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日期: 2025-03-30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示,可以能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地了解。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B、 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在
C、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间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C、 1860年前后,沙俄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舞动的北京”是和平、友谊、进步的象征。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 东交民巷居住许多北京居民
B、 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
C、 驻扎有外国军队
D、 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
马克思在论及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时说道“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在此,马克思旨在强调(   )
A、 两次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B、 英国侵略是太平天国兴起的唯一因素
C、 英国领先于世界的军事是矛盾的根源
D、 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最主要指向英国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
A、 火烧圆明园
B、 占领香港岛
C、 割占台湾
D、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 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 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 开始了推翻清朝的革命
D、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在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
A、 上海、厦门、福州、宁波、南京
B、 广州、南京、福州、宁波、天津
C、 天津、厦门、上海、宁波、北京
D、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上述材料表明( )
A、 中国已经完全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
B、 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
C、 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D、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的内容。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生主义思想的是( )
A、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中国近代化开端于( )
A、 国门被列强打开的鸦片战争
B、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自救运动
C、 推翻了封建帝制的武昌起义
D、 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新文化运动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民国约法》
C、 《中华民国宪法》
D、 《共同纲领》
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柳成荫”的是(    )
A、 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B、 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
C、 引进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
D、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以下不属于孙中山的丰功伟绩有( )
A、 建立中国同盟会
B、 提出三民主义
C、 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D、 成立中华民国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地图,与图一相比,我们从图二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图一《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 图二《马关条约》中新增的通商口岸

A、 中国的近代历史开始了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主要是指( )。
A、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B、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C、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材料分析题:(31题10分,32题14分,33题16分,共4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