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生物学高考一轮复习学案:第12讲 细胞的增殖

日期: 2025-04-01 一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题目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如图标注了某动物(2n=12)甲种细胞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核DNA含量,若向该种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处于M期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是12→24→12
B、 加入过量胸苷7.4 h后,甲种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C、 G1期发生的变化主要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 若乙种细胞周期为24 h,M期为1.9 h,选择甲种细胞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变化更合适
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 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b峰中细胞的DNA 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 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 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 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核DNA分子
B、 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
C、 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
D、 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
果蝇(2N= 8)体内处于分裂期的某细胞中核DNA数目与染色体数目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与核DNA分子的数目相等
B、 该细胞中的两组中心粒周围正发出无数条放射状的星射线
C、 该细胞所处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D、 该细胞继续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
在进行有丝分裂的动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变化是(  )
A、 染色单体出现和纺锤体的形成
B、 中心体倍增和DNA的复制
C、 DNA数目加倍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D、 核膜、核仁的消失和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位置上
 如图是细胞中某两种物质的含量在有丝分裂相关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虚线所代表的物质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B、 图中BC段会发生着丝粒分裂
C、 叶肉细胞中会出现如图所示变化,而细菌细胞中不会出现
D、 AB段细胞中有蛋白质和RNA的合成
 下图1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1的CD
B、 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
C、 图2中的a对应图1中的AB段,c对应图1中的EF
D、 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
 如图是某生物体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下列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 甲、乙、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分子数的比例都为1∶2∶1
C、 甲细胞进行中心粒倍增,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 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如图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根尖解离后立即用甲紫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
B、 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加上盖玻片后镜检
C、 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换高倍镜并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D、 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如图是关于观察洋葱有丝分裂实验的部分操作,下列评价合理的是(  )

A、 剪取洋葱根尖2~3 mm,因为该区域属于根毛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B、 该实验步骤中唯一错误的是在②和③之间缺少用清水漂洗这一环节
C、 在观察的图像中,b属于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死亡
D、 若用图中b区域的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现象明显
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实验材料选择不适合的是(   )

A、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B、 用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C、 用洋葱鳞片叶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D、 用洋葱鳞片叶粗提取DNA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中,观察到的一个视野如图所示。下列属于箭头所指细胞分裂期的上一时期的特点是(  )

A、 出现染色体,核膜开始解体
B、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 染色体凝聚,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D、 纺锤体消失,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解体和重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Ⅰ时期,核膜解体后形成的小泡可参与新核膜重构
B、 Ⅰ→Ⅱ过程中,核膜围绕染色体重新组装
C、 Ⅲ时期,核膜组装完毕,可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D、 组装完毕后的核膜允许蛋白质等物质自由进出核孔
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为分裂后期细胞,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
B、 b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
C、 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
D、 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
 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分裂周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乙→甲时期
B、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产生的作用时期是甲→乙
C、 一个细胞周期指甲→甲的全过程
D、 甲→乙的过程中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
A、 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
B、 融合细胞核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3倍
C、 此时融合细胞内基因表达不活跃
D、 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
 细胞异常增殖可导致肿瘤发生。图示雌激素在特定条件下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在雌激素的作用下,乳腺癌细胞中周期蛋白D(cyclinD)的合成量增加,cyclinD与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结合形成复合物,促进乳腺癌的恶性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雌激素受体不在细胞膜上
B、 若细胞核 DNA含量开始增加,说明细胞周期开始进入图中的X期
C、 染色体的形成有利于遗传物质平均分配,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相同的子细胞
D、 CDK4/6 活性抑制剂能抑制乳腺癌的恶性发展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核膜和核仁的时期,细胞内的DNA聚合酶较为活跃,而RNA聚合酶不活跃
B、 染色体螺旋化程度达到最高的时期,细胞内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但一定有染色单体
C、 着丝粒数目加倍的时期,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数与全部DNA数之比为1∶1
D、 蛋白质合成较旺盛的时期,纺锤体可由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或者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
 如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图像和染色体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为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此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B、 图甲中④是一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①和③会分离开来
C、 图乙中⑧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因复制而加倍
D、 图乙中⑨过程发生在前期,此期细胞中有两个中心粒
 无丝分裂又叫核粒纽丝分裂,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细胞不经过有丝分裂各时期,而分裂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丝分裂不进行DNA分子的复制
B、 蛙的红细胞和细菌都能进行无丝分裂
C、 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D、 细胞核缢裂为二,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减半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G1、S、G2)和分裂期(M),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分裂间期为分裂期的物质准备阶段
B、 分裂间期合成相关蛋白质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C、 S期既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又可发生基因突变
D、 染色体与DNA的数目在分裂期始终保持一致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粒(多蛋白结构)位于着丝点两侧,负责将着丝粒与纺锤丝连接在一起,在有丝分裂中期的早期阶段,动粒表面被覆盖纤维状蛋白形成纤维冠,纤维冠确保染色体的正常分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核膜和动粒从化学组成分析,主要区别是前者含有磷脂
B、 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佳的时期为图乙
C、 图甲细胞所处的时期特点是核膜、核仁消失,没有出现纺锤体
D、 若纤维冠不能形成,则可能导致细胞分裂过程受阻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 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 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 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某同学用紫色洋葱(2n=16)制备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显微镜下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取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
B、 镜检时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
C、 细胞①有8个四分体,②有32条染色体
D、 用甲紫溶液处理细胞①会使染色体数加倍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