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生物学高考一轮复习学案:第22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日期: 2025-04-09 一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题目

实验1: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实验2:将S型细菌的DNA用DNA酶处理后所得物质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1的培养基上仅有S型细菌生长
B、 实验2的培养基上有R型和S型细菌生长
C、 实验1、2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实验1与实验2形成对照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与嘧啶碱基比例不变
B、 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可以直接表达出产物荚膜多糖
C、 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能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D、 S型菌DNA整合到R型菌内属于基因重组
 赫尔希和蔡斯精妙的实验设计使得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更具有说服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和艾弗里的细菌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不同
B、 因为DNA和蛋白质都含有O元素,所以也可以用18O替代35S或32P
C、 如果保温时间太久,则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更强
D、 该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某研究人员分别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①35S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②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③14C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T2噬菌体在含35S、32P和14C的培养基中培养可获取含放射性标记的T2噬菌体
B、 若第②组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则离心后上清液中放射性均偏高
C、 若第③组进行充分搅拌,则离心后沉淀物中没有放射性
D、 比较第①组与第②组的实验结果,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子代噬菌体DNA中的部分元素来自亲代噬菌体
B、 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合成所需的氨基酸全部来自大肠杆菌
C、 子代噬菌体DNA的合成过程所需要的能量部分由线粒体提供
D、 指导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合成的相关信息完全来自亲代噬菌体
 如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  )

A、 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
B、 蛋白质是使TMV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C、 侵入烟草细胞的RNA进行了逆转录过程
D、 TMV的遗传物质的结构中嘧啶数和嘌呤数相同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不会发生(  )
A、 新的噬菌体DNA合成
B、 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
C、 噬菌体在自身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出RNA
D、 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结合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需用同时含有32P和35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B、 搅拌是为了使大肠杆菌内的噬菌体释放出来
C、 离心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
D、 该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 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
B、 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 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
D、 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
S型肺炎链球菌的某种“转化因子”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研究“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中,酶处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底物完全水解
B、 步骤②中,甲或乙的加入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C、 步骤④中,固体培养基比液体培养基更有利于细菌转化
D、 步骤⑤中,通过涂布分离后观察菌落或鉴定细胞形态得到实验结果
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B、 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C、 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 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S型肺炎链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属于基因突变
B、 S型细菌与R型细菌在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S型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
C、 肺炎链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 高温处理过的S型细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将含有R型肺炎链球菌的培养液加入试管甲,将加热致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破碎后得到细胞提取物放入试管乙,并在试管乙中加入一定量的RNA酶;将试管甲、乙中的液体混合后得到试管丙。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加热致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中蛋白质和核酸均失去功能
B、 试管乙中加入RNA酶的目的是催化转录过程合成mRNA
C、 此实验并不能证明何种物质是S型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D、 试管甲、乙中的液体混合后,试管丙中S型肺炎链球菌的数量多于R型
现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链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链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 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链球菌
C、 e组可分离出R型肺炎链球菌
D、 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
 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T2噬菌体外壳蛋白的氨基和羧基中不可能有35S
B、 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影响沉淀物b的放射性强度
C、 上清液a中放射性强度高,沉淀物b中无放射性
D、 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实验过程如下:标记噬菌体→32P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高低。对此过程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进行长时间的混合培养
B、 进行搅拌和离心的目的是使DNA和蛋白质外壳分离
C、 搅拌和离心后只可能在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物质32P
D、 选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菜细胞的遗传物质是裸露的双链DNA分子
B、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转化因子是DNA
D、 DNA中碱基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的千变万化导致DNA具有多样性
 在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史进程中,关于蛋白质和DNA到底哪一种才是遗传物质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经过多位科学家的努力探索,人们终于确定了DNA才是遗传物质。下列实验及其结果中,能作为直接证据说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是(  )
A、 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来的RNA,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B、 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F1中红眼全为雌性,白眼全为雄性
C、 注射S型活细菌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D、 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检测到放射性
 下列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热致死的R型菌与S型活菌注射到小鼠体内,能从死亡小鼠中分离出两种活细菌
B、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不能够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D、 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保温时间过长会造成上清液的放射性高
 某科研小组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活菌甲是不会使鼠死亡的S型肺炎链球菌
B、 从鼠2血液中分离出的活菌都是S型
C、 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 从鼠5体内只能分离出活菌乙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含放射性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含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数量不断上升
B、 利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含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数量不断上升
C、 利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先增强后减弱
D、 利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先增强后稳定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