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重庆市奉节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日期: 2025-04-10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汉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时都注意减少大工程的兴建和用兵。文帝时,每三年才征发一次徭役。景帝时,将始役年龄推迟至二十岁。这些举措(     )
A、 促使西汉治世局面的产生
B、 避免了汉初经济的衰败
C、 导致汉朝的人口迅速增长
D、 免除了农民的赋役负担
如图所示为《汉代讲经图》画像砖,它反映了汉朝国家治理的相关举措。这一措施的直接影响是(     )

A、 拓展了西汉的版图
B、 确立了儒学主导地位
C、 改善了西汉的财政
D、 解除了诸侯王的威胁
《宋书》“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会(会稽,今绍兴)土带海傍湖……膏腴上地,亩直一金”。材料反映了南朝时期(     )
A、 北方遭受长期战乱
B、 游牧民族大量内迁
C、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 农业生产技术先进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秦朝李斯下令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B、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 三国时,吴国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
D、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8分,第17题30分,第18题12分,共70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纹陶盘

这件陶盘内的盘龙图象,结合文献记载:我们认为它是以蛇为主体,综合了鳄、羊、鸟等动物的部分特征所组成的复合图腾……这与夏人在陶寺墓地时期的社会性质,即部落联盟阶段,也是正相适应的。

——王克林《龙图腾与夏族的起源》

(1)史料按照呈现方式,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材料一图片所示的“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纹陶盘”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某校七年级同学从材料一得出“早在部落联盟以前的原始社会,我国先民就已经有了交流和融合”的结论。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结论的正确之处和有误之处。

材料二   (丝绸之路打通之后)汉代长安和罗马不仅是两个地点,更主要的是两种具有世界性的文化系统。中国在汉代以后对西方文化艺术特别是佛教艺术的输入和本土化,与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冲撞交流和融合,都为中原本土文化艺术的振兴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此后中国两千多年文化艺术的发展是以继承了华夏文化的汉文化为根基的嬗变,汉之后的各个朝代出现多种文化的融合交流,其主流是沿着中国化的文化经脉流淌。

——摘编自程金城、段凌颖《轴心时代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及启示》

(2)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西方的宗教艺术在汉代以前就已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B.中国的文化艺术在中原文化不断和其他文化碰撞交融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C.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了西域地区。

(3)中华民族的开放气质首先在汉朝得到充分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为汉朝发展对外交往做出贡献的两位历史人物。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改革使我国北方的鲜卑族逐渐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为中华民族增添了活力。在北魏立国初,鲜卑人与中原地区人民的区别还是有些明显的,但经过孝文帝拓跋宏的这一系列改革,通过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使鲜卑落后的文化大为改观,也使鲜卑人与中原地区人民的联系更加紧密,两者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大交融、大发展。

——摘编自许林、李乐《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下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再认识》

(4)根据材料三、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5)综上,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某校七年级开展以“文明·创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探究任务。

【任务一   新·思想】

老子

(儒家)

墨子(墨家)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1)根据以上表格中“代表人物(学派)”的方式,请将表格中①②处内容在答题卡对应位置填写完整。根据以上资料,指出三家学派的思想有何共同之处。

【任务二   新·时代】

            战国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2)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   

B.秦长城和战国时各诸侯国修建的长城没有承接关系。

(3)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时期修筑长城的历史作用。

【任务三   新·科技】

在纸出现之前,书写材料是竹简、木牍、缣帛,价格昂贵且携带储藏都不方便,制约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汉武帝至汉宣帝时代,已有植物纤维纸,至迟在汉宣帝时代已掌握了麻纸的制作技术。东汉和帝时,担任尚方令的宦官蔡伦指导工匠们用树皮、麻布等为原料,制作出更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被称为“蔡侯纸”。从此开创了一场书写材料的革命,由纸取代了简帛。中国的造纸术,此后东传朝鲜、日本,西传阿拉伯、欧洲,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一大贡献。

——樊树志《国史概要》

(4)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书写材料发生的变化,并概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5)综上,请谈谈我们青年学生如何实现对中华文明的不断创新。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