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10月)学情诊断

日期: 2025-04-07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从下侧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

A、 远古人类遗址集中于东南沿海
B、 远古人类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C、 远古人类大多生活在江河附近
D、 我国境内古人类结成群体生活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据此,以下哪项发现能证明中华文明史的起源?(       )
A、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遗址发现了粗糙的石器
B、 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遗址发现了用火的痕迹
C、 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D、 距今约5300—4300年的良渚遗址发现了古城结构和玉器
读下图,利簋腹内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此记载与《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

A、 化石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B、 青铜器是甲骨文的书写材料
C、 文物与文献记载可互相印证
D、 牧野之战并没有真正发生过
西周平息以殷商遗民为主的武庚叛乱后,周公把原商王畿的一部土地分封给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让他建立宋国统治殷商遗民。这个事件可说明(       )
A、 分封制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
B、 世袭制遭到破坏
C、 禅让制是西周时重要的继承制度
D、 周公创造了县制
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郑国等诸侯国的国君开始陆续使用九鼎八簋,说明(       )
A、 分封制得到了有效实行
B、 周王室的地位不断下降
C、 郑国国君成为春秋首霸
D、 华夏认同观念逐渐传播

非选择题(2大题,共36分)

“玉,石之美者”。史前时代,我国先人就开始使用绿松石等制成的玉器,形成高度发达的玉石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史前时代的绿松石器在距今7000—8000年左下率先出现于黄河中游一带,在距今5000—6000年左右,拓展到西北、东北、东部、东南以及华南地区。

(1)根据材料一,推测哪些史前文明中可能已经发现了绿松石。(写出两例)材料表明不同区域的史前文明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材料二:史前时代大多数的绿松石器呈几何形,它们多有孔洞,用于穿绳系戴。动物造型的绿松石饰物在制作工艺水平和流程上比几何形饰物更复杂与繁缛,且发现的数量也较少。

新石器时代,绿松石器的造型由单独装饰物逐渐转化为玉片形成组合,绿松石的制作工艺也转化为雕刻与镶嵌相结合的复合工艺,开辟了高度发达的玉石文明时代。

序号

绿松石饰物

简介

长2.9厘米,整体呈扁梯形,上端平直,有一穿孔,下端弧形,有三个穿孔,通体磨光,色泽艳丽,出土时位于女性的耳朵下面,故当为耳饰。

长2.7厘米和2.5厘米,背层亦有黑色石皮,出土时有一件位于头骨旁,当为耳饰。


(这件兽面纹玉簪首)以透雕镂空为特征,呈左下对称,并在器表刻划精美复杂纹饰,兽面的双珥部位各镶嵌有一枚圆形绿松石片。

(2)根据材料二,简述绿松石器(饰物)的演变发展过程。由材料可知,最能印证我国玉石文明时代“高度发达”的物件是哪个?请写出它的序号。

材料三: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如下图)的纹饰与新石器时代的玉陶等器物上的兽面纹联系紧密……在铜牌饰上借助熊、龙等猛兽的神灵以震慑邪恶,结合巫仪在礼仪场合的歌舞表演,寻求通向神秘世界的通道。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汇文《中国史前时代绿松石器的装饰之道》

(3)综合以上材料,请写出绿松石器在史前时代可能具有的哪些功能,并简要说明。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