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库

上海市金山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语文质量监控(一模)试卷

日期: 2025-04-02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积累应用(10分)

阅读(7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略谈数字媒介时代的____

徐粤春

①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推动了互联网、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媒介的高速迭代,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给文艺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在中外文艺史上,媒介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文艺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深刻改变了文艺的创作方式、产业形态和发展格局,带来了文艺生产关系的全新变革。在媒介的深度介入下,文艺评论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②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媒介只是文艺创作的工具或手段,是文艺作品的载体,而现在,媒介改变了人们对文艺的体验、感知和理解,从根本上改变了文艺发生和接受的心理机制,媒介成为文艺本身,逐渐具备了本体性特征,甚至一步步成为文艺创作的主体。以ChatGPT、GPT-4o、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展现了人工智能超强的艺术制作能力,在诗歌、小说、图像、音乐、影视、动画等领域已有了广泛的应用,意味着人工智能作为文艺创作的主体已具备现实可能性。

③相应地,与文艺创作相伴相生的文艺评论的主体、客体、受众、传播途径也已媒介化,媒介越来越成为评论者无法绕开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艺评论迎来了不同程度的媒介转向,媒介与评论正在互联网上合流。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即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在对文艺作品作出评论时,要考虑这四个要素。在数字媒介时代,文艺评论在这四要素之外还要增加“媒介”这个要素,成为第五要素。在很多时候,缺乏媒介要素的评论,是不完整的评论。文艺评论要素的重组势所必然。文艺评论的理论来源更加广阔,除了哲学美学、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等传统领域的理论成果和批评方法外,还要把网络理论、媒介理论等新兴理论资源纳入工具箱,如此,才能形成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文艺评论话语和方法。

④当下文艺评论的深刻变革,不只是表面上的从传统印刷时代过渡到网络时代的媒介和场域变化,更应该注意的,是隐含在其中的文艺评论机制的重建。传统建立在纸质书籍和报刊上的文艺评论,追求学理性、规范性和专业性,同时具有滞后性;评论文章的受众也相对小众,其关注度、辐射面和影响力大多局限在小部分与评论对象相关的人群之中。在当代,文艺评论的创作者开始不仅仅依赖于纸质书本或文章,而是随时随地在各种网站、客户端、公众号、APP等新平台上,通过留言、弹幕、图文、视频等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呈现出即时性、低门槛、交互性、多样式、大众化等特点,能够迅速表达观点、唤起共鸣、影响创作。

⑤但与传统的文艺评论相比,新型文艺评论形态背后,其实隐含网络平台的资本逻辑与商业逻辑,容易陷入资本化、圈层化、粉丝化的危险,也更容易使原本学术意义上的观点讨论演变成网络舆论事件,变成一种派系之争、利益之战。在“流量即是财富”的时代,评论家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特别是受到来自资本、粉丝、舆论等各方面的压力和影响更明显。在互联网平台,人人都是评论家,看似自由,实则每个人都受到媒介影响,受到资本无形裹挟。面对文艺评论运行机制的改变,保持清醒的认知非常重要。

⑥在当今的文艺领域,传统的文艺评论在体制性的支撑下依然有效运行,但它的话语权、引领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受到严重挑战。依托于数字媒介的新型文艺评论日益发展壮大,成为最具活力的文艺评论力量。2023年,网络文学作者规模达2405万,网文作品数量达3620万部,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5.37亿人。网络影视、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等数量呈海量增长。网络文艺在哪里,新型文艺评论就在哪里。如网易云音乐2022年乐评报告显示,平台月活跃用户数达1.82亿,近半用户听歌的同时会看评论区,日均产生64万条评论,已积累4亿条乐评。可以说,新型文艺评论已深度介入当代生活,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精神文化活动。

⑦从评论的主体看,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有着自己的审美旨趣和评论语汇,是网络文艺的创造者,也是新型文艺评论的写作者。文艺评论呈现明显的代际差异,新生代与“传统代”在评论场域、评论题材、理论资源、话语方式上有明显差别,如何加强对话,靠拢而不并拢,交融而不消融,保持艺术形态和审美追求的多样性和通约性,是文艺评论生态建设的重要课题。在时代的现场,始终是评论的本质属性。如果数字媒介是时代场域的话,那么我们新生代在场,而传统代大多不在场。与此同时,新型文艺评论目前专业性还有待强化,与普通网民的大众评论同体共生,专业批评主体的建构还在路上。新生代进入批评主体的角色,传统代进入时代文艺的现场——这个“双向进入”,是数字媒介时代文艺评论生态重塑的主题。

⑧作为文艺评论工作者,我们已意识到,文艺评论的全方位变革已来临,我们应及时观察其生成过程,辩证看待其发展,更准确地把握当下文艺评论的新趋势新特征,提高驾驭媒介能力,主动迎接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要时时记得回望文艺评论的初心使命。文艺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文艺评论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自我确认,是人类自我表达的权利,是实现人类精神的完满的重要途径。这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人的本体功能和主体价值须臾不可忘却和丢弃。因此,不必害怕会被媒介取代,没有“人”的文艺评论也不能称之为文艺评论。文艺评论要做的,是担负起自己的文化责任,站在智慧山顶,鸟瞰文艺风云,擂起社会进步的鼓点,敲响人类文明的钟声。

(选自2024年11月4日《文艺报》,有删改)

3.以下填入文章标题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     )。

A.文艺评论的主体  B.文艺创作的主体  C.文艺评论的变革  D.文艺创作的沿革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铁煏弄孵出的爱情

苏沧桑

那时候,晒纸不叫晒纸,叫烘纸。

那时候,晒纸房叫铁煏弄、煏弄。

那时候,他十六岁,她十五岁。

煏,是富阳土话,用火烘干的意思,铁煏弄也就是烘房,专门用来烘干手工竹纸的房子,格局狭小,称为“弄”。外墙用砖头垒砌而成,中间夹缝里是一个巨大的烧火灶,房里安放一道几十米长的焙壁——长方形的盛满水的铁柜,俗称烘缸。柴火日夜燃烧,一百度的水温传递到烘缸上,晒纸人将半干的湿纸从板上“牵”下来,托到烘缸壁上,用毛刷横竖刷扫,十来秒钟后,将烘干的纸揭下来,便是一张元书纸。

那是一个奇怪的洞天,常年没有冷暖,常年弥漫着水蒸气、纸的味道、汗的味道。那又是一个热闹非凡的社交场所。那时候,生产队集中做纸晒纸,村里老老小小不到天大冷就过来烤火取暖,其实为了聊天凑热闹。

煏弄外,柴火终日噼啪作响,煏弄内,欢声笑语比水蒸气更热腾,烘出了纸,也烘出了姑娘小伙水润的肌肤,筋道的骨骼,以及爱情。

多年前一个春天的清晨,朱家门村造纸世家后人,十五岁的晒纸姑娘美容走进了离家仅三百米的煏弄,看见了一个猫一样敏捷的身影。晨光从天窗漏下来,照见他紧抿的唇、黑亮的眼睛,他赤裸着壮实的上身,汗水在他黝黑的皮肤上闪闪发亮。他用木制的“鹅榔头”在压干的纸筒上横竖各划了几下,用食指和拇指撮住纸叠右上角捻了一捻,再鼓起嘴轻轻一吹。然后,他揭起一张湿纸,一手托着,一手连同晒帚垫着,迅速托到了烘缸壁前,将纸贴了上去,随之右手里的晒帚快速将纸张刷平实,又回转身去牵纸……后两张纸刷上去后,第一张纸也干了,他转身将纸揭下,轻轻放在一叠新纸上。

他的一揭、一托、一刷、一牵,轻盈迅捷,一气呵成。

美容的祖辈都是做纸的,父亲手艺高超,远近闻名,从小跟着大人在纸槽间出没的美容,早就潜移默化无师自通。“透火焙干”是《天工开物》中竹纸造法主要步骤里的第五个。一般人揭纸就要学整整三年。父亲说,牵纸时,动作要轻巧柔和,不使硬力,否则半湿的纸会破。刷纸、揭纸一定要快捷,稍慢一点的话,纸就煳了。晒纸看起来简单,其实是个“巧活”。

这个熟悉的身姿,不能说技艺已炉火纯青,但在生产队的年轻人里,已经算学得精到的了。

当他停下来,端起水碗喝水,她轻轻走了上去,接过了他——朱中华手里的纸刷。他刚才晒的那一堆湿纸,是废纸,是拿来练手的。

十六岁跟师傅学做纸的朱中华兄弟,是村里最能吃苦的人。生产队里共十六七个年轻人,分成了四组,天天在煏弄里学晒纸,但每一组分到的时间只有三个半小时,朱中华像一枚针一样,哪里有空就插到哪里。

不知几时起,蒸汽弥漫的晒纸房里,人群在朱中华眼里渐渐模糊,视线里只剩下一个个子小小的仙女,红润的圆脸,被蒸汽熏得湿湿的眉睫,嘴角往上弯起,不爱说话,总是羞涩安静的模样。她轻轻接过他手里的纸刷开始“轻歌曼舞”,当然并没有歌声,但他在心里听到了,并且,他觉得这个歌声是暖的,这份暖,一直绵延至他凄冷的梦里。

不知道从哪天起,她在哪里,他就会在哪里。一个烘纸一个揭纸,指尖会相碰,目光会相撞,几年后,他们成了一家人。

成了一家的人,远远不止他们两个,村里几乎所有年轻人的罗曼史,都是从煏弄开始的,热气腾腾的烘纸房,像一个孵蛋器,孵出了一个个造纸人家。然而,三十年后,这些夫妻里,只剩下他俩的身影还在煏弄里忙碌。

有一些阳光钻进了密不透风的晒纸房里,美容轻轻牵起一大张半干的元书纸,往一百摄氏度的壁上贴。贴纸,刷纸,揭纸,旋转腾挪,曼妙如蛇舞。她手上的每一张纸,都来自五百米外的捞纸房。隔了五百米,她仍能听见丈夫朱中华捞纸时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真热啊,真累啊,恨不得像一滴汗水一样落到地上就彻底躺下来。她咬咬牙想,我晒的每一张纸,都是他捞的,他捞的!

五百米外,朱中华把快要冻僵的手伸进电饭煲的热水,白色的热气里,浮现了妻子忧伤的面容。她的笑依然很好看,嘴角弯弯的,露出半截雪白的牙齿,她晒纸的“舞姿”也很好看,她的声音也很好听。从前每晚临睡前,她会轻轻告诉他,今天的纸厚了还是薄了,还会跟他说,今天儿子乖了,还是调皮了……如今,曾经红润的脸,在和从前一样的光线下,却透着疲惫。她看纸的眼神,不再和他一样像看一个孩子,而是透着深深的厌倦。寂静的午后,小士狗趴在浆槽边发出了梦呓,汽车车轮在门外沙沙碾过。隔了五百米,他听见晒纸房里妻子汗水滴落的声音,滴答,滴答,空洞的回音,像一个甜蜜而忧伤的入口。

千百年来,富春江千帆过尽,船到大源镇,便能看见芦苇丛中纸槽如花朵般遍地绽放。

风吹皱了江水,吹走了那些花朵,也吹老了两个做纸的少年。

工人可以说走就走,他俩没法走。工人多少能赚得到钱,但老板赚不到钱。他知道她心里一天都不想干了,却从来不埋怨他一句。

年关近了,她淡淡说了一句:“又要借钱过年了。”

要做最好的纸,就得提升,还要去研修、调研,要自己设计、制造热量更均匀的电热烘缸,烘出更薄更好的元书纸,都得花钱。

小满近了。朱中华五月十五号要去参加北京的一个研修班,而十六号就要开始砍竹子了,怎么办呢?

她又淡淡地说了一句:“放心去吧。”

朱中华是放心的。千里之外的课堂上,他像个小学生一样端坐在第一排。五月的微风从窗外经过,绿影婆娑中他听见了朱家门村后山响起的当当声,看见妻子喘着粗气爬上山坡,笑意盈盈地给兄弟们端上一碗碗亲手做的热饭菜、一杯杯自家酿的葡萄酒。汗水像雨水一样在她通红的脸上流淌,湿透的头发像湿帽子服服帖帖扣在头上,十几根被她拔掉又新长的白发像刺一样迎风而立……

他听见老教授在说,看人和看纸是一样的,不能光用眼睛,还要用时间和心。

(节选自《纸上》,原载《人民文学》2017年第5期,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魏知古传

①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②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③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 (帝)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 由黄门监改紫微令。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④所荐洹水令吕太一、蒲州司功参军齐浣、右内率骑曹参军柳泽、密尉宋遥、左补阙袁晖、右补阙封希颜、伊阙尉陈希烈,后皆有闻于时。

(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注】①咈(fú):违背。②戡(kān)翦:平定剪除。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题。

甲:示弟立志说(节选)

【明】王阳明

夫立志亦不易矣。孔子,圣人也,犹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者,志立也。虽至于“不逾矩”,亦志之不逾矩也。志岂可易而视哉!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也;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

乙:北溪字义·志

【南宋】陈淳

①志有趋向期必之意。趋向那里去,期料要恁地 , 决然必欲得之,便是志。人若不立志,只泛泛地同流合污,便做成甚人?须是立志,以圣贤自期,更能卓然挺出于流俗之中,不至随波逐浪,为碌碌庸庸之辈。若甘心于自暴自弃,便是不能立志。

②立志须是高明正大。人多有好资质,纯粹静淡,甚近道,却甘心为卑陋之归,不肯志于道,只是不能立志。如文帝宽仁恭俭,是其资质,尽可与为帝王。然其言曰:“卑之无甚高论,令今可行也。”却不能立志。武帝上嘉唐、虞 , 志向高大,然又好名,驳杂无足取。

【注】①恁地(nèn dì):如此,这样。②唐、虞:指尧和舜。

写 作(7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