵的投影;沙湖道中,又能体会到独自面对风雨的旷达洒脱。

我们的发现:一个地点也因为某个诗人的到来而被赋子了特殊的意义。

盘点四:王维的精神栖所——辆川

归辋川作①王维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别辋川别业②王维

依迟动车马,

惆怅出松萝。

忍别青山去,

其如绿水何。

【注释】①744年,王维在辋川购置别业,开始“半官半隐”生活,《归辆川作》即作于此时。《唐贤三昧集笺注》评价该诗“仕而不得意之作,含蓄不露”。②《别辋川别业》作于758年,此时的王维历经安史之乱已是风烛残年,多次受朝廷征召回长安任职。同学有话说:诗作一归一别,王维都很“惆怅”,二者内涵是一样的吗?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⑩____  

班级开展“溯源论字”汉字探究活动,小文准备了一些资料,请你协助他完成探究。(21分)
阅读

【材料一】

    造字从家形开始,这没问题,树木就画成·,水流就画成,不能熄灭的火就画成 乌兽虫鱼比较麻烦,但照画。然而看似眼花 liáo①____乱的眼前世界,原来这么经不起这样深耕密植的摹写,原来我们肉眼可见的世界,较之于我们的思维,显得如此单薄而且疏阔,(a)我们好多重要无比、非想非说非写不可的东西原来都不成像在内眼见的世界之中。

    除了众多难以捕捉的抽象概念之外,在原先具象摹写的世界里也一定有新的麻烦跑出来,那能是县事物的再分割和细腻辨别的问题。

    语言怎么解决这样的困境呢?让我们回想一下。事实上,用声音而不是线条造型来命名的语言根本就没意识到如此的断裂困境,管你具象抽象,管你要怎么进行细部分割,它一视同仁赋予一个独特的、不和他者混淆的声音就行了,非常简单方便。大约所有的文字系统都在这阶段转了向,古埃及尤甚是先走上这条路的先驱者之一。今天,我们在纸莎草上面看到比方说一只美丽的鸟子,可能只代表了一个类似a的发音,和任何翱翔于尼罗河上的禽类一点点关系也没有,那种以为可以看图说话、想卖弄点小聪明的人会死得很难看。

    这里,中国文字还是有志气些,不屈服地留在实像世界中继续拼搏,其结果便是甲骨文中特别“肥大”的会意字和指事字。几乎每一个字都像一幅画,一个来自极细腻观察和极惊人想象力的创造成果,值得一个个用画框框起来存留观赏。

    但如此一个一个拼了老命造出来的字,却也说明了中国人还没找到一个更方便、更一劳永逸的大量造字方法,毕竟,不这样不算真正解决了困境。

    中国人对造字的最终解答,就是形声字的发明和使用。

(唐诺《文字的故事》,有删改)

【材料二】

在汉字中,形声字是最常用的造字方法。根据统计,汉字中有将近90%的形声字。

    许慎先生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壁(pì)相成。”形声字可以一分为二,一半是形符,一半是声符,形符表达汉字的意义,声符提示汉字的读音。

    什么是形符呢?请看“溪、江、河、湖、海、洋”这几个字,它们表示大大小小不同的水系,都和水有关,因此都用“水”作为形符。“以事为名”,事是事物,也就是形符所表示的内容,“名”指汉字,“以事为名”指形声字以形符为基础来造字。

    声符表示汉字的读音。形声序的符和这个字的读音很像,但不是完全相同,就像给读音打个比方一样。还以“溪、江、河、湖、海、洋”几个字为例:(c)“溪、湖、洋”的声符是什么?分别是“奚、胡、羊”、声往和形声字的读音一样,“江、河、海”的声符是什么?分别是“工、可、每”、声符的读音和形声宇不太一样。

(整理自某知识分享博主)

【材料三】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②____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利哈乔夫《论教养》)

小文找到以下文章来迁移运用小说的阅读策略,请你和他一起完成。(17分)
阅读

琢磨

揭方晓

①寒气一阵紧似一阵,将小城压迫得喘不过气来。

    ②可逼仄的酱卷深处,李八爷并无压抑之感。他如往常一般,悠然自得地烤着火、着茶。手中的茶杯,茶水浅了又续,续了又浅;炉中的炭火,暗了又明,明了又暗。眼看得续水三五回了,添炭七八次了,顾客却仍旧没有上门。

    ③没人上门就没人上门呗,李八爷不急,亦不恼,始终悠然自得。和他一样悠然自得的,还有杯中温润的茶水,还有炉中热烈的炭火,还有这条遇仄的巷。背巷从来无酱。不管是生抽、老抽这样传统的酱油,还是芝麻酱、甜面酱、豆瓣酱这样层出不穷的鲜美调味品,统统没有。无酱,却有名,在这座小城,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这条小巷的人端的都是“金饭碗”“银钵钵",家家户户都是金银匠,熔、敲、压、拉、剪、刻、磨,一通神出鬼没的操作,像变戏法般,金灿灿的戒指、沉向句的手镯、银闪闪的项圈横空出世,给美丽的女人以精致,给康健的男人以华贵,给悠长的日子以精琢细磨。

    ④而李八爷琢金磨银的手艺承自祖辈,最是精湛。他常骄傲地吹嘘,说自家祖辈曾给王府打过金银器,某某王妃,又或是某某公主,她们戴的头、风冠、项链、戒指、手镯、手链、耳环、耳钉等一众金银饰品,全是白家祖辈精琢细磨出来的呢。这话,半真半假吧。可凿巷一半的金银匠是他的徒弟,另一半是他的晚辈后生,这可是实打实的,不虚,不假。可以说,在这条巷子里,李八爷就是手艺出神入化的神一般的存在。

    ⑤不过,那是过去了。

    ⑥现在这条巷子冷清多了。敲打声、淬火声、焊接声,仿佛只是一转身,就突然没入了泥瓦间,没入了堂榭里,再也找不回来。时代在发展,女人们、男人们越来越喜欢成品金银饰,嫌手工打制的金银饰粗陋,不时髦。顺天应地,李八爷的徒弟们、晚辈后生们,一个个都闯出了酱巷,在小城繁华大街、热闹卖场,开了一家又一家金银珠宝店,专卖黄金珠宝成品,生意火得一塌糊涂。

    ⑦李八爷对此极为不屑:“手艺人,哪能不靠手艺吃饭?”

⑧“手艺人,怎能成了买卖人?”

⑨【甲】“手艺人、不能这样没有出息呀!”

    ⑩李八爷一口一个“手艺人”,显然,他对自己“手艺人”的身份极为看重,觉得这是他一生最闪亮、最完美的标签。

     ⑪ “真不靠手艺吃饭了!”

⑫“手艺人也得养家糊口哇!”

⑬“金银匠卖成品金银饰,怎就没出岛?”

⑭徒弟家旺心中不服,经常这样嘀咕着反击。

     ⑮家旺惦记着师父咧,.多次上门要李八爷去他店里“坐堂”,啥事都不用管,只要坐在那里就行。他知道,师父李八爷的名字,就是小城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是一等一的手艺,是一等一的信誉,是一等一的分量。只要他在,店里生意一定会更加红火。

     ⑯李八爷直接拒绝:【乙】“我是手艺人,不当门神”

     ⑰家旺气恼,暗自嘟囔:“都啥时代了,机器化大生产不比你那敲敲打打强?真是老顽固,老固执,老守旧,老执拗,老拘泥,老榆木疙瘩,老秤碗子。”

     ⑱李八爷耳朵贼精,好似听见,回首怒斥:“说啥嘞?”

⑲家旺一脑门的汗,支支吾吾,撒丫子逃远了。

     ⑳眼见没客人上门,李八爷索性搬出小天平、拉丝板、拉丝钳、嵌槽、焊枪、印泥、喷枪、卅埚这些“老伏计”,打细微如1克的项链,拉粗壮如120克的手链。角分明的金块,经过李八爷一通琢磨,真个是“揉破黄金万点轻”,真个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真个是“梅重重何俗”。总之,精美绝伦。

     ㉑面对自己的杰作,李八爷心中无喜,亦无悲。只打量片刻,便将这样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付之一炬,熔为红彤彤的汁水。待其冷却成金块,再费尽心机琢磨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又打量片刻,又付之一炬,又认真琢磨;又打量片刻,又付之一炬,又认真琢磨……循环往复,乐在其中。

     ㉒邻居罗寿来无聊,一直在旁边看着,笑得跌倒,,李八爷亦笑得灿烂。两个七老八十的人,孩子般快乐,哪里还有什么寒气哟。

     ㉓“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李八爷心中的唱词,磅礴而出。隔着好几里远的家旺,没来由的,心中倏地一紧。

班级开展“闲情记趣”文学沙龙活动,请你尝试读懂《浮生六记》中的情趣,完成下列任务。(18分)
阅读

【甲】

    余闻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阖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踬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回:“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A)____?”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闳中,今恐木必有此会心者矣。

【乙】

苏城有南园、北园三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金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众议未定。芸笑曰:“明日但各出杖头钱,我自担炉火来。”众笑曰:“诺。”众去,余问曰:“卿果自往乎?”芸曰:“非(B)____ .安见市中卖馄饨者,其担锅、灶无不备,阖雇之而往?妾先烹调端整,到彼处再一下锅,茶酒两便。”余曰:“酒菜固便矣,茶乏烹具。”芸曰:“携一砂罐去以铁叉串串罐去其悬于行灶中, 加柴火煎茶,不亦便乎?”余鼓掌称善。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

(节选自《浮生六记》,有删减)

【注释】①芸:沈复的妻子,陈芸。②阖:为何不。③踬躅: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地跳动。④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

班级开展“新步伐,新出发”读书分享会,请你参与。(10分)
写作。(4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