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小学语文试卷库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毕业考试指导卷试题

作者UID:17299681
日期: 2024-09-07
小升初真题
第一部分  识字与写字
第二部分  阅读与积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常怀一块“石”

刘瑞琪

①这时节,家乡的场边、地头、菜园里的大头菜、勺子菜等长得丰茂,人们喜欢用它们来腌菜。

②腌菜程序繁多,要择洗、晾晒、揉搓、入缸、撒盐、倒缸等,还有一个程序少不了,要用一块圆溜溜、滑亮亮的石头,压在盖大瓷缸的木盖上。这块石头,被称为“压菜石”或“腌菜石”。小时候,我不明白腌菜缸上为什么要压着一块石头。母亲告诉我:缸里腌的那些杂七杂八的菜支棱着,要是不盖严压实,它们沉不下去,浸不透盐。如果遇到大风天,盖子容易被风刮掉,落进去灰尘、垃圾,压上石头就稳当了。

③其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石头,平常,不起眼,但作用多,可不止用来压腌菜缸。我小时候顽皮,常随父亲下地玩耍,回家的路上,父亲推的一车肥料卸到了地里,独轮车就空了,我非要坐小车让父亲推回家。父亲把我抱到小车的一边,又到路边找来一块大点的石头,搬到车的另一边,推着走。对父亲这种奇怪的做法,我当然不明白。父亲解释说:“这是‘压车石’,重量要和另一边的物儿差不多。要是没有它压着,车子偏重,推起来不稳当,容易翻车,你在上面坐着也不安全。有了这块石头,两边的重量就平衡了,既安全又顺当。”

④后来,我留意观察,岭坡、沟底这些三角四棱的石头也别有用途。人们割麦割稻,镰刀用钝了,田头找块平滑一些的石头,蘸了沟渠里的水,蹲下磨一磨,镰刀又变得锋利锃亮。坐渡船到对岸镇子上学,到了岸,船空了,船老大系上缆绳,也要搬来一块大石头压舱,防止船被大风刮翻。

⑤这些小石头垒墙盖屋当不了大用处,却被人们用在生产生活的小环节上,用得恰如其分,也给了我们人生的一点启示。浮躁时,用“压菜石”压住,让身心沉稳下来;懈怠时,用“磨刀石”及时磨砺,重新焕发精神,激发前进的动力;取得成绩骄傲时,用“压车石”调整心态,免得失去平衡翻车;遇到大风大浪时,用“压舱石”稳定重心,让信念不发生动摇。

⑥现在的我,心里常常怀有一块“石”,关键时用一用,借势发力,适得其所,对于人生大有益处。

(选自《广州日报》,有删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第二次绿色革命

①世界上的水稻种植,由高秆品种改良为矮秆品种,亩产增加150千克左右,被国际上誉为第一次绿色革命。而水稻杂交,又将比常规品种增产20%~50%,国际上认为这将是第二次绿色革命。

②然而,水稻杂交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国际上许多有此设想的研究人员都丧失了信心,放弃或中断了研究。许多西方学者甚至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但是,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外国搞了多少年没搞出来,袁隆平能搞出来吗?”“水稻杂交,只是美好的幻想。”……人们议论纷纷,各种观点都有。但袁隆平有自己的主意,他既不争,也不辩。幻想吗?世界上没有一种科学不是从幻想开始的。

③科学的目的,就是要把幻想变为现实。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袁隆平展开了科学幻想的翅膀。袁隆平提出了通过“三系”进行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这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他深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走自己的路,用事实来回答人们的疑问。

④1964年6月20日,袁隆平在理论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迈出了杂交水稻实验的第一步: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过稻叶,滴进水中。他找啊,找啊,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过去了。袁隆平跑遍了半个中国。经过不懈的努力,他带着科研小组在海南岛的南江农场一条杂草丛生的水沟里,终于发现了一株雄蕊花粉败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他们给这株稻子取名为“野败”,国际上叫它“WA”。袁隆平,终于跨越了成功的第一步。

⑤1975年,袁隆平科研小组突破了难关,一批早熟高产稻破土而出。郁郁葱葱的杂交稻,开始在中华大地上生长。从1976年到1989年,累计推广杂交稻7.6亿多亩,增产稻谷2000亿千克。

⑥中国之声记者曾多次采访袁隆平院士,他是稻田里的“追梦人”,他的逐梦脚步从未停下。一句“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守护了近70年。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同步阅读》,有删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京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年级开展了“魅力非遗”系列主题活动,带你去了解北京的非遗文化。

材料一:

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是北京市朝阳区的传统手工技艺。它浓缩了中国传统弓箭发展轨迹和弓箭文化,是中国传统手工工艺的杰出代表,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二:

聚元号弓箭制作始创于清朝乾隆时期,已有近300年的历史。聚元号弓箭因其精准的力道、细腻精致的画活(弓箭装饰)成为皇家御用弓箭。到今天,“皇家御用兵工厂”仅剩聚元号弓箭铺传承了下来,它是中国现存唯一完整保留传统弓箭制作技艺的弓箭铺。

材料三:

以眼为尺,以手为度,工匠通过上百件专用工具对二十多种天然材料进行纯手工加工。通过200多道工序,历时三四个月之久,才能制成一张正宗的聚元号弓箭。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承袭了中国双曲反弯复合弓的民族传统。选用传统的竹胎,一面敷上牛筋面向射手,外侧一面是贴上牛角,弓身在不上弦的时候,也弯曲呈外翻的弧形,故而称为反曲复合弓。制作工序大致分成弓的功能性的“白活”和装饰性的“画活”以及制作弓弦三个主要阶段。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考究,材料上乘,精益求精。

(选自人民网《我是“守”艺人——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有删改)

第三部分 习作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