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北京市顺义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日期: 2025-04-07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4年9月28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重庆成功举办了第三届航天服技术论坛。在此次论坛上,中国首次对外展示了登月服的外观,并启动登月服的征名活动。登月服作为我国未来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关键装备之一,它将为航天员在月面出舱活动时提供生命保障和作业支持。由于必须面对月球表面真空、极端高低温、月尘以及辐射等严酷环境的考验,其设计与性能直接关系到登月任务的成败。

自2020年启动研制以来,登月服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它采用了综合防护面料,能够有效应对月球表面的极端温度,抵御月尘的侵蚀;其面窗设计为全景防眩光样式,有助于提升航天员的视觉效果;头部配备了远近摄像头,用于实时录制和传输图像;胸前安装的多功能集成控制台,让航天员在月球表面的操作更加简便高效。

与中国空间站使用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相比,登月服更加“修身”,不仅更合体,还增强了航天员在不同姿态下的适应性。登月服的外部设备元件小型化、集成化程度更高,重量大幅减轻,且从外观上看,服装整体显得更加协调精致,富有美感。此外,登月靴的防护能力也很强,能够有效应对复杂月表地形。登月服更注重航天员的生命保障和工作效率,特别是在月球低重力、复杂环境下,致力于减轻人体的代谢负荷,提升工作安全性和舒适度。可以说,登月服的研发将为我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的完成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我们喜欢把航天梦藏在饱含历史韵味和浪漫诗意的名字里。中国空间站叫天宫、载人飞船叫神舟、月球车叫玉兔、火星车叫祝融……这些中国航天器的名字,都彰显出中国人独有的浪漫。那么登月服叫什么名字呢?据了解,此次登月服征名活动,征集内容为登月服的名称(含创意说明),征集对象为所有热爱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自然人、法人及组织。

(取材于李慧博、孙娜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我国的登月服系统组件设计是针对未来中国载人登月需求而打造的一项创新设计,既运用了现代工业设计的精妙工艺和高端技术,又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月服功能性、艺术性与文化特色完美融合的特点。登月服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象征,既需要满足应对月球表面严酷环境的需求,又要担负起展现民族形象和传播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

登月服的外观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甲胄形、凌风带、天穹意、玉璧纹、五行色”等元素。这些文化符号在登月服设计中被巧妙提取并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整体造型从中国古代甲胄的凤翅兜鍪、双层披膊、胸甲、膝裙等结构中汲取灵感,结合登月服各部分的防护需求开展创意设计,形成庄重威严又不失灵动的外观;“凌风带”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飘带元素,融入到躯干装饰中,既增强视觉美感,又象征着中国文化中探索与自由的精神,“天穹意”即在手臂、靴子及背包等的线条设计上采用了天穹意象,融入“天人合一”的浪漫哲思,体现出对浩瀚宇宙的向往;玉璧这一历史悠久的器物形象被用于细节装饰,通过玉璧纹样传递出中华文化对圆满和永恒的追求;“五行色”则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色彩上的集中体现,为登月服注入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文化内涵。

此外,登月服还充分体现了功能性与实用性的融合创新。为应对月球表面复杂的低重力环境和登月服本身重量问题,设计特别加入了可拆卸式负重增强外骨骼,有效减轻航天员的双重负担,并增强稳定性;集成下翻式背包是生命维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穿戴更加便捷,有助于航天员更轻松地进入登月服;登月服手套集成了智能感应技术,使得宇航员即使佩戴手套,也能精确地操作复杂的仪器和设备;人机交互界面进一步优化,手臂嵌入式显示屏等多种交互设计,充分考虑了穿戴压力手套后便捷操作的需求,提高了操作效率和可靠性。

中国登月服的亮相,体现了中国航天事业从初步探索到深入太空的重要跨越。从空间站到登月,中国航天已完成从一穷二白到世界领先的伟大飞跃。登月服的设计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展望。通过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登月服不仅是一件航天装备,更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体,激发了公众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取材于李杰、李叶的相关文章)

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厉王【1】说荣夷公。芮良夫【2】曰:“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夷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好利无义,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所怒甚多, 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能久乎?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也。故《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尔极。’【3】 , 《大雅》曰:‘陈锡载周。’【4】是不布利而惧难乎?故能载周以至于今。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既,荣公为卿士,诸侯不享,王流于彘。

(取材于《国语·周语上》)

材料二

义者,百事之始也,万利之本也,中智之所不及也。不及则不知,不知则趋利,趋利固不可必也。以义动,则无旷事矣。公孙鞅为秦将而攻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当之。曩者公孙鞅居魏也,固善公子昂。使人谓公子卬曰:“凡所为游而欲贵者,以公子之故也。今秦令鞅将,岂忍相与战哉?公子言之公子之主,鞅请亦言之主,而皆罢军。”于是将归矣,使人谓公子曰:“归未有时相见,愿与公子坐而相去别也。”公子曰:“诺。”魏吏争之曰:“不可。”公子不听,遂相与坐,公孙鞅因伏卒与车骑以取公子卬。秦孝公薨,惠文王立,以此疑公孙鞅之行,欲加罪焉。公孙鞅以其私属与母归魏,襄庇【5】不受,曰:“以君之反公子卬也,吾无道知君。”

(取材于《吕氏春秋·无义篇》)

注释:【1】厉王:周天子,周厉王。荣夷公:诸侯,荣国国君。【2】芮良夫:周王室大夫。【3】“故《颂》曰”句:大意是《诗经·周颂》中说:“想起有文德的后稷,他的德行能够配天。我们这些吃谷物的人民,没有一个不蒙受他的大德。”【4】“《大雅》曰”句:大意是《诗经·大雅》中说:“文王陈布利益,成就周人事业。”【5】襄庇:魏惠王属臣。

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题。

北大很大

北大很大,大得当我只去了一个“百周年纪念讲堂”,只去到了那个拥有2100个座位、却安静得像一个渺无人烟的广场的礼堂里开了一场音乐会,就顿时感觉到北大之大!北大之大,大在它不仅有大名气、大教授、大校园和大课堂,更在于它有一个文化的大空间与文化的大气场!

2006年11月2日晚,当《红色小提琴》的乐声响彻在“百周年纪念讲堂”时,当全场2100个座位沉浸在音乐中静如鸦雀、而当乐声静止掌声如潮时,我想到了北大才度过的百周年纪念,想到了我所在的上海音乐学院明年的80周年校庆,也就禁不住想到了我们两个学校曾经有过共同的校长——蔡元培。因为,是他为中国的大学教育提出了一个超前的大概念——“以美育代宗教”;也是他,为北大构造了一个“兼容并蓄”的文化大气场。他认为,“美育可以陶冶感情,使人日趋高尚;可以去私忘我,超脱利害;可以使人寄托于美的享受,去掉生活恶习,从而美化人生”。

那天,我在北大献上了一台《红色小提琴》,这是我33年前的旧作。33年过去了,这些作品有没有褪色,是否仅仅是历史档案中的陈列品,而不再有现实的审美价值和时代意义?我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北大。

音乐会开始了。纪念讲堂音响之佳和听众之安静都令我惊讶!因为,这是音乐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硬件”与“软件”。在拥有2100个座位的礼堂中,一把小提琴的声音竟然可以穿透每个角落,弥漫整个空间;而听众的安静甚至可以令人清晰地听到翻阅节目单时的窸窣声。这时,你就能从一个侧面感觉到北大之大——一个比音乐厅声响还好的大礼堂和一批有着大文化背景的大学生。

大学、大学生、大校园、大礼堂,使我又想起了20世纪的一位最最著名的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1905年,年仅26岁的他,就同时在狭义相对论、光量子假说和光电效应三个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和对运动、能量、光和力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而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则提供了从微观夸克到宏观宇宙的物质及运动的图像和规律,为20世纪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可是,就是这位大家中的大家,在大学时只不过是个中不溜的学生,而他的职业身份又仅仅是位专利局的小职员。爱因斯坦一直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他始终不满足于做个中等成绩的学生,而是朝自由、独立和全面和谐的方向发展。他常与几位虽然均系出身理工科、但却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一起研读哲学名著和物理数学论文;同时还在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法国悲剧作家拉辛的作品、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圣诞故事》、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经典名著中享受到“欢乐的贫困是最美好的事”。他们还将这个小组命名为“不朽的奥林匹亚学院”。正是这种在“奥林匹亚学院”里自主、宽松、闲暇、文理兼容、自由交流、非功利地研究生活,才能激发出爱因斯坦无穷的创造力和产生“爱因斯坦奇迹”!

还是这位爱因斯坦,曾对他所钟爱的音乐下过一个非常深刻的定义:“什么是死亡?死亡就是意味着再也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了!”这不仅是对音乐内涵的深刻揭示,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最佳描述。它使我禁不住又想起了达·芬奇的一件轶事:

如世人所知,达·芬奇不仅是位大画家,还是一位大发明家和解剖学家,他为了弄清人体的结构,亲自解剖过30具尸体。当他将人体的骨骼、神经、血脉等各种结构系统都弄得一清二楚后,突然向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灵魂在哪里?美在哪里?”

我想,他已经回答了他向自己提出的问题,那就是,一个有灵魂的、有美的生命,本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而这也是“生物”与“生命”之区别所在!一个整日沉湎于金钱、物质,而对美毫无感知的人,是一个既没有灵魂,也没有生命的人!

大学,是培养一个又一个“大写的人”的大学校。而人之所以能够得上“大写”,是因为他们有美和灵魂,而美和灵魂才是真正的“无限大”!

大学之大,不在于场地与规模,不在于要像城堡,甚至城市那样大的“大”。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文化大气场,没有一个“兼容并蓄”的文化大空间,那么,“大”又将如何?我想,充其量至多是一个大而无当的文化大卖场而已!

大学再大,也没有校外的世界大;大学的课程再繁多,也不如外面大千世界的绚烂。天外有天,大外有大,让我们从大学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走向灵魂与美的彼岸!

北大很大,它会越来越大,而当它与莫扎特紧紧拥抱时,就一定会变得更大,更大!

(取材于陈钢同名散文)

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