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单元学情评估

日期: 2025-04-01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唐朝诗人李白曾作诗描绘中国古代某次战役:“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这场战役的影响是(  )
A、 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
B、 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C、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D、 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西汉中期至西晋,中原王朝先后允许已归附的匈奴、鲜卑人内迁到陕北、晋北等长城一带,羌人、氐人内迁到关中地区聚居。这一做法(  )
A、 加快了国家大一统的出现
B、 导致了民族危机的加重
C、 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D、 促进了分封制度的强化
“北方战乱,大批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祸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这则材料说明(  )
A、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B、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目的
C、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意义
D、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结果
魏晋南北朝历时三百余年,先后出现了三十多个政权,最短的仅有两年,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特点是(  )
A、 中外交流,道教传入
B、 社会和谐,国家稳固
C、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D、 政权分立,更替频繁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杂居相处,相互依存,共同创造出新的制度和文化,呈现出新的社会面貌,进而形成新的“中国”——隋唐国家。这说明,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  )
A、 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 彻底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C、 奠定了隋唐繁荣与发展的基础
D、 加速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考古学家在对北魏晚期墓葬进行研究时发现,汉贵族墓中出土的陶俑男戴风帽;而鲜卑贵族的墓葬行制则是典型的汉族墓葬风格。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民族交融影响社会生活
B、 国家统一利于民族交融
C、 民族交融改变婚丧传统
D、 服饰变迁见证经济发展
北魏孝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孝文帝采取上述举措的目的是(  )
A、 减少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
B、 收复中原进而统一中国
C、 结束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D、 接受汉族地区的先进文化
下面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中记载的部分农作物的种植时间,这说明该农学著作(  )

二月上旬

麻子

三月

黍稷

三月上旬

大麦

八月

A、 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B、 强调生产技术要不断更新
C、 对后世农学发展影响深远
D、 强调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下列是四位同学看到下面这幅名画时发出的感慨,其中表达最准确的是(  )
A、 人物鲜明,史家典范
B、 治病救人,泽被后世
C、 线条优美,人物传神
D、 辨证施治,治未病

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