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语文5月质量检测试题

作者UID:13090856
日期: 2024-12-21
高考模拟
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构建相互依存和协同发展的共同体,以弥补个体力量的有限及满足人类交往的需要,是人类一直以来的努力和尝试。随着媒介技术的更新以及全球化的深入,人类之间的交往和联系不再受到传统血缘和地域的限制,共同体概念在原始形态的基础上不断在新的语境中重新建构,更多具有当代意义的共同体不断兴起,如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学术共同体等各种形态。共同体概念甚至还逐渐上升至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高度。当下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即是超越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全球观”。当代意义上的共同体形成必须经过一个逐步建构的过程,总体而言离不开共同的目标、认同与归属感三个基本要素。在脱离了血缘和地域联系的当代共同体中,“共同情感”作为凝结差异化个体成员的动力与纽带正变得尤为重要。

②长期以来,中国在跨文化传播中倾向于强调“大国理性”,对外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优先以理性认知模式和逻辑架构推进传播活动,“以理性的话语方式向国际社会推介大国形象”。然而,面向复杂多变的国际现实、基于文化差异与文化陌生感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情感沟通相比其他沟通形式更具本能性的迅速反应机制与认知基础。国际受众接触来自异质或陌生文化背景的媒介信息时,更可能优先启动直觉性的潜在情感反应机制实现信息判断和接收,而并非必然通过周密的理性逻辑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情感不仅能够调节个体对媒介信息的注意、判断、记忆等认知处理过程,同时还可能潜移默化地浸染和形塑个体间的社会化互动以及群体结构化进程。故而,将“情感机制”引入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的策略建构中、以其探索中国故事如何凭借“共同情感”实现有效沟通与深化认同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③媒介理想传播效果的达成离不开传播者与传播对象的共同参与,传播对象对信息实现内化认同是传播致效的要旨。传播对象的情感内化需经过若干环节。这一内化认同路径中,首要环节是吸引传播对象的注意力,继而完成信息选择、判断等“初级阶段”的认知处理,情感因素的合理纳入将推进这一过程的实现进度。而传播对象真正理解接收的信息内涵、避免误解和歪曲是至关重要的“中间阶段”。理解之增进寄托于传受双方沟通互动的顺利进行与深入联结,情感个体“沟通性”为双方互动交流搭建感性通路。以“共同情感”实现的沟通在情感上具备先在的一致性与亲近性,更可能创造“同向解码”的意义共享空间、奠定积极情感基调、促发正向态度生成。基于此,进一步达成凝聚认同的“终极阶段”,则需发挥情感的公共“凝聚性”,激发人类潜藏的内在情感动力,实现全球化范围的共情与聚合,维系群体间认同感、公共性及向心力,使得建构超越政治文化鸿沟的人类共同体成为现实。当然,在实际传播过程中,各环节或阶段并不总是如此分明地层级递进,情感机制的运用是一个需要能动性参与及针对性发掘的动态过程。

④目前“情感机制”在跨文化传播领域仍存有极大可探索空间。中国故事难以走进传播对象内心深处实现内化认同,某种程度上在于缺乏对情感意涵、情感沟通、情感体验等情感机制的足够重视,如何与传播对象建立情感联结并使其产生情感认同是当下跨文化传播中面临的难题。在如今开放性结构的社交网络化情境中,个体极大地释放情感效能以实现高效交往和心理认同,媒介本身也越来越多地将情感因素纳入生产和传输过程以寻求受众的共鸣。媒介制造的“情感生态”及个体展显的“情感能量”构建出一种“共生性情感表征”,为“情感机制”的运转营造现实场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融入这场情感的“变迁”已成为“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未来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选项。

⑤情感研究已在社会治理、文化批判以及国际关系等研究领域逐渐兴起,然而在跨文化传播中,情感的效能还尚未被予以充分重视与发挥。当下跨文化传播研究中,无论是从“建构主义”的宏观视角关注全球语境中规范与话语的构筑,还是遵循“理性主义”范式的“利益最优原则”处理国家关系,都不约而同地将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因素搁置一旁。但实际上,情感是人类在多元文化交流语境下难以忽视的重要因素,可为人类达成跨越文化与政治边界的交互活动铺展天然性的路径。跨文化传播中凭借情感机制将可能超越人为建构的符号、意义和逻辑体系,跨越差异化的语言文化与社会制度带来的障碍,以人类“具身化”的本能反应和心理状态来构建彼此真诚沟通和深入交流的基础。跨文化传播范畴本身便含纳着“文化差异”的所指,在这一过程中,利用人类共同情感寻求最大程度的意义共享空间,推动传播对象对讯息的有效接纳,达成与传播者意图一致的解码图式。才能够实现传播对象对信息意义的内化认同。跨文化传播中,固守理性架构或区隔情感因素都是对人类心理机制的曲解,纳入情感要素并非要舍弃以往的理性路径,而是重新考量情感在人类传播活动中的角色及功能。在理性与情感的交织互动下才更可能寻得最佳传播路径,情感作为“新维度”的纳入将为跨文化传播创造性发展与革新注入新思路。

(摘编自徐明华 李丹妮《情感畛域的消解与融通:“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的沟通介质和认同路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阳透过玻璃

薛舒

我清晰地记得他哪一天开始不再认识自己的家,又是在哪一天不再认识我们,他的妻子,他的女儿和儿子;我同样记得,他突然不会走路的那一天来临的时刻。

那天下午,他如同以往任何一天一样在客厅与卧室之间蹒跚移步,没有目标的行动很快使他失去耐心,他忽然让自己席地坐下,沉默着,再不肯起来。他深陷在自己的世界中,垂着眼皮,若有所思,他听不见我们劝他起来的声音,自始至终不屑于看我们一眼。我们动用了两个人,试图让他站起来,①他被我们拉着手,臀部却紧紧贴着地板,没有一丝要借力的主动性。我们只能分别夹住他的两条手臂,托住他腋下,用尽全力把他提起来。他被我们牵扯着,终于发出一些如同劳动号子一般的声音,“哎哟噻”“哎哟噻”,脚上却没有使出一丝力气。他像一个狡猾的孩子,用“哎哟噻”骗取我们的信心。我们哄他,承诺于他;起来,起来吃蛋糕……他不要蛋糕,他就是不要起来,狡猾的孩子变成了耍赖的孩子,他懒得和我们周旋,就那么坐在地板上,无声,目光空洞。最后,我们动用了四个人,把他抬到了床上。

我知道,他不是不愿意站起来,而是,他的大脑再也无法对他的肌体和器官发出有效的指令,他以不配合的姿态宣布,从此以后,他失智与失能的积累达到了质的飞跃。

在这之前一年,我们就开始考察周边的一些养老院和护理院,谁都知道,未来,他一定需要住进那样的地方。只不过那时候,他还能走路,还能自己拿着筷子扒饭吃,还能和我们交谈几句,像两三岁的孩子,鹦鹉学舌,答非所问。他被我们关在家里,无所事事却不忘寻找出路,院门锁住了,他出不去,便在三个房间与一个客厅之间兜圈子。偶尔,进入洗手间,却再也找不到出来的门,四面都是墙壁,他就面对着其中一堵墙,一站就是半天,无声无息。直到母亲找到他,把他拉出卫生间。他不再如发病最初两年那般躁狂、恐惧,他变得越来越温顺。我猜测,他脑库中的记忆已然消失殆尽,再没有令他留恋、追悔、惧怕,以及唯恐失去而挣扎夺取的东西,他正日益变成一具空壳,有血有肉的空壳。

那个周末,我的先生开着车,我们载着父亲和母亲出了门。他问:去哪里?

我说:爸爸,带你出去玩,好不好?

他举起双手,张开巴掌拍起来:好噢好噢!去玩了!哈哈……

他从来不是一个不苟言笑的父亲,他爱笑,大声,豪放,从我有记忆开始,他就是家里的气氛大使。他开母亲的玩笑,与她斗嘴,把母亲逼急了,自己发出一阵“哈哈哈”的大笑,那是他们之间的打情骂俏,并不避讳儿女,他愿意让我们分享他们作为成年夫妻的快乐。他还爱唱歌,家里随时都会响起他脱口而出的歌声,他的声带柔韧而灵活,最擅长的是蒙古歌,婉转周折的长调,一开口,余音绕梁。遇到我和弟弟考了好成绩,或者得奖,②他会在晚餐的时候给自己倒一杯小酒,嘬一口,咽下,而后抿起嘴,嘴角上翘,薄薄的上唇透出一股笑的意味, 很帅的样子,那是他在最自豪与自信的时候的笑。接下去,他的自豪与自信会绽放得更盛大,两杯小酒下肚,他就会发出“哈哈哈”的笑声,为儿女童言无忌的某一句妙言,或者,为我母亲偶尔的幽默细胞,他慷慨地送出喝彩、捧场以及鼓励。是的,他担负着把家庭气氛搞得更欢乐更活跃的责任,当然,有时候,他也会把气氛搞砸。比如,在我不尽如人意的考试成绩出来的那一天晚上,或者,他被我的班主任告状,有高年级男生给我写信……他不知道如何处理女儿的早恋问题,③只能虎着脸,瞪着眼睛,伸出手:把信交出来!

他把那位男生的信收走了,第二天,我在忐忑中度过了整个白天。他会去找那个男生吗?高我两个年级,学生会干部,不高,不帅,却是学霸。他会不会骂他一顿?要是男生犟头倔脑,他会不会出手甩人家一耳光?或者,去找男生的家长理论?也许会争吵起来,相互指责没有教育好儿女,拉上各自的班主任评理……我在想象中预习了一遍丢尽脸的感觉,这让我几乎生出离家出走的念头。

傍晚,他回家了,拎着两条鱼,一颗牛心。那天不是任何节日,可是那天我们家的晚餐比任何节假日都丰盛。他还喝了点酒,二锅头,从一个贴着红商标的绿色玻璃瓶里倒出来,续了两次。他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吃得津津有味,而我,也已沉溺于美餐的享用,甚至忘了至少应该做出一副忐忑不安的样子。

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而我,一直没敢问他,他是怎么处理那封信的。

多年以后,我已工作,有一次,在公交站排队等车,我前面的年轻人扭头,顿时,我们面面相觑。男生与高中时相比,并没有多大变化,不高,不帅,戴眼镜,腮帮子上留着大片青春痘消逝之后的疤痕。我们上了同一班车,我们聊了不少共同认识的人以及很多有趣或者无聊的话题。他占据了对话的主动权,语速略快,带有一丝自诩的刻意,是属于年轻人的自大抑或自卑。从头至尾,我们没有说起那封信的归处与结局,我不问,他也不提。

这是我青春的悬案,破案者是他,唯一的人,我的父亲。然而现在,我已经无法从他口中得到答案。

这会儿,我们正开着车,带着他,我们准备去参观一所养老院。④那个地方,也许是他未来的归处。他会带着一个属于我的秘密,在那个地方度过他一无所知的余生吗?可是,他并不知道我们要带他去哪里,我告诉他:爸爸,我们出去玩好不好?

(摘自2023年《收获》春卷,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王天下者,其资有三:有以德得之,有以力并之,有以智取之。得之以德者,三代是也;并之以力者,秦人是也;取之以智者,刘汉是也。盖以力则不若智之胜,以智则不若德之全。

德非羽之所得言者矣,其于智、力之资又皆两亡焉。而后世之议乃曰:项羽其亦不幸遇敌于汉而遂失之。嗟夫!虽汉高帝,而羽之于天下固将失之也。汉王之于智盖疏矣,以其能得真智之所在,此所以王;项羽之于力尝强矣,以其不知真力之所在,此所以亡。

观其所赖以为资,盖有类乎力者矣。虽然,彼之所谓力者,内恃其身之勇,叱咤震怒足以威匹夫;外恃其众之劲,搏捽决战足以吞敌人而已。至于阻河山,形便,俯首东瞰,临制天下,保王业之固,遗后世之强,所谓真力者,彼固莫或之知也。是以轻指关中天险之势燔烧屠戮逞其暴卒举而遗之二三降虏反怀区区之故楚而甚荣。其归乃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能知者?”此特浅丈夫之量,安足为志天下者道哉!后之数羽之罪者,皆曰:夺汉王之关中,负信义于天下,此所以亡。嗟夫!使项氏无意于王,而徒夺汉王之关中,则谓其得罪于区区之信义可也。如其有意于王而夺之,是得计也。惟其知夺而不知其有,此所以亡耳。

(节选自《何博士备论·楚汉论》)

材料二:

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 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