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物理试卷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训练培优卷:5.4眼睛和眼镜

日期: 2025-03-31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放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 如果要使光屏上的像大一些,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 如果在这个凸透镜的左边“戴”上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应使光屏远离凸透镜
D、 如果把图中的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人在水中看不清水中的物体,但戴上潜水镜后就能看清了,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人眼只适宜在空气中看东西
B、 在水中睁眼看东西时,水进入眼中影响视力
C、 水中光线太弱,射入眼睛的光线太少,人无法看清物体
D、 光从水中射入眼中和从空气中射入眼中折射情况不同,致使物体射来的光线无法会聚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 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 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 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填空题

实验探究题

【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提出问题】小明上学进校门时进行身份验证,发现屏幕上的头像较小,不能完成人脸识别,后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识别。他了解到屏幕上的头像是通过摄像头内的凸透镜形成的,如何让自己的像变大些呢?于是带着问题进行了以下实验。

【设计实验】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选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在(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现象更明显;

(2)实验前,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

【分析与论证】如图甲,小明将蜡烛放在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恰好呈现一清晰的像。接着将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移动光屏再次呈现清晰的像。根据以上实验,小明进行人脸识别时,为使屏幕上的头像变大,他应该(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

【交流与合作】

(1)若做实验时,不小心让一碎纸片吸附到了凸透镜上面,将凸透镜的镜面遮挡住了一部分,此时光屏上(选填“烛焰的像不完整”、“会有纸片的像”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2)如图甲所示,要想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若不改变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可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合适的(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片;

(3)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再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像移动的距离(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蜡烛移动的距离。

作图题

计算题

简答题

科普阅读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眼睛

如图是我们人的眼睛的结构图,它很像一架照相机。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睫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不能使晶状体恢复原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到了的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的眼镜加以矫正。近视程度越严重,戴的眼镜度数越大。

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1/f。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Φ=1/0.5m=2m﹣1,而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4m﹣1,它的焦距是0.25m。通常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而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在弱光条件下开大,允许更多的光线进入,以便视物清楚。在强光条件下缩小,防止强光损伤视网膜,起到保护视网膜作用。

综合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