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摸底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6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nbsp;、现代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墨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影响很大。《韩非子·显学》云:“世之显学,儒墨也。”《孟子·滕 文公》亦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二者都高度评价了墨学的显赫地位。

先秦诸子中,各家学派对于科学技术多持排斥的态度,而墨家则不然,墨家学派重视对自 然科学的研究和对应用技术的探讨,形成了丰富的科技思想。墨家科技思想是时代的产物,社会 生产实践为墨家科技思想的沉淀提供了丰富的科学材料和直接的思想刺激。同时,墨家的科技思 想,与墨子及其弟子丰富的科学实践活动分不开,体现了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墨家 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一身兼具经验家、技术家、工匠和科学理论家的素质和品格。他在力学、光学、数学、逻辑学等方面都进行过一定的研究,已经有意识地开展了一些科学观察和实验活动。墨子 是手工机械制造的能手,会造车,善造守城器械,熟悉生产技术工艺,有率富的科学技术知识。

墨家的科技思想主要体现在《墨经》中。《墨经》由《墨子》一书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四篇组成,保存了墨家学派对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许多研究成果,反映 了墨家的科技活动和实践,是研究墨家科技思想的重要依据。墨家的科技思想,以生产实践为基 础,以概念和理论分析为手段,既有浓厚的实践性、实用性,又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墨家 科技思想的核心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主张从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出发,研究利用自然法则。《墨经》总结了辘转、滑车、车梯等器械的工作原理,提出利用杠杆、斜面 移动重物,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体力劳动负担。墨子说:“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 谓之拙。”墨家认为衡量手工技艺、发明创造的价值,是看其是否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即 所谓“功,利民也”(《经上》35条)。这突出地表现了墨家功利主义科学价值观。

墨家的科学思想是建立在实验科学和科技实践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中,不乏 重大的科技发明,但是却缺少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索和归纳的思维。墨家既能从实践 中获得丰富的科学技术资料,又能对科学技术资料进行系统理论研究,并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引入实验的环节,如光学投影和成像实验、小孔成像实验,虽然比较粗糙,但它们表明墨家已建立了初具结构的科学活动过程。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就曾说:“墨家论知识,注重经验,注 重推论。看《墨辩》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家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是真正的科学精神,是墨学的贡献。”

墨家的科技思想与其“巧传则求其故”的命题联系在一起,对科技知识采取一种与近代以来西方科学相似的态度。《经上》第96条说:“巧传则求其故。”巧传是世代相传的手工业 技巧,求即求取,探究。求其故,是对世代相传的手工业技巧,询问为什么,揭示原因、 本质和规律,从而将手工业技术上升到科学理论。这句话道出了墨家建构科学、形成理论 的过程、方法和机制,说明墨家具有高度自觉的科技理论意识和科技思想。

面对变化的自然界和各种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墨子认为正确地描述其然,摹略万 物之然和探究其所以然是科学活动的基本目的、指向。墨家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是基于对自  然现象的反复观察而作出的客观记录。《墨经》中的每一条科学知识都有其立论依据,都用 “说在……”的形式,阐明其所以然。这种对事物所以然的追索,必然能够促进研究的深 入和科学的进步。墨家认为,人之所以能知,在于人具有认识能力,发挥这种能力,才能  获知;强调只有感官与事物接触,再加上心的活动,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得到明确而深刻的认识。

(取材于陶贤都《先秦墨家科技思想论析》)

材料二:

墨子以桔槔机起重的力学原理,揭示了“举之则轻,废之则重”的力学规律性。

《墨子· 经下》说:“举之则轻,废(放)之则重,若石、羽,非有力也。”

当用桔槔机举起重物时,重物似乎显得很轻,犹如举起一根羽毛似的,毫不费力,而 当把重物放下时,反而显得很沉重,就像放下一块大石头一样。这并不是由于驾驭桔槔机的人的力量大,而是因为机械的作用与力学的功能。桔槔机的构造原理,是用一横杆AB系 于一立柱上端(支点为0)。墨子通过反复实验,知道以桔槔机起重之所以能省力,是因为负重(P)的 A0端(本)比作用力(F)的 B0端(标)为短。如下图所示。

《墨子· 经下》总结说:“贞(负)而不挠,说在胜。”物体负重能够不倾斜,是因 为可以胜任重量。

《墨子· 经说下》说:“衡木如(加)重焉而不挠,极胜重也。右校交绳,无加焉而 挠,极不胜重也。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权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 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

横木增加重量能够不倾斜,是因为可以胜任重量。在横木上左右移动支点,没有加重却倾斜了,那是因为失去了重心不能胜任重量了。在横木的一边加上重量,这一边必定下垂,因 为权和称物的重量是成正比的。横木平衡,那么本方 (A0)短而标方 (BO)  长,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这时如在两边同时加上相等的重量,则标方必定下垂,因为标方得到了秤锤加重的力。

墨子关于秤杆平衡原理的认识,与阿基米德所阐述的杠杆原理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取材于杨武金《墨子的科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偏枯

王思玷

刘四,……唉,这个苦人儿!他得了半身不遂的病了。……他没日没夜地,躺在他的屋子里,失却了一切举动的自由,生活的快乐。

他的屋子,是靠着佛寺的院墙盖的。大殿的高大的红山墙,和殿前顶着朵朵如花的嫩芽的大白果树,作了他的背景。屋子里的右边,土炕上,躺着刘四,二子睡在他的脚下,左边一口小锅,墙上贴着灶神码子,还有乱杂的一些破盆,破罐子,破锄头,破镰刀,几年的斗笠,蓑衣,愈多愈显着不值钱。

院的左边,树底下,进门的一边,铺一片破席,阿大哄着他他小兄弟三儿,在那里玩耍,他们的母亲,靠门搭个架子,在那里打着草苫子,手头极不熟悉,脸上合着一种说不 出来的悲哀。

“我若不趁早给你打个苫子,以后还有谁给你打?”她喃喃地说着。

忽然一个燕子飞过了,吱吱啁啁地叫着,把阿大惊觉了。他一边仰着脸看着,一边喊:“妈……妈……燕子来了!……财主们又好盖屋了!……该锄地了!……收麦的时候也快了! … … "

他母亲不但不看那个燕子,更极可怜地说:“傻孩子,不要再提那一些了!你父亲睡在那里,有谁再去锄地,再去作泥瓦匠给人家盖屋。唉,麦与我们也断缘了!”

“不!”他在屋里说,“我不时就要好了。我常常梦着在屋上工作,或在地里割麦呢!唉,我的那张锄,卖得可惜!唉,这都是因为我的病呀!这是个什么病呵!什么是半身不遂,也就算是周身全死定了。”

一个催命的判官来了!他的小二子起来了。他呆着小脸定省一会,一边用手揉着眼,

慢慢地走到他母亲的身边。他母亲又犯了愁了,好歹地哄着睡了的,怎么又起来?又要闹 吃了。那种干煎饼,他一定还是不愿意吃。好的,又哪里有?她不由地就恳求似的说:“你那边给你兄弟玩去吧!一会我烧煎饼汤给你喝,好孩子,去吧!”

一时,一个小院落都寂静。她又自己念着:“怎么和尚也不来呢?”

阿大急促地说:“母亲,快别提他了!那人,老大地不好。我昨天见他把他徒弟,按在凳子上,使板子把臀打得通红,就要露出血来了!我怪害怕的。”

于是她的头垂下去了,忧愁,恐惧,而且悲伤;又极力地隐藏着,不愿叫小孩子看见,只说:“不好吗?……那个人不好吗?……不好? …… ”

她的眼珠,一时全被泪痕包起。她极力自持,想把它收回去,但是她的鼻涕,又出来了。她无聊地瞅着她打的苫子,苫子老大的又不成样子。一头愈打愈宽,绳口也没结紧密。她的眼泪,终于止不住泉一般地奔出来。

“不要打啦!”刘四在屋里说:“离用苫子的时候早啊,那时我也就好了。我从来没做过坏事,老天爷一定不等教我终于这样的。”

“三儿的父亲!”她说:“这我是气忿我自己。唉!多无用呵!这不是你的病累赘你,是我累 赘了你了。上年三儿那个时候,我足足病倒了三个月。你竟然什么也没教他缺乏。借债,人都争 着借给你。因为你是个有用的人呵!这临到我身上,竟然就不行了。”

“不要悲伤了!”他说:“你不是个女人吗?”  “三儿的父亲!”她说:“我上了女人的当了!”

这时,二子急促地说:“母亲,母亲,张奶奶来了!”

她转过脸去,擦擦眼,果然张奶奶来了。刘四也凄惨地抬起他病黄了的脸,但是他的身子,却不服他的命令,不能起来致敬来宾。他无奈地喊着:“张婶子!张婶子!”他的两个嘴角,就酸下去了,再不能说了。他的妻子,只怔着眼,看定张奶奶的脸儿,包藏无限的恐惧,无限的忧思,好像有许多吉凶参半的问题,亟待张奶奶判断出来,但是她不敢先问她。

张奶奶看着他们,开口就吁出一 口气来:“唉!我适才来又遇见和尚。他也说:‘怪可怜的。无论怎样,我没有不应承的。’论起来,也不错,不过是他的规矩大点,唉 …… ”

“我都给你串通好了,你若愿意做奶妈,钱可多啦!每月三吊大钱!我是和孙老爷说的。孙 太太还应承我叫你带着二子。他那样人家,每天吃他两顿饭,是不要紧的,这样可倒怪好。阿大,二子,都有了吃饭的地方。你的工钱,也满可以养活病人——只有一件,这个吃奶的小孩子,是必须离 …… ”

“我的小孩吗?”

张奶奶开始说的时候,她的一双眼睛就盯在她的脸上,以后渐渐有了泪了,以后竟哭起来了。“不要顾惜我了!你们想法活命去吧!张婶子!我忘不了你的好处!”刘四哀惨地在屋里说。“你们不要急躁!咱慢慢商议。”张奶奶说。

“不用商议了,张奶奶。”她决断地说,“一定是得走这条路的!大的一定得去当和尚的!只有这小 …… ”

阿大猛然哭起来了!口里不住地喊:“母亲……母亲……俺不愿当和尚呀……俺怕呀……母亲……俺不愿意当和尚呀……俺怕呀……母亲 …… ”

张奶奶说:“阿大别哭了,你母亲是说不叫你做和尚了!叫你和你弟弟,都跟你母亲 上李太太家吃馒头去!等你父亲好了再回来。我看四哥的脸上,好了老多了,也像快要好 了 。”

刘四说:“婶子说得不错。我从来没有做过坏事,难道教我就这样了吗?”

张奶奶好歹把阿大哄得半信半疑地不哭了。他的母亲,只顾站在那里,一个连一个地 坠她的眼泪。张奶奶再把三儿抱起来,看着他的小面庞,说:“嫂子,你把这个小可爱的,赏给我吧!可怜我这没儿女的老虫。”那无知觉的小爬虫,竟挺起身来,伸开一只小拳头,拥着张奶奶的老嘴巴,吱吱咯咯地笑起来了。饱满的小腮上,笑出两个深涡。无儿女的老 妈妈,何曾尝过这样的甜蜜,不知不觉地也落下两点泪来。

这时的太阳,将要沉下去了。大白果树上,满含着弥漫的春烟。金日脚从大殿的红山墙映到小院子里,像一片血雾。人们的愁惨的面庞,都像浴在血里。这时,外面忽然又有 一阵脚步声,想是和尚来了。

【注】①偏枯,中医指半身不遂的病。②王思玷(1895—1929),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

古代诗文阅读(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曰:“     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 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 不以刀锯。赏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 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 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 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材料二: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布帛寻常,庸人不;铄金百镒,盗跖不报。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手,则不掇百镒。故明主必其诛也。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材料三:

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悦,问左右曰:“谁加 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固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 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故明主之畜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 而不当。越官则死,不当则罪。守业其官,所言者贞也,则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

(节选自《韩非子二柄》)

【注】①四岳:中国上古传说人物,相传为唐尧的四位大臣,分管四方的诸侯。

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的重要性是A        的。我给你一把刀①     ,表达的完全是两种意思。本来只是单纯地递一把刀,结果却有了伤人的嫌疑,吓到别人可就不好了。

量词最基本的功能为计量,但又不止是计量,它还对事物的性状进行描摹,甚至蕴含情感。随着汉语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增加量词来满足人们的需要。有了不同的量词,就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所以,量词是语言中B        的一部分。一般来说,量词都有其固定的搭配对象和不可搭配对象。一匹马、一头牛、一只鸟、一本书……所以问题出现了,为啥要这么用?要理解这个问题,还是要从量词的源头入手,也就是说要理解它们最根本的含义是什么。

搭配的量词通常是作为动物最凸显、最重要的身体部件,理所当然地成了重要的称量动物的量词。一般而言,与搭配的动物都比较大,②          , 如牛、猪、驴、鲸鱼;如果动物的头部凸显的程度不够,就不能再用量词了,如狗、猫、鸡就不行。(温馨提示:虽然人的头部也很凸显,但也不能说一头人。)还有一个引申义,③       有点圆又有点方,但又不圆不方。因此,表示近似这一形状的东西(事物)的词就会用来计量,如三头蒜

写作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