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生物学高考一轮复习学案:第9讲 光合作用的原理

日期: 2025-03-31 一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题目

下列有关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绿叶中色素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不同,可对色素进行分离
B、 分离色素时,蓝绿色的色素带距离滤液细线最远
C、 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4种叶绿体色素
D、 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某植物的2种黄叶突变体表现型相似,测定各类植株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单位:μg·g-1),结果如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植株类型

叶绿素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野生型

1 235

519

419

4.19

突变体1

512

75

370

1.59

突变体2

115

20

379

0.35

A、 两种突变体的出现增加了物种多样性
B、 突变体2比突变体1吸收红光的能力更强
C、 两种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含量差异,是由不同基因的突变所致
D、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大幅下降可导致突变体的叶片呈黄色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合成都需要Mg2+和光照
B、 H2O在光下分解为NADP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C、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 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的
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依赖光合色素。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称为“叶绿素循环”。研究发现,在适当遮光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会降低,以适应环境。下图是①②两种叶绿素的吸收光谱。下列关于叶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和②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内膜上
B、 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②应位于滤纸条的最下端
C、 植物叶片呈现绿色是由于①②主要吸收绿光
D、 弱光下①的相对含量增高有利于植物对弱光的利用
下图为类囊体膜蛋白排列和光反应产物形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光解产生的O2若被有氧呼吸利用,最少要穿过4层膜
B、 NADP与电子(e)和质子(H)结合形成NADPH
C、 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及其他消耗能量的反应
D、 电子(e)的有序传递是完成光能转换的重要环节
科学家向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 , 给予实验装置不同时间光照,结果如表所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组别

光照时间/s

放射性物质分布

1

2

大量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2

20

12种磷酸化糖类

3

60

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

A、 暗反应最初形成的很可能是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B、 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C、 3­磷酸甘油酸可直接转化成氨基酸、有机酸等
D、 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物是各种糖类
如图是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菠菜光合速率相对值与叶龄关系的结果图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点光合速率较低是由于幼叶光合色素含量少
B、 随着叶片不断地展开,AB段光合速率上升
C、 由于叶片的衰老,CD段光合速率下降
D、 若光照突然增强,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增加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关于某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和线粒体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突然增加CO2浓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比ADP先增加
B、 光照下两者发生氧化反应时都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C、 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比ADP先减少
D、 光照下叶绿体直接为线粒体提供O2和葡萄糖
如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相关物质。现有甲、乙两植株,甲叶色正常,乙为叶色黄化的突变植株,叶绿素含量明显少于甲。将甲、乙植株置于正常光照、温度、CO2浓度等条件相同的环境中,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被色素吸收的光能全部用于③合成ATP
B、 只有接受ATP释放的能量,C3才可被NADPH还原
C、 如果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②含量减少,③的含量增加
D、 如果突然增加光照强度,甲的叶肉细胞C3减少,乙的叶肉细胞④含量减少
在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卡尔文循环中,唯一催化CO2固定形成C3的酶被称为Rubisc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Rubisco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B、 激活Rubisco需要黑暗条件
C、 Rubisco催化CO2固定需要ATP
D、 Rubisco催化C5和CO2结合
采用新鲜菠菜叶片开展“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
B、 研磨时加入CaO可以防止叶绿素被氧化破坏
C、 研磨时添加石英砂有助于色素提取
D、 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样液扩散
下列关于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的外膜、内膜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
B、 叶绿体基质中NADP能形成NADPH
C、 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都可以吸收蓝紫光
D、 类囊体薄膜中的酶可催化CO2的固定和还原
科学家将色素溶液与阳光之间放置一块三棱镜,分别让不同颜色的光照射色素溶液,得到色素溶液的吸收光谱如下图所示,①②③代表不同色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B、 ②为蓝绿色,③为黄绿色,二者均含有Mg2+
C、 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②处于滤纸条最下端
D、 种植蔬菜大棚时可使用蓝紫色或红色的塑料薄膜
韭菜具有补肾、健胃、提神之功效,而韭黄是韭菜在避光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具有更佳的口感。某学习小组成员分别利用韭菜和韭黄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获得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研磨叶片时,需加入少许SiO2 , 有助于叶片研磨得更充分
B、 将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有利于层析时形成平整的色素带
C、 实验结果表明:色素④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
D、 实验结果表明:避光条件对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基本无影响
为探究叶绿体在光下利用ADP和Pi合成ATP的动力,科学家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了如下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黑暗的目的是与光照作对照
B、 pH=4的缓冲溶液模拟的是叶绿体基质的环境
C、 ADP和Pi形成ATP后进入类囊体腔内
D、 类囊体膜两侧的pH差是叶绿体形成ATP的动力
下图表示某植物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该植物在Ⅰ阶段处于适宜环境条件下,Ⅱ阶段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降低光照强度或者降低CO2浓度中的某一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物质甲转变成乙需要消耗光反应提供的ATP
B、 图中Ⅱ阶段所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降低了光照强度
C、 Ⅱ阶段甲上升是因为叶绿体中NADPH和ATP的积累
D、 Ⅱ阶段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光照强度比Ⅰ阶段低
科学是在实验和争论中前进的,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就是如此。在下面几个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恩格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B、 科学家发现甲醛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 希尔发现离体叶绿体在适宜条件下可释放O2
D、 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 , 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CO2而不是H2O
爱默生用远红光(红外光)和红光两种波长的光进行单独和混合照射绿藻,测定的净光合速率如图所示。结合图形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绿藻细胞中的光合色素既能吸收远红光,也能吸收红光
B、 绿藻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O2放出量表示,也可用CO2吸收量表示
C、 与红光照射绿藻相比,黑暗和光照交替处理可使其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
D、 从两种光单独和混合光照处理结果分析,两种光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