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物理试卷库

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

日期: 2025-04-08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细胞膜的厚度约等于 , 当细胞膜的内外层之间的电压达到40mV时,一价钠离子()可发生渗透通过细胞膜,若将细胞膜内的电场视为匀强电场。当钠离子刚好发生渗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内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B、 细胞膜内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C、 一个钠离子发生渗透时电势能改变0.04eV
D、 一个钠离子发生渗透时电势能改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衰变中释放的电子是核内中子转化为质子过程中产生的
B、 阳光下看到细小的尘埃飞扬,是固体颗粒在空气中做布朗运动
C、 由于原子核衰变时释放能量,根据 , 衰变过程质量增加
D、 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用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改变条件使气缸内气体发生由a→b→c的变化过程,其p-V图像如图所示,其中ac为等温线,已知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过程气缸中气体的密度不变
B、 a→b的过程气体是从外界吸收热量的
C、 a→b→c的总过程气体是向外界放热的
D、 a状态气体的体积是c状态气体体积的2倍
图甲、图乙分别为研究光现象的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正中央的亮点是由于光通过小孔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 图甲所示现象是光线通过一个不透光的圆盘得到的衍射图样,它与光通过圆孔得到的衍射图样是一样的
C、 图乙中的P、Q是偏振片,P固定不动,缓慢转动Q,只有如图中所示P、Q的“透振方向”相平行的位置时光屏才是亮的
D、 图乙所示现象可以表明光波是横波
如图所示静止于水平地面的箱子内有一粗糙斜面,将物体无初速放在斜面上,物体将沿斜面下滑。若要使物体相对斜面静止,下列情况中不可能达到要求的是(  )

A、 使箱子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使箱子做自由落体运动
C、 使箱子沿竖直向上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 使箱子沿水平面内的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
图甲所示为用传感器测量某直流电源(在图甲中用电池的符号来表示)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的实验电路,按此原理测量得到多组数据后作出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B分别为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
B、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b端
C、 根据图乙可求出该电源的电动势
D、 根据图乙可求出该电源的内阻
一个质量为m的网球从距地面高处自由下落,反弹的最大高度为。不考虑所受的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对网球与地面接触的运动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网球的加速度先向上后向下
B、 网球速度为0时受地面的弹力最大
C、 地面对网球所做的功等于
D、 网球受地面的平均冲击力等于

本部分共6题,共58分。

天文学家范·艾伦发现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存在着一个辐射带包裹着地球,这一辐射带被命名为“范·艾伦辐射带”,它是由于地球磁场捕获了大量带电粒子而形成,分为内层和外层,如图1所示。由于地球两极附近区域磁场强,其他区域磁场弱,当宇宙射线进入地磁场后会使带电粒子沿磁感线做螺线运动,遇到强磁场区域被反射回来,在地磁两极间来回“弹跳”,被“捕获”在地磁场中。不过还是有一些宇宙射线粒子可以“溜进”地球大气层,它们和空气分子的碰撞产生的辐射就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极光。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氮和氧,波长557.7nm的绿色和630nm附近的红色极光主要由氧原子发出,波长高于640nm的红色极光由氮气分子发出。(计算时普朗克常量取 , 真空中光速c取

(1)a.求放出一个波长为630nm的红色光子时,氧原子的能量变化(结果取1位有效数字);

b.请说明带电粒子和空气分子碰撞产生辐射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2)图2所示的是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在具有轴对称性的非均匀磁场中做螺线运动的示意图,若将粒子沿轴线方向的分速度用表示,与之垂直的平面内的分速度用表示。

a.某时刻带电粒子的 , 所在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如果将粒子从此刻起在垂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一个周期时间内,所到达区域的磁场按匀强磁场(方向沿轴线)进行估算,求粒子在垂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在一个周期时间内沿轴线前进的距离(螺距)d;

b.实际上带电粒子的半径和螺距都会不断变化,已知带电粒子在从弱磁场区向强磁场区运动的同时,在垂直平面内的速度会变大,在此已知的基础上请用高中物理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带电粒子在从弱磁场区向强磁场区螺旋前进时,分速度会减小到零,并继而沿反方向前进。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