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

日期: 2025-04-07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1-10题每题2分,11-15每题4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下列有关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
B、 孟德尔认为,F1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 孟德尔在研究和总结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和归纳法
D、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是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生命活动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柳穿鱼花的Lcyc基因甲基化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花的形态结构
B、 吸烟使精子中DNA的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说明表观遗传易受环境的影响
C、 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
D、 表观遗传不改变基因中的碱基序列,因此不能遗传给后代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为生物有共同的祖先提供证据
B、 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不利变异个体不能留下后代
C、 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是指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常用蒜(2N=16)的根做实验材料。下列对该实验的叙述和分析,错误的是(       )
A、 待蒜长出约1cm长的不定根时,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冷藏室诱导培养48~72小时
B、 可以将低温换成秋水仙素,因为低温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相同
C、 低温诱导后,用卡诺氏液处理根尖,再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等步骤
D、 低倍镜下可观察到经低温诱导后的所有根尖细胞都是四倍体细胞
某女性患有乳腺癌,她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和女儿体内的BRCA1基因都发生了突变。研究表明,该基因突变的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若干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乳腺癌女性患者的BRCA1基因可能遗传自其母亲
B、 BRCA1基因表达产物可能参与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
C、 若BRCA1基因发生突变,一定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D、 健康人群可通过基因检测对癌症发生起到一定预防作用
艾弗里及其同事为探究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设法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
B、 该实验中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
C、 该实验中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 乙组实验最后可得到两种形态的菌落,且R型细菌的菌落更多
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基于大量的生物学发现,做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推论。生物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了长期的遗传学实验研究,最终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于果蝇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B、 萨顿做出推论的依据是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平行关系
C、 萨顿做出推论和摩尔根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都是假说—演绎法
D、 摩尔根利用果蝇杂交实验还证明了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有性生殖通过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两个环节,不仅保证了生殖的成功率,还在保持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方面有相当的优越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会使配子中染色体组合产生多样性
B、 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的时期,细胞中一定有同源染色体
D、 受精卵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
某DNA分子中碱基 , 下图为该DNA分子复制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1为解旋酶,作用于氢键,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B、 复制形成的两条子链中碱基
C、 DNA子链的延伸方向为5'→3' , 后随链合成是不连续的
D、 由图可知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等特点
在对DNA结构的探索中,许多科学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如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应用X射线衍射技术获得了DNA衍射图谱,查哥夫发现在DNA中腺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的量,鸟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的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沃森和克里克根据“X”形的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
B、 根据查哥夫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认为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
C、 沃森和克里克确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基本骨架是脱氧核糖—磷酸—碱基
D、 上述史实说明在科学研究中要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还要善于与他人合作
兔的毛色由毛囊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决定,黑色素分为真黑素和褐黑素两类,含真黑素的毛色为黑色,含褐黑素的毛色为褐色,不含黑色素的毛色为白色。细胞中色素合成过程如下图所示,三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种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兔的毛色
B、 纯合白色兔的基因型为ttaabb,黑色兔的基因型4种
C、 基因型为ttaabb、TtaaBb的兔子杂交,白色兔占3/4
D、 图中信息表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北大西洋西海岸的加拿大底鳞是一种小型鱼类,其基因B有多种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B1出现的比例随温度和纬度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B与其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
B、 基因B有多种等位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C、 等位基因B1出现比例随纬度升高和温度降低而降低
D、 据图推测,基因B1的表达产物可能与抵抗寒冷有关
下图是利用玉米(2N=20)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MmNn)进行育种的实验流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与植株B相比,植株C长得更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B、 幼苗2的基因型有4种,其中MMNN的个体占25%
C、 获得植株B的育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 若植株B中出现MmNN个体,则m基因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吞食分解血红蛋白,吸收利用氨基酸,血红蛋白分解的其他产物会激活青蒿素,激活的青蒿素能杀死疟原虫。研究表明,疟原虫Kelch13蛋白因基因突变而活性降低时,疟原虫吞食血红蛋白减少,生长变缓。同时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减少,青蒿素无法被充分激活,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添加氨基酸可以帮助体外培养的耐药性疟原虫恢复Kelch13蛋白活性
B、 在青蒿素的选择作用下疟原虫Kelch13蛋白相关基因发生突变的频率增大
C、 在青蒿素存在的情况下,Kelch13蛋白活性降低对疟原虫是一个有利变异
D、 在疟原虫体内补充表达Kelch13蛋白可以增强疟原虫对青蒿素的耐药性

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6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