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4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为切实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需要创新话语传播格局,搭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话语网络。

国际传播话语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动结合。“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继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思想资源,将其创造性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传播内容,为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综观世界文化发展史,不同文化互相开放、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互相补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文化交流交融要成为国际传播话语的底蕴。中华文化以开放的眼光、开阔的胸怀,对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兼收并蓄,以交流、互鉴、包容的方式,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积极学习、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今天,我们的国际传播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中国现代化实践,吸纳具有现代特色的新特质,通过新媒体技术,在国际传播互动中展现我国传播的新时代魅力。

建构多元立体的传播格局。当前,媒体技术飞速进步,传播格局深刻变革,如何跳出既有传播思维定式,不断增强中国话语体系的公共传播效能,已成为解决中国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失语”的关键所在。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要以当今全球化时代为契机,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方式,建立跨文化的传播系统。

推动多元主体参与传播。当前,中国话语表达在传播过程中的“痛点”是传统意义上的“渠道中断”和“渠道失灵”。西方利用其在国际舆论场上的话语霸权,对中国炮制“话语陷阱”,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由此可见,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和实现,要积极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创新话语传播格局,扩展传播渠道,增强国际话语权。

首先是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应当积极承担起国际传播主力军的重任,主动回应国际社会关切的问题和议题。其次是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普通个体等,也应当成为参与我国国际传播实践的重要力量。最后是充分重视新兴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形成政府、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国际传播格局,共同推动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尽管新兴媒体的权威性稍显不足,但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宏大叙事和宣传话语,其具有日常生活气息的表达更加鲜活与真实,能够轻易触动人心,引发共情。

融合话语传播优质资源。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纵深推进的当下,中国应融合话语传播优质资源,构建多元立体高效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

(摘编自朱执《构建多元立体的国际传播话语网络》)

材料二:

数字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突破了地理边界的限制,加速了人类从地域交往迈向世界交往的进程,不同国家、文化或文明形态之间的关系不再仅仅取决于地缘因素。尤其是在人人皆媒介、持续在线和永久连接的社交媒体语境下,交往性传播应该成为未来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主要传播路径。

首先,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不断扩大国际交往的接触点和接触面,形成多维多层立体的国际交往新格局。在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发生了社会化、个人化转型,日益呈现出跨国性的人际传播态势。为此,除了积极开展政府间的传统外交外事活动,还可以广泛动员跨国公司、民间社会组织、智库、媒体、学者或公民个人等非国家行为体通过贸易、演出、旅游、学术交流乃至探亲访友等形式开展跨国界的人际或群际交流,从而通过现代中国人这一最重要的信息、意义载体和最核心的文化象征符号,展示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其次,让具有交互性、互动性技术属性的社交媒体成为接触国际受众、引导国际舆论的主要技术媒介。中西方现代化价值观在社交网络平台敞开的“互动场”中相互显现、相互碰撞和相互参鉴。不同于传统社交媒体,新的社交媒体通过VR、AR等智能化技术增强用户的在场感及社交体验,以实现社交关系的智能化和智慧化。为此,将智能社交媒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可以营造关联性媒介场景,使国际社交用户身临其境般感受中国的现代化生活,让沉浸于其中的国际受众在潜移默化中认知和认同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

最后,选择开放性、多向度、多义性的话语形态作为符号媒介,以形成一种交往性传播的态势。国际传播的实质是跨文化交流,其核心机制是对话。真正的话语潜蕴着公共讨论的协商价值,因为它能敞开一个开放性、参与性、共创性的对话空间,从而构成一种协商传播的态势。在话语形态中,非语言符号相对于语言符号更具开放性、多义性,其叙事方式也更为柔性和包容。而在语言符号中,故事性话语文本比说理性话语文本更具开放性、多义性,其叙事方式也更为柔和与包容。基于此,在这个视觉传播日益兴盛的信息时代,相对于使用语言文字符号,我们不妨用纪录片、纪实类短视频等影像符号和故事性叙事文本构建起一套立体、全面的具象化表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等理念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并借助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到全世界。反之,若动用封闭性、单向度、单义性的说理性话语文本,其刚性、独断性的叙事方式极有可能引起处于另一种现代化视域下的部分民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疏离。

(摘编自李智《自主构建和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过留声

海川

我去市里接站。

风爷穿了一身簇新的中山装,脚上一双发亮的黑皮鞋。村支书二叔、四叔把我隆重介绍给风爷。我说:“风爷,这身行头真出彩,谁给置办的?”

四叔嘴快:“人家派出所呗,给他里里外外都换了新。”

原来,风爷在返回新疆他儿子秋生家的火车上被偷了。乘警把他的案子就近移交给河北一家铁路派出所。谁知他一到派出所就跟到了家一样,进门就抢活干,扫地,抹桌子,提开水,甩开膀子接管小菜园,浇水种菜……时间一长,案子没什么进展,派出所就想先送他回家。可不管怎么问,他都不说是哪里人,好在听他说话经常带个“刚”字,比如“刚坏”“刚热”等。碰巧我们市一位民警出差路过,还算熟悉这个方言,人家派出所就拜托这位民警帮忙打听。

这事传到了宝山县公安局李副局长的耳朵里。大集体那会儿,他下乡调研时听说过风爷蒯大风的奇闻趣事。因为蒯大风在队上“身兼数职”,表现突出,被公社评为劳模。谁知他非但不领情,反而气得大病一场,直到大队向公社又重新汇报,把他从名单里抹去,这才欢天喜地复了工。李副局长让人家传真个照片对一对,就对上了。

一路上说说笑笑,天刚擦黑,就到了县城。二叔、四叔去安置风爷,我先回家里看看。

老娘正在做晚饭,我说了风爷的事。老娘说:“看来你风爷在新疆他老小那边过得也不怎么样,要不还会赖上人家派出所?”我说:“我记着风爷还有个儿子,画画画得刚好。”老娘说:“是有个大儿子叫春生,前些年没考上大学急疯了,后来就跑出去找不着了。”我说:“秋生他娘呢?”我印象里好像也没见过她。

老娘一声长叹。秋生他娘去世得很早,那时候秋生才四五岁。风爷那时在生产队养牲口,隔三岔五回家给俩孩子备上点干粮,煮地瓜、玉米面、窝窝头。孩子饿了就自己热热吃,这兄弟俩可以说是散养长大的,但他们却刚争气。特别是春生,在一位下放教授的传授下,画得一手好画。可惜连考两年美术学院,都因为语文、数学两门主科不及格而名落孙山。他经不起打击就得了疯病。

春生走失的那一年,风爷也转了行,他被调到队部看大门,兼职看坡。看坡是个辛苦活,夏收看麦场,秋收要看更多场院。随着玉米、花生、大豆先后成熟,他一天二十四小时要转战多个“阵地”。最惊险的一次,在一天深夜遇上了偷花生的。小偷怕他追赶,给屋子放了把火。

秋收过后,忙碌了一年的社员进入了农闲期,而风爷“领导”下的豆腐坊却热气腾腾起来,浓浓的豆香飘得很远。

风爷早上去得比谁都早,晚上走得比谁都晚,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公家的东西他草根不取,别人也甭想占半点便宜。做豆腐,水还未沥干,先过磅上账。即使是熬豆汁熬出的豆腐皮,他也是晾干后一一数好数,卖豆腐时捎带脚儿一起卖掉。

他赚来别人不少白眼,但他一直是老样子。

年底雪下得特别大,豆腐坊便停了工。风爷闲不住,就一步一个窝地去巡街,看村子周边的树木有没有被盗伐。巡了一圈回来,不小心踩空掉进了一个大雪窟窿里。多亏孩子见天晚了家里啥干粮也没有,去队部找他,队长闻讯后组织人手连夜搜寻,才救了他一条命。

原本这些护林的活并不属于他的职责,可队上见他如此尽职尽责,就把这个活划给了他。从此他跟一些盗伐树木的不法分子算是干上了,不法分子对他的油盐不进一时也没招,就改进了作案手法,分两拨人分头作案。风爷来来回回跑了半宿,累了个半死,天亮后还是发现被盗走了不少棵有年头的刺槐树。这是他,要是换作别人,集体还不知要遭受多少经济损失呢。

听老娘说着风爷的往事,不知不觉,天就黑透了。四叔过来喊我们去吃饭。

我们一进村委办公室,就见风爷蹲在屋子一角,端着碗大口往嘴里扒拉饭。二叔笑着说:“甭管他,烂狗肉上不了大席,我们吃我们的。”我笑着礼让了一下风爷,见他不为所动,便随二叔进里屋吃饭。我说:“风爷在新疆待了多久?怎么回都回来了,又要回去呢?”二叔摇了摇头,说:“谁知道他?包产到组那一年,他谁也没说就跑去了新疆,一去就是七八年。今年刚过了年,他又一声不吭突然跑了回来。他家的老屋那年秋天下连阴雨时倒塌了,他回来后也没个地儿住,只能住在村委。他东家吃了西家吃,排着吃了半个月,吃够了爬起来就又走了。”

我又问:“那现在准备怎么安排他?”二叔说:“还能怎么安排?现时不同以往,都是各人顾各人,他可以承包几亩地,自个儿种饭吃。”我又说:“要不联系一下新疆那边?”二叔哼了一声,说:“联系上了,又能怎么样呢?秋生在新疆是修鞋的皮鞋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风爷回来后就包了地。也不知他是因为年纪大了,还是因为扔下手艺有年头了,一年干下来竟连自己的口粮都没种出来。村委觉着他以前对集体是有功的,就在镇上给他争取了个养老名额,将他送进了镇敬老院。他倒是在敬老院里安稳地待了几个月,村里也派人看望过两回,说是在里面很好,人长胖了,也精神了。

可过了不长时间,他却爬出两米多高的院墙跑了。敬老院找过来,村委配合做了调查。他侄子桂生说,他叔那天晚上很晚了是来过一趟,说他在里面待够了。

村里打发人四处找,问遍了所有与他沾亲带故的人家,都没见人。几天后,我在会上碰到李副局长,就把事说给他。

李副局长还真有一副热心肠,没过俩月,就来了电话,笑呵呵地说:“你要找的蒯大风我们找到了。这老伙计,还很会挑地方。他已在邱县南部与沂市交界的一家国有林场当上了伙头军 , 还跟一个胖乎乎的女人过上了小日子。”。

(有删改)

【注】①伙头军:炊事员。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闵子骞为费宰,问政于孔子。

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也。君者,人也;吏者,辔也;刑者,策也。夫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

子骞曰:“敢问古之为政?”

孔子曰:“古者天子以内史为左右手,以德法为衔勒,以百官为辔,以刑罚为策,以万民为马,故御天下数百年而不失。善御马者,正衔勒,齐辔策,均马力,和马心。故口无声而马应辔,策不举而极千里。善御民者,壹其德法,正其百官,以均齐民力,和安民心。故令不再而民顺从,刑不用而天下治。是以天地德之,而兆民怀之。今人言五帝三王者其盛无偶威察若存其故何也?其法盛,其德厚,故思其德,必称其人,朝夕祝之。升闻于天,上帝俱歆,而丰其年。

“不能御民者,弃其德法,专用刑辟,譬犹御马,弃其衔勒,而专用棰策,其不制也,可必矣。夫无衔勒而用棰策,马必伤,车必败。无德法而用刑,民必流,国必亡。治国而无德法,则民无修;民无修,则迷惑失道。如此,上帝必以其为乱天道也。苟乱天道,则刑罚暴,上下相谀,莫知念忠,俱无道故也。今人言恶者,必比之于桀纣,其故何也?其法不听,其德不厚。故民恶其残虐,莫不吁嗟。升闻于天,上帝降之以祸罚,灾害并生。故曰德法者御民之本。”

(节选自《孔子家语·执辔》)

材料二:

(唐)太宗曰:“周、孔儒教,非乱代之所行;商、韩刑法,实清平之粃政。道既不同,固不可一概也。”公(魏征)对曰:“商鞅、韩非等,以战国纵横,间谍交错,祸乱易起,谲诈难防,务深法峻刑以遏其患,所以权救于当时,固非致化之通轨。

太宗御太极殿,大赦,因谓侍臣曰:“为君极难,法若急,恐滥及善人;法若宽,则不肃奸宄。宽猛之间,若为折衷?”公对曰:“自古为政者,因时设教。若人情似急,则济之以宽;如有宽慢,则纠之以猛。时既不常,所以法令无定。”

(节选自《魏郑公谏录》)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古人云:“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一年中的最北端,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正午时分,北回归线及附近地区还会出现立竿无影的奇景

“夏”,有长大的意思;“至”,为事物发展到极致,相当于“最”。夏至是盛夏的起点,火热是盛夏的主旋律。夏至这天,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地表从太阳那里获取的热量最多,但为什么(   甲   )?原来夏至时节,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还在继续积蓄,之后一段时间,热量收益虽然逐步减少,但依然大于热量散失,所以天气会继续趋热,直到气温达到峰值。

夏至过后,三伏不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乙),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就要到了。此时的炙热,是煎熬,也是馈赠,正如农谚说:夏至不热,五谷不结。夏日,很多人喜欢    A    时对着空调猛吹,殊不知在出汗后遇冷风直吹,人体毛孔会关闭,寒气易郁结体内,造成暑湿感冒。①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②容易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关节酸痛等,③这些症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空调病”。④预防“空调病”要定期清洗空调,⑤每年建议请专业人员彻底清洗、检修空调。在没有空调和电扇的古代,扇子成为古人夏日解暑    B    的物品。古时在夏至日,民间有女子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的习俗,用来扇风、散去体热所生浊气,以消夏避伏。

夏至已至,盛夏已来。夏至的清晨,朝阳如画,展现出自然的繁荣和昌盛……

写作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