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语文试卷库

湖北省武汉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日期: 2025-04-09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共15小题)

“学习园地”开辟“火眼金睛找错字”栏目,请你找出字形书写错误的一项(  )
A、 复活 销毁 忙碌 应接不暇
B、 稀罕 大雁 夜暮 金壁辉煌
C、 俯冲 长篇 酷暑 同心协力
下列划横线的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méng)古    (yū)回       苍(qióng)
B、(qióng)浆    (yùn)育       渲(xuān)染
C、 勾(lēi)       摇(yè)       (wǔ)媚
D、(è)温克     参(cī)         (fù)郁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水的可爱。
B、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这个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C、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草原的美丽。
D、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这个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武汉有着辉煌的历史,孕育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武汉精神践行者中有许多自然救援工作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受灾群众,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  )”。
A、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B、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D、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古琴台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的三大名胜,文化底蕴丰厚,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龟山脚下鼓琴抒怀,下面对艺术进行描绘的形容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轻歌慢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公 波涛汹涌
B、 惟妙惟肖 无穷无尽 嘎然而止 栩栩如生
C、 字正腔圆 曲终人散 天籁之音 微波粼粼
D、 笔走龙蛇 妙笔生花 约定俗成 别出新栽
古琴台下,有四位同学预备用不同的书法字体抄写《伯牙鼓琴》一文,以下关于书法的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 赵小宇预备使用以柳公权为代表的楷书字体书写,其特点是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
B、 钱子恒预备使用以颜真卿为代表的楷书字体书写,其特点是恢弘雄壮,大气磅礴。
C、 孙莉预备使用以王羲之为代表的行书字体书写,其特点是潇洒流畅,优美俊逸。
D、 李其茹预备使用以怀素为代表的楷书字体书写,其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武汉风景秀美,下列武汉旅游名片的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场春雨过后,我登上黄鹤楼,天空是那么清朗明澈,风平浪静
B、 汉口江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风餐露宿来此游览。
C、 游东湖时,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风雨同舟, 共游东湖。
D、 琴台大剧院,中华戏曲大舞台,生旦净末演百态,字正腔圆唱古今。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香结》是宗璞写的一篇散文,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B、 《盼》以“新雨衣”为线索,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事情经过。
C、 《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讲的都是与中国古代艺术家有关的故事。
D、 《穷人》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充满爱心的劳动妇女形象,彰显了人性之美。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在抗日战争中,不断成长。
B、 阅读小说时,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
C、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自传体小说,原名《心》。
D、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草原》这篇课文是老舍写的,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C、 《穷人》的作者是法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D、 青铜是因为失火时被火烧坏了嗓子,才成为哑巴。
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许多家长强逼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幼中儿到早教机构上提高班,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不可取。
B、 冰雪初融,江河日下, 涓涓细流润泽万物,春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C、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D、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别出心裁, 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下面句子出现语病的一句是(  )
A、 松土、挖坑、施肥、播种……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每一个环节,孩子们都亲身经历。
B、 夏天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汗水,更有思考:同样种植的薄荷,有的长得很茂盛,有的长势就差一点,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C、 秋天,智慧农场结满了丰收的蔬果,长长的豆角、水灵灵的萝卜、一茬又一茬嫩绿的韭菜、开始偷偷卷叶的卷心菜。
D、 经过春种、夏长、秋收,我们迎来了冬藏。
下列句子中成语或名言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有着排山倒海的气势。
B、 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中国战士用行动证明: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C、 我们不喜欢被人取外号,首先自己不要给他人取外号,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湖北神龙架风景区是大自然神奇的造化,可谓巧夺天工,令人惊叹!

填空题(共9小题)

判断题(共1小题)

语言表达(共1小题)

综合性学习

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从“为人父”的角度了解鲁迅。

我的父亲(节选)

周海婴

①我感觉父亲很和蔼,他从没有对我大声呵斥过,反而说话一直都很温和。父亲看我不乖的时候,就拿起一个纸卷来,轻轻地在我屁股上打打,这完全是一个威慑作用。

②童年时我就患有哮喘病。每当换季时节,发作尤为厉害。犯起病来,呼吸困难,彻夜难眠。学过医的父亲即便平日谨慎,一般不替人看病或开处方,但在这情况下也充当起家庭医生的角色,解燃眉之急, 为我的哮喘病设计了至少四种缓解病症的方法。

③父亲对我的教育很讲究。他接触了很多文明,很多科学,对人生、对儿童心理都琢磨得比较透彻。父亲给我一个允许我自由发展的很大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又不伤害我。

④记得小时候我爱看马戏团表演。有一次我听到父亲说要去看马戏团表演,也谈到带我一起去,于是,我很兴奋。可是到了晚上,父母他们自己去了,没有带我去,当时我就大哭一场。后来才知道,他们觉得我太小,怕晚上猛兽出来会刺激我脆弱的神经,受惊吓。

⑤之后,他们另外找了个礼拜天下午,让我去看了小丑、杂技等儿童节目多一些的表演。如此考量儿童的心理,做了父母的人一定都感触深切。

⑥父亲有一句名言:____,____。很多人问这是不是鲁迅先生因我有感而写,我觉得有可能是。父亲去世比较早,我没有机会和他去探讨,但根据母亲和别人的交谈,我觉得可以看出父亲任何一段话,或者一首诗,大多局限于某一点,所以常有人说他对儿子怎么样,对社会怎么样。他这么一句话,可以说对我是这样,对整个社会也是这样。

⑦他去世之前写了一篇遗言,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说埋掉就拉倒,不要做纪念,不要做空头文学家,不要做空头美术家等,他的这些想法,算是他对整个社会的一个态度吧。

【链接一】海婴把瞿秋白夫妇送的一套“积铁成象”玩具给拆了,把鲁迅给他买的留声机也给拆了……但鲁迅从来没有阻止过他,也没有因此而打骂过他,显然,鲁迅明白满足孩子好奇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链接二】鲁迅从来不过问海婴的阅读,不问他看了些什么,或是指定哪几篇,或是要求背诵哪几篇……许广平也曾在回忆中提到过,她总结说:“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海婴)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链接三】鲁迅在遗嘱中说:“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海婴后来果然没有如父亲所担心的成为空头家,而是成了一名优秀的无线电专家,这或许与鲁迅成功的家教方式不无关系吧。

阅读小说,完成练习。

交接(节选)

①老校长举起手中的小铁棒,敲响了挂在老槐树上的二尺长的钢管:“当——当当——当——当当。”

②上课了,孩子们像兔子一般蹦进了教室里。

③教室里一共才九个孩子,九个孩子却分成三个年级:三个是一年级新生,四个读二年级,还有两个是三年级的孩子。这些不同年级的孩子在同一教室里上课,这就是农村特有的复式教学班。

④这是雾盖山村最偏远的一所小学。小学建在山坳顶,站在学校举目四望,尽是崇山峻岭,白云缭绕,几个小村子点缀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这所贫困的小学,教室的墙是泥巴墙,墙上裂缝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翁脸上的皱褶,房顶是杉树皮盖的,已经布满了青苔,有的地方冒出了一朵朵浅黄色的小蘑菇……

⑤老校长带着娟子走进了教室,一个稍大的男孩脆脆地喊了一声:“起立!”九个孩子立马起立齐声喊道:“老师好!”

⑥老校长环视教室一周,微笑着回答:“同学们好!”

⑦老校长和蔼地说:“孩子们,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你们的新老师、新校长,叫何娟子……从今天起,我退休了,今后就由新老师给你们上课。大家欢迎!”教室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

⑧老校长继续说:“为了让新老师尽快认识你们,我现在开始点名……”

⑨“盘山伢(yá)。”

⑩“在这里!”一个个子最矮小,脑袋像萝卜头的男孩站了起来。孩子的鼻子下还挂着两行鼻涕呢!娟子赶紧掏出手绢,把孩子的鼻涕轻轻擦去。

⑪“盘小生。”

⑫“唉!”这个小男孩的衣襟居然一边长一边短——原来是扣子扣错了位。娟子把他的扣子重新扣好。

⑬“赵三妹。”

⑭“到!”赵三妹的嗓子很脆。这个女孩长得很水灵,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但她穿的衣服袖子上有一个铜钱大的破洞。娟子说:“三妹中午到我办公室去,我把你的衣服给补一补。”赵三妹抿着嘴唇,脸颊泛起一抹红晕……

⑮老校长对娟子点点头,脸上露出赞许的微笑。

⑯交接完后,老校长喊了一声“下课”,九个孩子像小鹿一样蹦出了教室。

⑰老校长和娟子回到了办公室。老校长把办公桌上的备课本和作业本推到了娟子的面前,语重心长地说:“娟子呀,从今天起,这所学校和这九个孩子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像待自己的亲弟妹一样待他们哪!”

⑱娟子说:“您放心回去吧,待会儿我送您下山……”

⑲老校长平静地说:“不用送,我已经决定不走了!”

⑳“为什么?”娟子不解地抬头看着老校长。

㉑老校长微微一笑:“我要留在这儿为你和孩子们做饭呢……”

㉒娟子深情地看着老校长,突然轻轻地伏在老校长的肩头叫了一声:“爸……”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答题。

鲁迅好藏书

ㅤㅤ鲁迅是一个爱好收藏的人,收藏范围十分广泛。他喜欢藏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爱书人。

鲁迅在日本求学的时候,就开始藏书了。当时,他经常在神田町的旧书摊上寻觅自己喜欢的旧书。

ㅤㅤ鲁迅每年都专门记录购书的账目。他有一个习惯,每买一本书,当天就记下书名,花了多少钱,巨细无遗,毫厘不差。比如他买《仇十洲麻姑仙图》一套,每册花了八分钱,都一一记录在案。每年的岁末,他照例要算一回总账,将自己一年中所购买的书籍、图册、拓片等,按购买的时间顺序一一列出,以月为单位进行小结,最后算清这一年买书共花了多少钱,此外又算出平均每月花了多少钱。

ㅤㅤ鲁迅平时比较俭省,穿的衣服总是非常朴素,买书的时候却舍得花钱。平均算下来,他每年买书总共花500元以上。到了上海之后,生活安定下来了,可做长久之计,他买的书更多,一年要花800元以上。最多的是1930年,他为买书总共花了2404元,平均每个月约200元,相当于当时一般职员几个月的工资。

ㅤㅤ关于藏书的具体情况,《鲁迅日记》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比如,1912年5月12日这天,鲁迅下午到琉璃厂,历观古书肆,购得傅氏《纂喜庐丛书》;5月21日,晚上散步至宣武门外,“以铜圆十枚买得二花卉册”;5月25日,下午至琉璃厂购《李太白集》《观元量寿佛经》《中国名画》等书。在当年的账目中,鲁迅记下自己为《观无量寿佛经图赞》一书花了0.312元钱,已经精确到厘了。可见,鲁迅在买书时,讲价是极其精细的,只是不知这几厘是如何找出零钱的。

ㅤㅤ翻阅文献可知,鲁迅从1912年5月到1936年10月17日(即他逝世的前两天)这20多年的时间中,先后花费了万余元,购买了14000多册图书。他花在购买书籍上的钱,占全年收入的五分之一。这笔钱在当时可以买下三处北京八道湾的大宅子了。鲁迅平时的收入不算少,然而要买这么多的书,也会感到有些吃力。

ㅤㅤ就目前统计的数字来看,现在保存的鲁迅藏书有3800多种,13000多册,足见数量之巨和范围之广。可以说,鲁迅是中国近代一位当之无愧的大藏书家。而且,鲁迅的藏书中有一些是极其宝贵的珍本,如清朝道光十四年临海宋氏的重刻本《台州丛书》20册,其中有鲁迅抄补手迹的共4册零8页,已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ㅤㅤ鲁迅不仅拥有丰富的藏书,而且藏以致用。他勤于考证、精于研究,写出了《中国小说史略》,并校订了《嵇康集》《谢承后汉书》等重要文献,为我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遗产的保留及发扬光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ㅤㅤ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迅一生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他长期坚持的藏书活动是密不可分的。藏书给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使他在史料应用方面得到了巨大支持和充分保障。

(作者:王吴军 来源:学习强国 有改动)

习作(共1小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