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历史试卷库

【中考真题】北京市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

作者UID:-1
日期: 2024-12-26
中考真卷
本部分共20题,每题1.5分,共3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本部分共4题,共40分。

水稻种植史是中国农业不断成长、进步的生动写照。

材料一

时期

概况

史前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发现于中国,多地发现了距今12000-10000年的栽培稻遗存。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人使用以骨耜为主的工具种植水稻

秦汉

水稻种植运用了去除杂草、及时灌水排水等技术,并使用草木灰等天然肥料。

魏晋南北朝

江南地区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水稻种植推广了选种育种、施用粪肥、育秧移栽等技术。《齐民要术》记载了水稻种植技术。

隋唐

发明并推广曲辕犁和筒车等生产工具。曲辕犁轻便灵巧,广泛应用于稻作。

宋元

水稻一年两熟制、稻麦复种技术得到推广,耕地利用率得到提高。长江中下游广泛使用拔秧工具秧马

明清

明代徐光启的著作   A   系统总结了南方稻田的旱作技术。水稻育秧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育秧方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A处是________(填序号)。概括中国古代水稻种植发展的表现。

①《本草纲目》       ②《农政全书》       ③《天工开物》

材料二   唐代以前,水稻在全国粮食生产中不占主要地位。宋代太湖地区的水稻亩产量约450斤,比唐代南方的水稻亩产量增长了60%左右。当时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水稻已经是养活半数中国人的作物。

——摘编自曾雄生《中国农业通史》

(2)依据材料二,写出宋代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我国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亩产比常规稻增加20%左右,杂交水稻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比例从1976年的0.38%增长到1984年的23%。

——依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等

一位同学创作的宣传画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976-1984年我国水稻总产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这幅宣传画的含义。

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材料一   一位同学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根据馆中壁画《日出东方》手绘了以下作品。画中红色地标以天安门为中心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伟大征程。

(1)依据材料一,从①至⑤中任选一处红色地标,写出其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材料二   一位同学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以下是他拍摄的部分展品。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照片)

②邱少云获授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③中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一汽试制成功(照片)

④苏州刺绣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在精绣展品(照片)

⑤毛泽东听过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磁带

⑥《人民日报》刊登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⑦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的题词

⑧神舟九号航天员穿过的舱内宇航服

(2)依据材料二,任选两件展品,说明其反映的史事及其联系。(示例组合除外)

示例:⑤⑧

⑤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⑧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伟大成就。

这两项成就都推动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增强了国防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材料三   从党的一大会址到党的各个重要革命根据地,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纪念地点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重要纪念场所等,每到一地,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每次都是怀着崇敬之心去,带着许多感悟回。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个人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参观学习经历,谈谈“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意义。

体育运动·时代变迁·社会发展

材料一   中世纪,体育运动在大众中不普及,学校不设体育课,只在骑士教育中有剑术和骑术等军事体育内容。1423年意大利教育家创立了一所“宫廷学校”,主张读书和运动相结合,制定了许多锻炼身体的制度和方法,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内容。1569年一位意大利医生在研究古代希腊、罗马体育和运动基础上出版《体操术》,主张民众应该从事多项运动以维持身体健康。

——摘编自谭华等《体育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5世纪前后体育运动发生的变化及其时代背景。

材料二   19世纪初,欧洲工业化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为了满足市民体育锻炼的场地需求,一些城市兴建了城市公园,促进了大众户外体育运动发展。19世纪中期,足球、网球等运动兴起并逐步形成了统一的运动规则。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商业体育俱乐部大量产生,主要通过出售门票获得商业利益:很多观众乘电车和火车到现场观赛。比赛消息还能通过电波和报纸传到各地,吸引大众参与体育活动。

——摘编自托尼·柯林斯《体育简史》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欧洲体育运动发展的表现、分析其发展的历史条件。

材料三   夏季奥运会参赛情况(部分)


第1届

(1896年)

第2届

(1900年)

第23届

(1984年)

第29届

(2008年)

第31届

(2016年)

参赛国家和地区(个)

14

26

140

204

207

参赛运动员(人)

241

1226

6829

10942

11238

女子项目(项)

0

2

62

127

145

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2021年国际奥委会将“更团结(Together)”加入其中。

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北京2022年冬奥会纪念徽章(见右图),以五星红旗及“冰丝带”“雪如意”等现代化体育场馆为设计元素。奥运会徽章承载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观众、运动员等通过交换徽章,了解彼此,增进友谊。

(3)依据材料三,概括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情况。说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当今世界发挥的作用。

书香北京

材料一   辽、金、元时期北京地区的图书业

时期

城市地位

发展

辽南京(燕京),北方政治中心之一

辽、宋之间的榷场贸易方便了中原书籍的传入,辽统治者大量购入汉文书籍,燕京的书肆也开始刊刻汉文书籍,少儿启蒙常常以汉人诗词为教材。

金中都,区域政权的政治中心

金章宗多次下诏求购汉文书籍。中都是金朝图书交易的主要地区,刻售了经史、医学和民间说唱等书籍,重在满足民众的需求。

元大都,      

大都的书肆大量刻印儒家经典和文史书籍等,城内出现了专营某类图书的专业书肆和有固定场所的书籍市场,方便文人学士购书。

——摘编自马建农《北京古旧书业的行业特征及其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将①处填写完整。写出辽、金、元时期,北京地区图书业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后,京师同文馆翻译并出版了不少西方科学技术书籍。甲午中日战争后,京城书商翻译出版了一些有关政治制度、法律等方面的新书。20世纪初,北京出版界形成了一个出书热潮,鲁迅等人的作品深受青年读者欢迎。1919年,李大钊等人宣传新思想的作品也出现在东安市场的书店中。

——摘编自于丽萍《20世纪上半期北京书业发展研究》等

(2)依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近代北京图书出版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联。

材料三   据统计,2020年北京市共有四级公共图书馆5935个,馆舍总面积达67万平方米,比2019年增加了20%;数字资源也有了很大发展,首都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库多达108个。2023年开放的北京城市图书馆融入了智能服务,AI数智馆员提供阅读指导、个性推荐等服务;未来还能构建出虚拟与现实交融的阅读世界,读者可以探索知识的无垠边界。

——摘编自展圣洁等《探访北京城市图书馆》等

(3)依据材料三,写出近年来北京地区图书馆的发展情况。谈谈“书香北京”对你学习、生活的作用。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