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部编版历史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三)

日期: 2025-03-30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15世纪中叶起,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暖风吹过阿尔卑斯山,在北方的法国、英国、德国尼德兰等国家和地区引起广泛反响,很快传播开来。上述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
A、 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很广泛
B、 文艺复兴就是古典文化的复兴
C、 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条件
D、 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A、 西欧城市的兴起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西欧庄园的出现
D、 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基督教早期反对罗马暴政,谴责富人剥削。2世纪以后,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等思想,至4世纪末,基督教被确立为国教。这表明 (     )
A、 基督教是穷人的宗教
B、 基督教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C、 基督教已成为世界性宗教
D、 基督教有利于强化思想统治
以下国家中,不属于从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来的是(     )
A、 西班牙
B、 法兰西
C、 德意志
D、 意大利
“武士”这一阶层出现的原因是(     )
A、 幕府统治的出现
B、 大化改新的结果
C、 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D、 西方列强的入侵
《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
A、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 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C、 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 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
与下面示意图相关的史事是(     )

A、 亚历山大东征
B、 罗马帝国扩张
C、 文艺复兴运动
D、 新航路的开辟
下图是19世纪梵高的油画作品。见图溯源,马铃薯最早出现在欧洲是因为(    )

《吃马铃薯的人》

A、 亚历山大东征
B、 新航路开辟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分析题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实践过程中的精神积淀,关注文化、建设文化是人类走向成熟、社会走向理性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兼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由一群北大教授领导的新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自觉地反对传统文化中诸多观念、制度的运动。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最后,这场运动是由力图用新的批判与探索的现代历史方法论去研究他们的文化遗产的人领导的。

材料四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