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四川省凉山州民族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日期: 2025-04-02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基因”是指所有的非等位基因
B、 若两对等位基因均遵循分离定律,则它们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该定律仅适用于研究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真核生物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的遗传
 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B、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采用了“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
C、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
D、 沃森与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推测出了DNA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
 下列关于遗传学规律及其发现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时
B、 染色体是由基因组成的,其上不带致病基因也可能导致遗传病
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但表现为伴性遗传
D、 并非所有具性别分化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
 果蝇的直刚毛、焦刚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细胞核基因B、b控制。直刚毛(♀)和焦刚毛(♂)果蝇杂交(正交),F1只有直刚毛;直刚毛(♂)和焦刚毛(♀)果蝇杂交(反交),F1雌果蝇全为直刚毛,雄果蝇全为焦刚毛,(不考虑X、Y的同源区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仅通过正交实验即可确定直刚毛的显性性状
B、 仅通过反交实验即可确定B、b位于X染色体上
C、 正交实验中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直刚毛个体占3/4
D、 反交实验中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焦刚毛个体占1/4
 在生物中遗传学发展史上出现了很多遗传学相关的概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等位基因一般位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上
B、 基因突变就是指碱基对的替换、缺失
C、 染色体变异就是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D、 伴性遗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是绝大多数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
B、 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
C、 有些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 真核生物中的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若甲组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乙组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组的大肠杆菌由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获得
B、 甲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含3H、35S
C、 乙组子代噬菌体的DNA均含14C、32P
D、 由甲乙两组实验可说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下图为中心法则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精细胞中能发生②③过程
B、 ②过程和⑤过程所需的原料相同
C、 ④过程发生在某些逆转录病毒中
D、 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如图为某基因的表达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DNA,其双链均可作为②的转录模板
B、 一个mRNA分子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条不同肽链
C、 ③是核糖体,翻译过程③由3'向5'方向移动
D、 ④是tRNA,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
 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丙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形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三种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
B、 甲、乙、丙三图中发生的变异均可遗传给下一代
C、 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D、 甲、乙、丙三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和基因重组
某水稻的颖色有黄颖和白颖两种。现将两个纯合白颖品系甲、乙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黄颖,F2中白颖212株、黄颖272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稻的颖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
B、 F2中黄颖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白颖植株的少
C、 F2白颖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约占2/7
D、 F1黄颖产生的雌雄配子各4种,比例均为1:1:1:1
 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生物,甲、乙是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精原细胞能产生AB、aB、abb、a四种配子
B、 该精原细胞中两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
C、 A、a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 甲、乙两细胞所示的变异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如图是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代谢的部分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①②③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体的同一细胞中
B、 基因①②③均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C、 老年人头发变白是因为基因②异常导致酶②不能合成
D、 苯丙酮尿症的患者需严格控制摄入含苯丙氨酸的食物
研究人员发现,海龟体内的组蛋白H3甲基化会抑制雄性基因的表达。温度较高的环境中,钙离子能够大量流入性腺细胞中,促使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发生磷酸化修饰,继而抑制一种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Kdm6B的活性,该酶可特异性催化组蛋白H3的去甲基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研究表明,环境温度较高最终会导致海龟雄性个体比例增加
B、 低温条件下海龟细胞中组蛋白甲基化程度比高温条件下要低
C、 高温条件下钙离子大量流入性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
D、 该过程说明环境可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影响生物体的性状
 一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显性:隐性=2:1,则可能是由显性纯合子死亡造成的
B、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2:1,则可能是由隐性个体有50%死亡造成的
C、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3:1,则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
D、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4:4:1,则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
当两种生物的DNA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片段,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DNA分了中G与C相对含量越多、形成的杂合双链区越多
B、 杂合双链区中的嘌呤碱基总数比嘧啶碱基总数少
C、 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
D、 杂合双链区是基因片段。游离单链区是非基因片段
下列对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 遗传信息蕴藏在DNA或RNA分子的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
B、 mRNA分子中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这3个碱基就是1个密码子
C、 tRNA的一端有3个相邻碱基可与密码子互补配对,这3个碱基就是反密码子
D、 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密码子决定,一种密码子也可能决定多种氨基酸
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

A、 基因1和基因2可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B、 图中①过程需要RNA聚合酶进行催化
C、 ④⑤过程形成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D、 ①②③过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B、 基因突变的诱因除了物理因素还有化学和生物因素
C、 二者均具有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等特点
D、 二者均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及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在二倍体西瓜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与二倍体父本植株杂交,得到的种子种下去就会长成三倍体植株,其结的西瓜是无子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秋水仙素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来诱导多倍体形成
B、 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是其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
C、 与二倍体西瓜相比,三倍体西瓜的果实较大,糖类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更多
D、 三倍体西瓜无子,因此该无子性状是不可遗传的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所用实验材料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应选用分裂旺盛的、易获取的植物材料,如葱或蒜的根尖
B、 在进行低温诱导处理之前应将植物细胞杀死,便于染色观察
C、 低温处理的根尖需用卡诺氏液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形态
D、 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中可能含有2N、4N或8N条染色体
研究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可使用凝胶电泳技术使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致病基因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某患者家庭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如图所示,其中1、2为亲代,3、4为子代。不考虑基因突变等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1、2均正常,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若3、4均正常,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若1、2均患病,则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25%
D、 若3、4均患病,则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50%

非选择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