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作者UID:23663049
日期: 2024-12-25
期末考试
第一篇章:漫步语文节。闻达中学在五月举办了学校语文节,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让我们一起在活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吧!(49分)
活动一:重温经典魅力

某班选取了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以重读经典的形式,向经典致敬。请你参与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下面的整理。

专题

《经典常谈》内容

诗文

我的理解

读经典

得新知

《<诗经>第四》中:“‘诗言志’,那个‘志’便指教化而言。”

——《关雎》

运用比兴手法,以鸟鸣来表达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期待和向往。

《<诗>第十二》中:“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由眼前想到将来,由吾庐想到天下之屋,以一人之苦,换得天下士人的幸福美满。

《<诗>第十二》中:白居易“主张诗要‘上以补(chá)时政,下以泄导人情'”,“反对雕(zhuó)字句,主张诚实自然”。

①请将拼音写成汉字,分别为

、 

——《卖炭翁》

卖炭翁的矛盾心理,反映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败。

《<文>第十三》中:“他(韩愈)力求以散行的句子换去排偶的句子,句逗总弄得参参差差。但他有他的标准,那就是气。

⑤呜呼!

——《马说》

知原委

明初衷

《经典常谈》这部书完成于1942年初,此时正值朱自清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期间。当时的西南联大师生虽处于抗战的坚苦条件下,却始终__学术自由,__科学真理。西南联大英杰辈出,朱自清也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以当代的视角研究《经典常谈》这部书的创作背景,可以发现该书的产生也离不开前期思想理论的影响与铺垫。这体现出了历史上以朱自清为代表的一些具有眼光的“新文化人”在保护和认识    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进步意识和积极态度。因此,朱自清先生编撰了该书。

⑦上面这段话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⑧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⑨填入语段空格处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追寻  坚持
B. 坚持  追寻

活动三:散文阅读交流

班级开展回忆性散文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麦饭

陈忠尖

    ①按照当今已经注意营养分析的人们的观点,麦饭是属于真正的绿色食物。

    ②我自小就有幸享用这种绿色食物。不过不是具备科学的超前消费的意识,恰恰是贫穷导致的以野菜代粮食的饱腹本能。

    ③早春里,山坡背阴处的积雪尚未褪尽消去,向阳坡地上的苜蓿(mùxu) ①已经从地皮努出芽来。我掐苜蓿,常和同龄的男女孩子结伙,从山坡上的这一块苜蓿地奔到另一块苜蓿地这是幼年记忆里最愉快的劳动。

    ④苜蓿芽儿用水淘了,拌上面粉,揉、搅、搓、抖均匀,摊在木上,放在锅里蒸熟。出锅后,用熟油拌了,使用碗盛着,整碗整碗地吃。拌着一碗玉米糁子熬煮的稀饭,可以省下一个两个馍来,母亲似乎从我有记忆能力时就擅长麦饭技艺。她做得从容不迫,干、湿、软、硬总是恰到好处。我最关心的是,拌到苜蓿里的面粉是麦子面儿还是玉米面儿。麦子面儿俗称白面儿,拌就的麦软绵可口,玉米面儿拌成的麦饭就相去甚远了。母亲往往会说,白面断顿了,得用玉米面儿拌,你甭不高兴,我会多浇点熟油。我从解知人言便开始习惯粗食淡饭,从来不敢也不会有奢望寄子,从来不会要吃什么或想吃什么,而是习惯于母亲做什么就吃什么,没有道理也没有解释,贫穷造就的吃食的贫乏和单调是不容选择或挑剔的,也不宽容娇气和任性。

    ⑤麦子面拌就的头茬苜蓿蒸成的麦饭,再拌进熟油,那种绵长的香味的记忆是无法泯灭的。

    ⑥按照家乡的风俗禁忌,清明是掐摘苜蓿的终结之日。清明之前,任何人家种植的苜蓿,尽可以由人去掐去摘,主人均是一种宽容和大度。清明一过,便不能再去任何人家的苜蓿地采掐了,苜蓿要作为饲草生长了。

    ⑦苜蓿之后,我们便盼着槐花。山坡和场边的槐花放白的时候,我便用早已备齐的木钩挑着竹笼去采摘槐花了。

    ⑧槐花开放的时候,村巷屋院都是香气充溢着。

    ⑨槐花蒸成的麦饭,另有一番香味,似乎比苜蓿麦饭更可口。这个季节往往很短暂,家家男女端到街巷里来的饭碗里,多是槐花麦饭。

    ⑩按照今天已经开始青睐绿色食品的先行者们的现代营养意识,我便可以耍一把阿Q式的骄傲,我们祖宗比你阔多了,他们早早就以苜蓿、槐花为食了。

    ⑪到了难忘的六十年代,家乡的原坡和河川里一切不含毒汁的野菜和野草,包括某些树叶,统统都被大人小孩挖、掐、拔、摘、回家去,拌以少许面粉或麸皮,蒸了,食了,已经无油可拌。这样的麦饭已成为主食,成为填充肚腹的坐庄食物。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别无选择,漂亮的脸蛋儿和丑陋的黑脸也无法挑剔,都只能赖此物充饥,延续生命。老人脸黄了肿了,年轻人也黄了肿了,小孩子黄了肿了,漂亮的脸蛋儿了肿了时尤为令人叹惋。看来,这种纯料以绿色野菜野草为食物的实践,却显示出残酷的结果,提醒今天那些以绿色食物为时尚为时髦的先生太太们切勿矫枉过正,以免损害贵体。

    ⑫近日和朋友到西安大雁塔下的一家陕北风味饭馆就餐,一道“洋芋义义”的菜令人费解,吃了一口便尝出味来,便大胆探问,可是洋芋麦饭?延安籍的女老板笑答,对。关中叫麦饭,陕北叫芋义义。把洋芋擦成丝,拌以上等白面,蒸熟,拌油,仍然沿袭民间如我母亲一样的农家主妇的操作规程。陕北盛产洋芋,用洋芋做成麦饭,原也是以菜代粮,变换一种花样,和关中的麦饭无本质差别。不过,现在由服务生用瓷盘端到餐桌上来的洋芋义义或者说洋芋麦饭,却是一道菜,一种商品,一种卖价不小的绿色食品,城里人乐于掏腰包并赞赏不绝的超前保健食品了。

    ⑬家乡的原野上,苜蓿种植已经大大减少。已经稀罕的苜蓿地,不容许任何人涉足动手掐采。传统的乡俗已经断止,主人一茬接着一茬掐采下苜蓿芽来,用袋装了,用车载了,送到城里的蔬菜市场,卖一把好钱。乡俗断止了,日子好过了,这是现代生活法则。

    ⑭母亲的苜蓿麦饭、槐花麦饭,已经成为遥远而又美好的记忆。

【注释】①苜蓿: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各地有野生,亦有栽培。江苏苏州等地将其嫩苗腌作菜蔬,叫篮花菜。

 (选自《陈忠实散文》)

第二篇章:典籍里的山水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领略典籍中的山水之美,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游天台山日记(节选)

【明】徐霞客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其门,大为叹惋。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所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所望。……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阀,水从坳中斜下。……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莲舟不能从。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注释】①公元1613年5月19日徐霞客游天台山,井写下《游天台山日记》,②甃(zhòu):,③(qiè):满足。④莲舟:作者的仆从。

材料二: 

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第三篇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