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作者UID:-1
日期: 2024-12-24
期末考试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18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8分,共5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的发达程度是前代社会无法企及的,而商人作为宋代平民社会兴起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检索宋代方志、文人散记、笔记小说、谱牒等,宋代商人义举可谓比比皆是,如扬州高邮富商徐成甫,“友人以贫不能葬其亲者……即为买田,出钱以办丧事,而友人之亲得葬者五丧”。临川商人吴伯俞,“岁饥低谷价以惠贫民,疾病不能谒医者,为发药治之,赖而活者颇众”。黄岩人黄原泰,“性乐施予,岁歉,贸粟于闽浙,损半直以济邑人”。浙江义乌余彦诚“用家钱百万修废堰潴源水,遇见旱岁,无高下彼我均浸之,邻里沾足”,“其余津梁断坏,病涉之地,靡不修举”。诸暨人张绪,“有所称贷,率薄其赢”。“服贾力穑,卓然遂成富室”的玉溪人赵师孟,“时有贫不能自给者,公贷而与之,或久假不归,一无所问”。南宋临安的商人“每见此等人买卖不利,坐困不乐,观其声色,以钱物周给,助其生理。”

——改编自冯芸、桂立《宋代商人与社会慈善救济》等

材料二   中国古代社会大多以儒家“仁政”民本”思想为统治理念,这些思想本身有着很强的伦理和道德色彩,因而能有力地指导社会救济实践。我国古代的社会救济,主要的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仅限于粮食救助和最低端的医疗救助,对于弱势群体的教育、卫生、就业等缺乏关注和救助。缺乏一定引导和机制,使得这部分人转变为自给自足的劳动人口。几个大一统王朝,如两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社会救济和保障措施较为完善,而其他短命王朝或者割据时期,几乎没有体系化的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社会救济措施往往与帝王的施政风格有很大的关系,大多数朝代的社会保障机制以皇帝的诏令为准,法令条文的颁布和运行往往出现断层现象,不能保证救济诏令颁布的初衷。

——改编自陈井安等《中国古代社会救助考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概况

1840—1870年

留学生大多是和外国传教士出国或得到教会资助出国,多数为美国。中国第一个留美大学生容闳,回国后一直为争取清政府派遣中国学生留学美国而奔走,第一代留学生人数不多,多私人途径出国,与国家派遣无关

1871—1889年

从1872年起,清政府每年选派30名十岁至十六岁的“幼童”赴美留学,系统学习自然科学、算术、光电等学科。19世纪70年代后期,清政府从马尾船政前后学堂毕业生中选拔优秀生到英、法等国学习。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有詹天佑、刘步蟾、林永升、严复等。这一时期开始有了自费留学生

1890—1911年

清政府向日本和欧洲各国派出几批官费留学生,其中日本人数最多。并大力支持自费出国留学。因美国归还“庚子赔款”余额,要求专门作为派遣留美学生费用,清政府在1909—1911年间共派出留美学生180人。鲁迅、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黄兴、宋庆龄等都是本阶段的代表人物

1912—1930年

成百上千的青年学子前往英法等欧洲国家勤工俭学,后又掀起了一场留学苏俄的新热潮。在1912—1929年期间,政府每年大约派遣公派千名左右“庚款奖学金”留学生。著名的如留美的茅以升、吴有训、梁思成等;留日的李大钊、郁达夫等;留欧和苏俄的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李四光、徐悲鸿等

1931—1949年

留学生总数比前一阶段减少了一半左右,但留学的国家数大为增加。除美、英、法、德、比、日、苏以外,还有奥、意、荷、加、瑞士、瑞典、丹麦、澳大利亚等国。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以及杨振宁、李政道等是本时期出国留学的主要代表

——改编自张民书《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及其意义》等

上表列出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

史料二   《黑死病:大灾难、大死亡与大萧条(1348—1349)》,作者以黑死病为主题,参阅大量资料,尤其是选用了英格兰的主教登记簿、庄园档案等原始资料,阐述了黑死病给英格兰带来的影响。因为该书重要的学术贡献,英国近二十家知名高校图书馆、美国八十余家知名高校图书馆珍藏。

史料三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其前身是西门妇孺医院,因其创建时屋顶呈红色,故而被广大市民亲切地称为“红房子医院”。下图为该医院照片。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世界医学活动中心的空间分布也有随时间转移的规律,其大致途径是:16世纪至17世纪初的意大利;17世纪上半叶至18世纪的荷兰和英国;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的法国: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以及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美国。世界医学科学中心的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新的生产关系发展、新的政治格局逐步形成的过程,必然伴随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嬗变,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英国和荷兰的清教运动、法国的启蒙运动、德国的古典哲学、美国的民族精神的形成都为科学中心的形成创造了精神文化环境。包括教育体制、知识内容、教育理念、教育环节和教学方法在内的教育改革往往是科学革命的先导。

——改编自左汉宾《近代以来世界医学科学中心转移现象探析》等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