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日期: 2025-04-09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如图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 文学艺术发展
B、 生产工具进步
C、 经济文化交流
D、 政治制度完备
传说黄帝时期的伶伦模拟鸟鸣,发明了笛子。考古学家在贾湖遗址(黄河流域) 发现了距今8000 多年前的骨笛。据此可知(  )
A、 考古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
B、 传说可能蕴含某些历史信息
C、 传说是过去发生的真实事件
D、 考古发现证实了所有的传说
如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创产品“考古巧克力”。该造型模仿的文物是(  )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三星堆面具
D、 西周毛公鼎
如图可用来探究的主题是(  )

A、 商周更替
B、 春秋争霸
C、 战国兼并
D、 秦朝统一
如图历史人物卡片的横线处应填写的信息是(  )

A、 无为而治
B、 以德治国
C、 兼爱非攻
D、 以法治国
如图所示史事描述正确的是(  )

A、 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B、 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主力
C、 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D、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西汉建立后,采取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政策并不断强化中央权力。”上述观点意在说明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 中国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下列关于我国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名医扁鹊总结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B、 司马迁撰写的《汉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D、 华佗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世称为“医圣”

非选择题(共40分)

探寻礼乐之源

材料一:

商代社会音乐歌舞甚盛,在甲骨文、金文及石刻铭文中所见,就有20多种乐器名。商代音乐通常与求雨、战事等活动联系在一起(部分)

 

青铜铃,出土于山东。八件一组,形制相同,由使用者拿在手中边奏边舞,组合使用以发挥多重音响功能

 

青铜鼓,出土于湖北。鼓冠形如高耸的两面坡顶庙宇,鼓面椭圆形,楚人吸收中原文化创造铜鼓,称为“楚鼓”

 

石磬 (qìng),出土于四川。使用玉石打磨而成,用于祭祀仪式中的乐舞伴奏

 

陶埙(xūn),出土于河南。泥质灰陶,直口平底,基本奠定了后世陶埙的主流形制

 

青铜镈 (bó),出土于江西。众乐并奏时控制节奏,起到指挥作用。此镈纹饰繁缛

材料二:西周使用礼乐的规定

身份

使用乐舞规模

乐舞相关说明

天子

八佾 (yì)

八佾:纵、横都是8人,共64人列阵的舞蹈

诸侯

六佾

六佾:纵、横都是6人,共36人列阵的舞蹈

卿大夫

四佾

四佾:纵、横都是4人,共16人列阵的舞蹈

二佾

二佾:纵、横都是2人,共4人列阵的舞蹈

材料三:西周时期建立起严格的礼乐制度,以体现天子与诸侯、卿大夫之间森严的等级关系。到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卿大夫季孙氏在他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孔子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整理自《论语•八佾篇》等

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西域各国传入中原的歌舞乐

西凉乐

西凉即今甘肃敦煌地区。北魏时期,西域传统音乐与汉族音乐相融合形成西凉乐

高昌乐

高昌即今新疆吐鲁番地区。高昌乐于北周时期传入中原,由西域传统音乐与汉族音乐糅合而成的

疏勒乐

疏勒即新疆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两地。于北魏时与安国乐同时传入中原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