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四川省川南川东北地区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日期: 2025-04-16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随着时代背景和读者审美需求的变化,红色文学在内容视野、表现手法上不断寻求突破,力图通过艺术创新,把红色历史讲到当代读者心里。

借助历史研究最新成果,将案头梳理和实地寻访相结合,当代作家不断深入红色历史,拓宽书写视野,丰富题材内涵。以庆祝建党百年期间涌现的作品为例,何建明《革命者》以牺牲在上海街头的年轻烈士为主角,讲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英勇抗争的感人事迹;丁晓平《红船启航》聚焦重大历史节点,以文学笔法生动还原历史现场;杨震林《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铁流《靠山》等作品,则围绕百年党史积累下来的宝贵历史经验,书写和弘扬民族精神。

一些创作在彰显革命理想的同时,融入更多人文情怀,深化和丰富现实主义艺术手法。红色文学的发展,与当代文学艺术手法的日益丰富密切相关,得益于几十年来文学创作领域的不断探索,今天的红色文学在处理历史与艺术、题材与形式等关系上更显从容。郑欣《百川东到海》等一批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根底上是宏大叙事但切入的角度更“巧”,塑造的是典型人物但形象更“活”,叙述也富有个性,凸显美学特色。

一些创作面向当代读者,从通俗文学以及大众文化中汲取有益元素。事实上,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一些红色经典,就吸纳了中国古典通俗小说的优长,《林海雪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革命叙事天然具有英雄主义的浪漫豪情与传奇色彩,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孙甘露《千里江山图》也借助类型小说和通俗文艺的手法,把革命历史故事演绎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拉近了红色历史与当代读者的距离。

对当下的红色文学创作而言,我们不仅有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和荡气回肠的人物等事迹可供开掘、书写,还有根脉深厚的创作经验和文学传统可供借鉴、汲取。今天的创作者理应从前辈宝贵的文学经验中汲取动力和养分,自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美学精神。

无论文学怎样变化,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的书写不会停止,它们构成中国文学永恒的魅力。期待红色文学创作不断产生黄钟大吕之作,以新时代红色经典彰显中国气派。

(摘编自丛治辰《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流》)

材料二:

“昨天的英雄,如何打动今天的观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晓东针对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述提出了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问题,表达出了当代红色历史题材所面临的新时代读者、新时代语境等因素构建的创作新困境。

“十七年文学”中的红色经典创作经验给我们很多启发,但是对于当代中国作家来说,这些经验与他们的生活存在着较大的距离。一个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当代中国作家没有亲身体验和经历红色革命斗争历史。因此,今天的作家进行红色题材创作面临的困境就在于,昨天的历史故事,今天该如何重新讲述?实际上,对于这个时代难题,新时期以来的中国作家做出了新的尝试和审美思考。“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的地方。”正如小说里对高密东北乡的复杂、多样、魔幻般描绘一样,莫言的《红高粱》塑造了一群“杀人越货、精忠报国,演出过一蘘暴英勇悲壮的舞剧”的民间野性草莽英雄,极大扩展和丰富了以往革命历史叙述的单一维度,呈现出历史多元化、整体化、深度化的新经典探寻。

不仅文学创作如此,当代影视剧在审美理念、创作手法和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也有新突破。《亮剑》无疑是当代最受观众欢迎的、最生动的、最富有个性化品格和鲜明饱满人物形象的电视剧。剧中的主角李云龙,饰演对手戏的楚云飞,乃至里面的一些次要人物形象如和尚等人,都让观众惊喜不已。毫无疑问,这是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在新世纪文化语境中的一个飞跃,极大拓展和丰富了红色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但是我们也不讳言,当代红色革命影视剧也出现了如“手撕鬼子”等滑稽、戏谑、搞笑的“抗日神剧”,而在一定程度上亵渎和扭曲了红色革命历史文化。

总之,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无法重新亲历那些革命历史。但是,我们要有历史危机意识,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还原历史”“进入历史”“复现历史”的途径、方法和理念。而绝不应该是对前人的简单模仿,绝不应该是陈陈相因,裹足不前,绝不应该是简单地跟风、追风,而应该是怀着深刻的危机意识,如同司马迁一样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记忆民族历史、传承革命精神、铸就文学经典的理念,创作出属于中华民族的、也属于世界的红色革命文学经典。

(摘编自张丽军《当代红色题材创作亟需经典意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蔡记纸铺

王琼华

裕后街蔡七,一字不识。

他的蔡记纸铺里,墙上却挂了一幅字。上面写道:“竹简韦编写六经,不知何用捣枯藤。自从杵臼深藏后,采楮舂桑事已更。”

“谁写的?”

有人这般打听,蔡七皆是摇头,还说:“我从老娘裤裆里钻出来,它就贴在墙上。”

私塾先生邓四眼来买纸,在这幅字前看了好半日,惊叫:“大宝贝呀!”

“擦屁股,也嫌它糙!”

邓四眼扶扶眼镜说:“俗不可耐!这东西能挽回两三间铺子。”

“你拿去吧。我今日就上你私塾院子做纸去。”

邓四眼噎了。

蔡七做纸坊就在纸铺隔壁,一间巴掌大的屋子。他庆幸自己屁股瘪瘪的,要不然连身子都转不过来。邓四眼的院子里则有好几间闲屋,惹得蔡七常常心痒。

很快,有人走进纸铺,说要买墙上那幅字。蔡七说:“纸铺卖纸!”后来,他一听人家说买这幅字便会将人家撵出去。

那日凌晨,蔡七突然被人打了。

他听到纸铺里有响动,便起床从里屋出来,看见一裹头男子把铺门撬开钻了进来。他大叫:“有贼偷纸!有贼偷纸!”当即,他被砸了两棍。

还好,蔡七叫声被邓四眼听到了。每天大早,他会上河堤打太极拳。于是,他跟着大喊:“捉贼!捉贼!”

裹头男子匆匆溜了。

邓四眼走进纸铺时,蔡七已经撑起身子,很恼火地说:“活见鬼,竟有偷纸的毛贼?”

“你猪投胎吧。”

邓四眼愣愣,侧头往墙壁看去。

那幅字还在。

蔡七问:“真值两三间铺子?”

“眼前,三五间铺子也换得回来。”

那年遭了大灾,又遇战乱。蔡七的妻子活活饿死,幼女则嗷嗷待哺。蔡七哭丧般:“这纸也当不了饭吃。”邓四眼跟他出主意,将墙上这幅字当了。蔡七把字从墙上取下来,抱起女儿出了门。

傍晚,蔡七回到纸铺。

他把那幅字又挂上了墙。

邓四眼跑来看了看,问:“女儿呢?”

“给了人家。”蔡七呜呜痛哭,“我哪敢把老祖宗给当了呢?”

过了几日,日军来了裕后街。

一少佐走进蔡记纸铺。翻译官跟蔡七嚷道:“姓蔡的,你得深感荣幸,太君第一次进老街的屋子,就是你蔡记纸铺。”

蔡七像一个聋子待着。

翻译官张嘴骂人。这时,少佐开腔:“别无礼。”少佐上前摸摸纸,眼睛忽地发亮,向蔡七问道:“这纸从哪来的?”

蔡七冷冷地说:“不是东洋货。”

“在日本,我买过很多地方的纸张,真没发现这么好的货。没料到,在这座老街中,我梦想中的纸张,竟能与我相遇。”

蔡七无语。

少佐拍拍蔡七的肩膀,说:“我跟中国人是朋友。我的书法老师,中国人。十三年前,我求学北平。老师用纸,挑剔。所以遇到闲时,我也喜欢琢磨它。”他贴在蔡七耳朵上问:“这纸,谁做的?”

蔡七眼皮翻翻。

少佐有点不开心。但他的目光忽地被墙上那幅字勾去了。他将那幅字念了一遍,又细细看了又看,万分兴奋地:“这幅字怎会挂这里?”

“祖上之物。”

“天呐。蔡、蔡先生是蔡伦后代?我的书法老师说过,北宋阮阅在贵地做知府时,曾写下一首题为《蔡伦宅》的诗,赠予蔡家。老师与我,有过约定,一块南下寻访蔡家。但那年我从军时,老师上五台山剃头了。哈哈,与蔡家我真是有竦,未到裕后街第一天,就让我……”

蔡七平静地说:“这幅字你喜欢,尽管拿走吧。”

“蔡先生,绝顶聪明。”

翻译官抬手便要取下那幅字。结果,少佐一个巴掌挥出,落到翻译官脸上:“祖上所传东西,怎能拿走?”

蔡七说:“铺里的纸,你也可拿走。”

“谢谢。不过,这纸怎么做成的,才是我最感兴趣的地方。该有秘方吧。”

“哪有秘方?祖上传了一点吃饭手艺。”

“这就够了。”少佐钻进做纸坊看了一个究竟,然后跟蔡七说,“做纸工序很多。明早,我再来铺子,从头至尾看你做纸。皇军会重重有赏。”少佐见蔡七侧脸往门外扫了一眼,便拍拍他的肩膀,“今晚,你休想跑出裕后街。”

晚上,蔡七从门缝间看见门口站着日本兵。他闭闭眼。

第二日,少佐带兵走进蔡记纸铺的做纸坊。

蔡七早早待在做纸坊。

少佐见蔡七穿着一件干净的青布大褂,头发也梳得光溜溜的,便说道:

“这模样才像一个风光的老板。看来,蔡先生想明白了。”

蔡七说:“我脑子冷冷。”

他把墙上的字取了下来。少佐没看明白蔡七的用意,只得打趣:“蔡老板,除了愿意动手做纸,还想将这幅字赠送给太君。”

“做梦!”蔡七撇撇嘴。

少佐一瞪眼:“只要往你身上剔下三五块皮,那份做纸秘方,你就会乖乖交给太君。”

日本兵攥刀上前。

但迟了,蔡七抓起那幅字,扭身跳进盛满纸浆的池中。

“快捞上来!”

蔡七被捞出来,但七窍流血了。显然,蔡七已经服毒。街坊后来说,蔡七那天铁心要在少佐跟前死去,无非想让鬼子死了那份贪婪之心。少佐看到那幅字也烂在纸浆中,一气之下,将整幢铺坊连同蔡七一块烧了。

日本兵败那日,邓四眼在私塾门口挂出一块招牌———“蔡记纸铺”。他将院子闲屋也改成了做纸坊。他冲天上大叫:“蔡七兄弟,看见了吧,这私塾院子真能做纸!”

街坊发现,邓四眼做的纸跟蔡七手法没一点差异。这时,他们才打听到一个秘密。蔡七死的前一个晚上,将墙上戳出一个洞,让隔壁邻居将邓四眼叫过来,把做纸门道一一传给他。

邓四眼说:“我得把蔡七兄弟的女儿赎回来。他也托付过。”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明主者,推功而爵禄,称能而官事,所者必有贤,所用者必有能,贤能之士进,则私门之请止矣。夫有功者受重禄,有能者处大官,则私剑之士,安得无离于私勇而疾距敌?游宦之士,焉得无挠于私门而务于清洁矣?此所以聚贤能之士,而散私门之属也。

(节选自《韩非子》,有删改)

材料二:

桓公践位,召管仲。管仲至,公问曰:“社稷可乎?”管仲对曰:“君霸王,社稷定;君不霸王,社稷不定。”公曰:“吾不敢至于此其大也,定社稷而已。”管仲又请,君曰:“不能。”管仲辞于君曰:“君免臣于死,臣之幸也;然臣之不死公子纠也,为欲定社稷也。社稷不定臣禄齐国之政而不死纠也臣不敢。”乃走出,至门,公召管仲。管仲反,公汗出曰:“勿已,其勉霸乎。”管仲再拜稽首而起曰:“今日君成霸,臣贪承命,趋立于相位。”乃令五官行事。

异日,公告管仲曰:“欲以诸侯之间无事也,小修兵革。”管仲曰:“不可。百姓病,公先与百姓,藏其兵。与其厚于兵,不如厚于人。齐国之社稷未定,公未始于人而始于兵,外不亲于诸侯,内不亲于民。”公曰:“诺。”

(节选自《管子》,有删改)

材料三:

成王问政于尹逸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以时而敬顺之,忠而爱之,布令信而不食言。”王曰:“其度安至?”对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曰:“惧哉!”对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畜之,不善则仇也;夏、殷之臣,反仇桀、纣而臣汤、武,夙沙之民,自攻其主而归神农氏。此君之所明知也,若何其无惧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有删改)

默写题

语言表达

材料作文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