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珠海市九洲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日期: 2025-04-19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839年6月3日,根据道光帝的命令,林则徐在虎门共销毁鸦片……237万斤,这个数字占1838—1839年运往中国的鸦片总额六成左右。这一行为( )
A、 改变了中国贸易出超的局面
B、 杜绝了鸦片走私
C、 表明了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
D、 增加了政府收入
题表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其中,1848—1852年与1843—1847年相比,英国制造品输华年平均数下降的原因是(     )

A、 英国生产技术落后
B、 自然经济顽强抵制
C、 中国商品物美价廉
D、 中国社会购买力低
历史评价是对历史事件进行态度和价值的评判表达。以下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表达,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
B、 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C、 沙俄割占中国的大片领土
D、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边疆的安定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着重要意义,阅读下列示意图,①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左宗棠收复新疆
B、 在新疆建立行省
C、 沈葆桢率兵入台
D、 在台湾建立行省
清政府决定在台湾建立行省是在( )
A、 鸦片战争结束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C、 中法战争结束后
D、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
2024年是民族英雄邓世昌逝世130周年纪念,以下悼词最为适合的是(     )
A、 七旬老将,启用抗法,克镇南,复谅山,摧强敌,扬国光
B、 晓畅兵事,谋勇兼优,孤城守平壤,壮志彰华夏
C、 阖船俱没,义不独生;奋掷自沉,忠勇性成;一时称叹,殊功奇烈
D、 联军之占津、海也,长驱而入,唯将军阻之
下图《时局图》,表现出了当时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在(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辛丑条约》签订后
有人说:“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 甲午战争后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C、 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 甲午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面
“清廷不再仅仅臣服于一两个对手,而是同时向11国低头。除正约之外,条约还有19个附件。”此“条约”签订的影响是(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D、 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下图反映了(   )

A、 变法图强运动的艰难
B、 革命志士誓死的决心
C、 专制走向民主的必然
D、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与如图相关的事件是(     )

A、 萍浏醴起义
B、 武昌起义
C、 护国战争
D、 南昌起义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主要原因在于(    )
A、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海军
B、 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工业
C、 洋务运动派遣了留学生
D、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制度

材料题(本题共3道题,31题13分,32题11分,33题16分,共4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往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先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

——选自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第六卷民国的初建

材料二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还只是为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但历史已经表明,提倡资本主义并不能为中国指明一条可行的出路。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存在怀疑,推动他们去探索挽救危亡新的途径,成为他们以后接收马克思主义思想土壤。俄罗斯以民众大联合打倒贵族、驱逐富人这个事实,使全世界为之震动,革命浪潮由此风起云涌,异军突起,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材料三   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含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共和政治为少数资本阶级所把持,要用他来造成多数幸福,简直是妄想。

——陈独秀

我认的(马克思)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周恩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陈述是否正确。(请在正确项的括号内打“正确”,错误项的括号内打“错误”)

甲: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     )

乙:新文化运动非常重视中国国民伦理和道德的改造。

(     )

丙:新文化运动针对当时尊孔复古的逆流,猛烈地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     )

丁: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初期的新文化运动”的侧重所在。说一说哪两个历史事件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思想上的变化。【温馨提示: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答案往往就在材料之中。】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温馨提示: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逐条进行历史解释。】

以中国留学生为切入点的综合探究题

【困局求变】

材料一

人物

经历

詹天佑

留学回国后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

魏瀚

曾任福州船政局总工程师

叶祖珪、萨镇冰

清末民初历届海军司令

严复

翻译了《天演论》等西方著作

——张海鹏 翟金懿 著《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留学生群体的历史贡献。

【赤子心声】

材料二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1年5月,与刘少奇等人相约从上海坐船去苏维埃俄国留学,但任弼时的父亲想要他留在上海。出发之前,任弼时为了说服父亲,他给父亲写了一封家书……

——张丁 著《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

(2)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任弼时写给父亲家书里阐述留学苏俄的理由。

【破浪归航】

材料三   1950年1月,新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发出号召,希望留学生能火速回国建设祖国。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移民局却下达“禁止中国学生出境之命令”。……1955年,经中国政府努力,历经千辛万苦,钱学森等留学生在周恩来的帮助下终于回到祖国。

——左玲《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外留学生群体的归国浪潮》

(3)对于中国留美学生回国问题,中美态度有何不同?结合国内、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

【时代浪潮】

材料四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4)综合上述探究过程,谈谈你对材料四中图表反映现象的认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