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日期: 2025-04-01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周王朝对礼器的使用规格制定了“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的制度,这体现了(       )
A、 青铜器适用范围广泛
B、 青铜器主要用于食器
C、 青铜器的类型和数量成为权力和等级的象征
D、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早期国家向大一统国家发展,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剧烈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促使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
A、 各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
B、 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
C、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 思想活跃,文化繁荣
 如果某导游要为如图所示水利工程做介绍,他的导游词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

A、 修筑于战国时期的秦国
B、 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C、 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D、 使汉中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 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 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汉代的陶塑、画像石和画像砖堪称“艺苑三绝”。下图的这尊“说唱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代的

A、 教育成就和社会生活
B、 社会生活和文学成就
C、 教育成就和文学成就
D、 社会生活和艺术成就
关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小明认为是历史的进步,小华认为是历史的倒退。下列能印证小明观点的是(     )
A、 政权割据,形成国家分裂局面
B、 战乱频繁,社会经济严重倒退
C、 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条件
D、 破坏民族团结,不利民族交融
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迁的中原汉族人。下列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
B、 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
C、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
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开始于(     )
A、 秦朝时期
B、 西汉末年
C、 东汉末年
D、 魏晋时期

综合题(31题12分,32题15分,33题13分,共40分)

【看文物·读历史】近年来《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化类节目大火,通过讲述一件件文物,介绍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观,带领观众读懂中华文化。请看下列文物,“听”国宝们讲述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里耶秦简                    西汉 “扬州刺史”封泥

注: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

(1)材料一的两件文物反映了秦汉时期统治者在政治方面采取的哪些措施?

材料二   凡律度量衡用铜者……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

——《汉书·律历志》

秦铜椭量                                        汉五铢钱

如图铜量1982年出土于陕西礼泉县药王洞乡南晏村,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2)阅读材料二、材料中的两个文物分别反映了秦汉时期统治者在经济方面采取的什么措施?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选择铜作为度量衡材质的原因。

材料三

西汉鎏金铜马:以西汉时大宛产的汗血马为模特精制而成

       

西魏贵族墓葬中出土的二枚东罗马金币和一枚波斯银币

(3)大宛产的汗血马是通过一条古老的商路来到中国的。请写出这条商路的名称以及作用。东罗马金币和波斯银币除了通过这条商路来到中国,也有可能通过哪条航线来到中国?

(4)每一件文物都“见证”着历史的发展,“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关于这些文物,你有何认识?

历史的前进有多种因素推动,其中杰出的人物是一个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很重要的人物,即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他说:“中国之教(教化的思想),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政治制度),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1)联系三位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你认为夏曾佑先生所说的“中国之教”“中国之政”“中国之境”分别指什么?夏先生的上述说法为史学界所公认。现将夏先生的观点分解成三个分论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示例除外)。

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③中国之镜,得汉武而后定,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示例:“中国之境”: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图拓展,大举反击匈奴,使其无力与西汉对抗,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材料二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2)阅读材料二、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哪些内容反映了这一事件的艰难?我们要学习此人什么精神?

材料三   某校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

(3)请你以“中华文明成就辉煌,科技文化灿若星河”为题目,为材料三的明信片写一篇120字左右的小短文。(含时间、成就)。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