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湖北省谷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日期: 2025-04-07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1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序号在答题卡上涂黑作答。每小题2分,共28分)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秦朝
B、 汉朝
C、 商朝
D、 夏朝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2分)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材料一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春秋时代,华夏诸大国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与四夷斗争,护卫和扩大了华夏文明,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则开疆拓土,力图争霸中原,但还是被各中原诸侯国视为夷狄。而在战国时期,秦、楚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大一统”理论指导下的七国争雄以秦统一中国告终,中国形成为全国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三

材料四   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出现一批割据政权,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的民族布局被打破,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鲜卑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481—487年,北魏发生农民起义29次。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迁都之后,孝文帝继续改革。此时改革的重点是“移风易俗”,改变鲜卑族内迁贵族和官僚原有的生活习俗,促进学习、接受汉文化。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中后期)的人们普遍要求结束战乱,除去那些人为的灾害障碍。……而统一最终由秦国完成,则与秦国自身的一些有利因素存在密切关系。……秦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也发挥了作用,进可攻、退可守,又能乘虚先取巴、蜀,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实力。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秦汉历史大事记(部分)

秦朝

统一中国

示例一:观点:水陆交通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选择的历史事件:派兵开凿灵渠,张骞出使西域。论述: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相互了解与往来。此后,西汉王朝加强交通得到很大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不断扩大,边疆愈加巩固。结论:综上所述,水陆交通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建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度量衡

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派兵开凿灵渠

秦末农民大起义

汉朝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实施“推恩令”

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

张骞出使西域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