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江西省名校2024届高三7月联考语文试题

作者UID:7862780
日期: 2024-12-21
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 一支笔也罢, 一片树叶也罢, 摸起来全像玻璃。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人有5种感觉,但 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 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 · 马林克 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通过进 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电荷的  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当手  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  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 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测试表明, 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 滑些。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 革。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例如,我们可 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 ipad 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 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 电脑上, 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 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 ·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当你按下一 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他设计 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 的振动之合力。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 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 一瞬间推向右边。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 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 ·科学之谜>>2013年第1 期,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  “陛下以丞相何如人?” 上曰: “社稷臣。”盎曰: “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  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 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 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已而绛侯望袁盎曰:    “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抗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 说盎曰:  “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  "臣闻天子所 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

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  “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   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天   职

许  行

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一天夜里, 一个小偷撬开他的诊所,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 巧,他在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  “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

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诊所里把他彻底 治好才交给了警察。

助手说: “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又一天, 一个女人护送一位在车祸里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

海尔曼一愣: “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还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直到今天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魅力。

女人泪流满面地说: “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 来求你,你是全市唯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

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 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 “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常对你说的话了吗?”

"噢,你是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一个修补头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个多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列夫斯基在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地说: “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 余生。”

"这是上帝的安排。医生的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

这件事更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 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 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开胸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 搭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他的枪口下。

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呵!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 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 一下子剖开了他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

把手术刀插在他的心上 ……

审判海尔曼时,德国人说:  “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没有,它用得其所。”

“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市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 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上,挺举着"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

(原文略有删改)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姚名达:"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

1942年5月,日本军队发动浙赣会战,战火再次延烧到了江西境内。6月中旬,位于赣中泰和  杏岭的国立中正大学校园内,大学教授姚名达与在校学生一起组成战地服务团,怀抱着“爱国岂敢  后人"的豪情壮志,慷慨激昂地奔向抗日战场最前线。这群平时"以气节相砥砺,以道义相切磋” 的书生,在7月7日与日军短兵相接于新干石口村时,充分展现出了中国文人的坚强与勇敢。团长姚名达身先士卒,率领团员奋勇杀敌。最终,姚名达与另一名团员吴昌达,不幸以身殉国。

1905年出生的姚名达,以身殉国时年仅38岁,无怪乎吴其昌、顾颉刚等昔日同窗师友无不感到突然与惋惜。姚名达去世时,他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协助导师梁启超记录整理的《中国历 史研究法补编》《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增补胡适的《章实斋年谱》,以及自著的《刘宗周年谱》《邵 念鲁年谱》《朱筠年谱》《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等等。从学术的发展看,从 来就是可以有天才的科学家,天才的文学家,却不可能有天才的史学家的。对于需要长期积累沉潜 的文科教授而言,38岁正是迎接学术上更大发展、更大辉煌的学术年纪。而根据王咨臣先生的整理, 姚名达实际上也已经为自己未来的学术研究作出了宏大的规划,他计划要完成《中国史学丛书》12  种,《史家传谱丛书》11种,《史法学丛书》21种等著作。其中,完成一部《中国史学史》是姚名达 甫入清华便立下的宏伟志愿。即便是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之后,他也还是坚持,只有这部《中国史 学史》才称得上不朽。姚名达的逝世,使得他的《中国史学史》只留下了一部1934年的油印本讲义稿, 一直未能出版,后世治史学史之学者遍寻不得,皆扼腕叹息不已。

如果不是1932年的那场炮火,姚名达的这部《中国史学史》本来是有可能完成的。1929年3 月,姚名达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除了办公时间以外,他仍旧于清晨深夜,继续史学史的研 究,除了陆续发表一些论文和著作外,还积累了许多零零碎碎的小纸片,“上面有许多从史书和文集 里找得到的史料,委实有前人所未发现的宝贝。还有我自己对于史学史上的各种思想,自信亦有些 独到之处,也记在小纸片上。说来真很痛心,不料在1932年‘一 · 二八’的后两日被倭寇把它和我 的家庭完全炸毁了。"突然降临的炮火,不仅毁了他的家,而且也给了从小就喜欢研究历史,并立志要做一个不问世事的历史学家的姚名达巨大的打击。

在伦理学上有过一个经典的问题:爱因斯坦正在写他的相对论,但是隔壁有一场火灾,邻居有 个又老又丑、行将就木的老太太需要救护,爱因斯坦到底是救还是不救?每一个人对这个的回答是不 一样的。但按照康德的哲学回答,爱因斯坦就是要去救,这才能显示出绝对命令,显示出人的高贵。

姚名达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而且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选择。

1932年的2月8日,在无桌无椅的困境下,姚名达写信给胡适:“我军若败,不容我们再作纸 上工夫,我打算从事政治和社会运动。我军若胜,外交必有转机,百业当可逐渐发达,我打算仍旧 作史学的研究。”1933年,姚名达与第一任妻子黄心勉在上海办起了《女子月刊》,拿来做喊醒妇女 的播音机。1937年8月,姚名达与妻子巴怡南一起,将他们订婚的戒指捐赠出来,并呼吁全国妇女 将饰物捐赠给国家,以增加抗战实力,“用整个民族的力量给日本帝国主义者以致命的打击”。1942 年7月,在樟树抗战前线,面对旁人的劝阻,姚名达毅然决然地答道:“唯有能致力抗战,方能胜任 建国,若徒有才力而无热血者,比比皆然,又乌睹其为用耶?"如此一步一步地,姚名达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这才是真正最高的哲学问题!那才是一个性情人应该做的事情!

1946年,历经劫难的清华大学重返北平,校长梅贻琦在主持学校的重建工作时,特别回顾褒扬 了抗战期间牺牲的清华校友姚名达等人,誉其"皆足名垂清华史,实亦母校之光"。2002年,雷洁 琼亲笔题词,称赞姚名达为"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现在重新回眸这位走向抗日战场的教授,我们 看到的是一种知识分子勇于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姚名达的自我选择,也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精神的传承,更是整个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

 语 言 文 字 运 用 ( 2 0 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