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福建省福州市九县(市、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

日期: 2025-04-07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题,1-12题每题2分,13-16题每题4分,共40分)

2023年以来,多地出现了呼吸道合胞病毒(结构模式图如下图所示)感染引发肺炎的病例。已知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感染也能引发肺炎,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而具有杀菌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化学组成只有核酸和蛋白质
B、 肺炎链球菌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来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C、 临床上可用一定剂量的青霉素来治疗肺炎支原体引发的肺炎
D、 以上三种病原体的遗传物质都是 RNA
浒苔是一种绿藻,微囊藻属于蓝细菌,两者大量繁殖均能引发水华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者都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 两者的中心体都参与了有丝分裂
C、 两者的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D、 两者都含有生物膜系统
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渗透作用过程中,水分子主要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扩散
B、 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发生障碍,引起“镰刀型贫血症”
C、 患急性肠炎病人,很可能因呕吐腹泻造成机体脱水,需及时补充葡萄糖盐水
D、 用含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可跳动数小时,因为钙盐可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不存在DNA一蛋白质的复合物
B、 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C、 细胞骨架和生物膜系统均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有关
D、 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
核酸甲和乙是某生物体内的两种核酸,这两种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HIV的遗传物质是核酸甲
B、 核酸乙中不会存在氢键
C、 与合成核酸乙的单体相比,核酸甲的单体的3’位置的碳原子上少一个氧原子
D、 生物体内核酸甲的多样性与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有关,与其连接方式无关
下图甲是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从图甲可见250mmol·L-1NaCl溶液几乎不影响人红细胞的代谢
B、 图乙中10min内植物细胞体积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b点时细胞内溶液浓度等于0时浓度
C、 图乙中a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吸水能力最小
D、 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300mmol·L-1NaCl溶液中可能死亡,乙图实验过程中细胞始终能保持生物活性
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分离动物细胞的细胞器时,需要先用胰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破坏细胞膜
B、 离心速率较低时,能够让较小的颗粒沉降,改变离心速率可分离不同细胞器
C、 将菠菜研磨液在一定转速下离心得到上清液,向其中加入冷酒精可以粗提取DNA
D、 将酵母菌破碎后离心得到的沉淀物,向其中加入葡萄糖一定会得到H2O和CO2
如图所示为某生物细胞核的结构组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仁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与某种RNA的合成有关
B、 图示中有中心体,说明该生物一定是动物细胞
C、 核孔是蛋白质、D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性,核膜也具有选择透过性
D、 内质网膜除了与核膜直接相连,还可以与高尔基体膜间接相连
在动物组织中存在间隙连接,间隙连接通过相邻细胞膜上的两个连接子对接,如下图所示。间隙连接中心有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离子、氨基酸、信号分子等物质通过的孔道。若细胞内pH值降低,其通透性下降;若连接子蛋白磷酸化,其通透性增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连接子蛋白贯穿2层磷脂分子
B、 间隙连接的存在能增强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C、 细胞可通过调节连接子蛋白的空间结构来调节间隙连接的通透性
D、 间隙连接与高等植物的胞间连丝均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我国科学家成功地用iPS细胞克隆出了活体小鼠,部分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Kdm4d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TSA为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组蛋白脱乙酰化和去甲基化有利于重构胚后续的胚胎发育过程
B、 用电刺激、Ca2+载体等方法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C、 ③过程中使用有活性的病毒处理的目的是诱导细胞融合
D、 图示流程运用了重组DNA、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等技术
科学家使用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牛胰核糖核酸酶(由12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有4个—S—S—),处理后该酶活性消失,再通过透析的方法去除尿素和巯基乙醇,将该酶转移到生理盐水缓冲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该酶活性得以恢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后胰核糖核酸酶的二硫键被打开
B、 蛋白质的结构影响其功能
C、 蛋白质分子中二硫键的位置与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有关
D、 非折叠状态的该酶相对分子质量比天然状态减少8
盐碱地中含大量的NaCl、Na2CO3等钠盐,会威胁海水稻的生存。同时一些病原菌也会感染水稻植株,影响正常生长。下图为海水稻抵抗逆境的生理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H2O可以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进入海水稻细胞
B、 海水稻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分泌抗菌蛋白抵御病原菌的侵染
C、 液泡逆浓度梯度吸收Na+增大细胞液的浓度以适应高浓度环境
D、 H+以协助扩散的方式从细胞质基质运入液泡或运出细胞
图1表示葡萄糖载体蛋白的两种构象状态相互转变,使葡萄糖分子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图2表示离子通道型受体与特定配体结合后发生反应,引起门通道蛋白的一种成分发生构型变化,使“门”打开,介导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属于转运蛋白,图1、图2介导的物质转运均为协助扩散
B、 细胞缺氧会直接影响图2中离子的运输速率,图1中葡萄糖的转运不受影响
C、 若图2配体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则该配体可开启突触前膜上的Cl通道
D、 载体蛋白的构象变化在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的变化
关于叶绿体的起源问题有两种互相对立的学说,即内共生假说和分化假说。按照内共生假说,叶绿体的祖先是蓝细菌(蓝藻),它们在生物进化的早期被原始真核细胞捕获(吞噬),逐步进化为叶绿体。分化假说认为叶绿体是原始的真核细胞内质深逐步分化而形成。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更有利于叶绿体起源的内共生假说。以下哪项证据不支持内共生假说(       )
A、 叶绿体内DNA分子为裸露的环状双链结构,无组蛋白结合并能进行独立的复制和转录
B、 叶绿体中核糖体比真核细胞中核糖体小,与蓝细菌中核糖体相似
C、 叶绿体内蛋白质少数由叶绿体DNA指导合成,多数由核DNA指导合成
D、 叶绿体内外膜的化学成分是不同的,外膜与真核细胞膜一致
水蒸气从叶片扩散到大气的过程中,叶片表面的静止空气层对水分扩散产生的阻力,称为叶片界面层阻力。界面层的厚度主要受风速和叶片大小决定。当围绕叶片的空气稳定时,叶片表面的静止空气层较厚,从而成为水气从叶片散失时的主要阻力。此时增加气孔的开度对蒸腾速率的影响很小。吊竹梅的蒸腾流量与气孔开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静止空气中,气孔开度对蒸腾作用的控制能力较小
B、 当风速高时,气孔开度是叶片散失水分的主要调控因子
C、 有些植物的叶片生有茸毛,会增强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运输
D、 在流动空气中,为了减少蒸腾作用,有些植物可能会调节叶片的方向与日光平行

非选择题(共5道大题.共6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