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9月)

日期: 2025-03-31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
A、
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
B、
西周烧炭火的青铜器
C、
战国铁制农具
D、
汉代耕作石画拓片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是对史前时期的一次推论,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制造劳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B、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C、 劳动在原始人进化中起着决定性因素
D、 北京人外貌完全靠我们的想象和猜测
右面是一组在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物品图片,它们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  )

A、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B、 北京人的饮食十分讲究
C、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
D、 北京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归纳、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
A、 都会缝制衣服
B、 面貌都与古猿相似
C、 都会人工取火
D、 都使用打制的石器
右图为某遗址出土陶器上的稻穗纹,我们可以猜测这是来自(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右图是河姆渡房屋的栏、柱等木质构件,用到了榫、卯、销钉等,起到了固定房屋、抗压、受拉的作用。这体现了当时(  )

A、 原始农业已经产生
B、 原始居民具有生活智慧
C、 黄河流域文化领先
D、 农业生产工具不断革新
右图是发现于陕西临潼的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该图反映出姜寨文明的特征是(  )

A、 种植水稻,兼有饲养家畜
B、 刀耕火种,形成早期文明
C、 精耕细作,形成农业文明
D、 定居生活,形成原始聚落
公元前4000 年前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迅速发展,无论是从地理还是文化的意义上,都为此后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反映出(  )
A、 仰韶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
B、 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的特征
C、 仰韶文化最早形成文化圈
D、 中华文明以中原地区为引领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之一。在半坡遗址发现公共墓地、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些都能够证明(  )
A、 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B、 原始居民的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C、 他们已有了埋葬的意识
D、 原始居民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
右图是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这说明半坡人(  )

A、 以捕鱼狩猎为生
B、 已从事农业生产
C、 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 懂得人工种植水稻
图1 是五千年前辽河上游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图2 是同时期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出土的龙首纹玉镯,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早期中华文明的多源多元
B、 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特点
C、 南北文化格局的逐渐融合
D、 不同文明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右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

A、 体现了早期国家已经形成
B、 体现了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C、 体现了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D、 体现了良渚文化手工业已十分发达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第31、32小题各14分,第33 小题12分,共40分。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内城长1900 米,宽1 700 米,面积约300 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 万平方米。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 平方千米,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据估算,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上述考古发现,反映了当时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数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城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版)

【示例】

观点:良渚古城规模宏大。

阐释: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内城长1900 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 平方千米,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综上所述,从良渚古城的面积大小和影响范围可见,良渚古城的规模宏大。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