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社会思品试卷库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

日期: 2025-04-07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判断题(共8题,每题1分,共8分。正确写T,错误写F)

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这表明( )
A、 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
B、 中国已经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失去了抵抗能力
D、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内地
如图所示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

A、 西方列强侵略日益严重
B、 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开展
C、 湘赣边秋收起义取得胜利
D、 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

综合题(共5题,共52分)

近代化,也被称为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材料一: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了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共同认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1898年,就是他们的第一次政治演出。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延安《解放日报》,1941年10月10日

材料四:《新青年》的作者们说,个人主义是他们的新道德、新思想、新信仰的核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他们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作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束缚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