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政治思品(道德与法治)试卷库

云南省文山州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

日期: 2025-04-16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涂。每小题2分, 共48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中学时代,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怀揣梦想。下列对梦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 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B、 现实常常会把梦想打破,永远也无法实现
C、 梦想与现实是平行线,永远也无法相交
D、 只要努力,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通过日记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内心活动,描绘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评价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行为表现。这种认识自己的途径是 ( )
A、 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B、 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C、 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D、 通过群体的关系来认识自己
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的碰撞越来越多。当“碰撞”发生时,下列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
A、 王玲觉得妈妈什么事都要管,整天唠叨不停,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与妈妈交流
B、 李霞和妈妈发生矛盾,主动找妈妈沟通,向妈妈道歉
C、 吴刚看中了一双名牌运动鞋,妈妈不给他买,他就赌气离家出走
D、 刘明觉得自己长大了,对父母的任何建议都置之不理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从西班牙出发,自西向东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后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这一航行路线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推翻了“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霞盘”的言论。麦哲伦敢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的精神,启示我们( )
A、 我们要具有批判的精神和勇气,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挑战权威
B、 敢于和别人争辩,就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表现
C、 批判就是一味的否定,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D、 批判就是谁做的不对就批判谁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下列古语与“止于至善”蕴含的道理最接近的是 ( )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
下图是小兰同学一天情绪的变化曲线。它反映出青春期的情绪 ( )

A、 富有激情和热情,易冲动
B、 表露过程中带有表演痕迹
C、 体验不稳定,波动大
D、 体验细致,表现丰富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泳坛名将张雨霏,她是赛场上的“劳模”,平均每四天一次比赛,如此高强度的赛程,如果为自己,可以不去,但是为祖国,她必须去。这体现了( )
A、 情感是复杂的,有正面的体验,也有负面的体验
B、 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关
C、 情感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D、 情感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
我们的情感需要表达、回应,需要共鸣。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们可以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下列行为中,属于传递情感正能量的是( )
A、 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B、 遇到跌倒的老人赶快跑开,以免“惹祸上身”
C、 同学遇到困难时,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D、 升国旗时和同学讲小话、嬉戏打闹
自从担任班级黑板报主编后,征稿、催稿、编辑、版面设计……我忙得不亦乐乎。为了办好黑板报,我主动与同学交流、合作,感觉自己比以前开朗了许多,生活也更加充实。这说明 ( )
A、 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
B、 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C、 要想培养能力,就要当班干部
D、 集体无所不能,个人微不足道
班级里有几个同学行动一致,一下课就聚在一起,凭着人多经常欺负其他同学,只要其中有一人与他人发生争端,另外几个就会马上出手相助。他们的行为 ( )
A、 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B、 非常团结,互帮互助
C、 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D、 属于拉帮结派,维护的是小团体的不正当利益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就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这告诉我们( )
A、 我们的生活完全依靠法律
B、 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C、 法律约束着我们的生活
D、 法律能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2023年10月 24 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表明( )
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 法律是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这句话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作用是 (  )
A、 规范行为和限制自由
B、 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C、 保护作用和教育作用
D、 约束作用和惩罚作用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因此,我国颁布了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它们是

(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简答题(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位置。3个小题,共30分

分析说明题(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位置,共22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