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库

上海市徐汇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学习能力诊断卷(一模)试卷

日期: 2025-04-02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积累运用 10分

阅 读 70分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假说的提出是指研究者依据为数不多的事实材料和已有的理论,通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对所遇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规律性,做出初步的假定。科学研究往往就是从一个假说起步,再找到办法来检验假说。

譬如,为了检验“所有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的假说,科学家便要去找一大堆不同种类的气体来加热。但这种测试并不是要找出证据来支持假说,而是观察这个假说能否经得起种种证伪的尝试。只要有一种气体被加热的时候没有膨胀,就足以破坏“所有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的假说。如果一个反例驳斥了一个假说,那么就会带来一点新知,即那个假说不是真的。观察到一大堆加热时确实会膨胀的气体,不会带给我们知识,或许只是让我们对自己的假说多一点确信。但一个反例就真的能教会我们一些事情。因此,任何科学假说的关键特征是必须有“可证伪性”。

材料二

假说是研究工作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引发新实验或新观测。假说应该作为工具去揭示新的事实,而不应被视作研究的终结。假说的另一作用是帮助人们看清一个事物或事件的重要意义。例如,在进行现场考察时,一个用“进化论”假说武装头脑的人就能比没有这种假说武装的人做出许多更重要的观察。

当第一次实验或第一组观测的结果符合预期时,实验人员通常还需进一步以实验搜寻证明,方能确信自己的设想。即使假说为若干实验所证实,也只能被看作是在实验的特定条件下才获得的。有时,假说的价值在于,以该假说为基点,将研究工作的方向朝四面八方铺展,并且尽可能多地将这种假说应用于各种情况,加以检验。如果假说确实适用于各种情况,则可上升到理论范畴; 如果深度够,甚至可上升为定律。然而,这些具有普遍性的假说也并不能被绝对证实。只是,如果假说能在实验中经受住各种关键性的检验,特别是,如果这种假说符合目前一般的理论,它就能被认可。

当第一次实验或观测的结果不能证实假说时,有时可以用一种补充性假说加以调整,而不是一股脑地抛弃原来的假说。这种修正的过程可一直进行下去,直至主要假说滑稽地附加了一大堆条件。到此,大厦方始倾倒,而代之以另一座大厦,它更合理地综合了现今可以获得的一切事实。

材料三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提出假说:肝脏分泌糖分是由迷走神经控制的。为此,他试着穿刺第四脑室底迷走神经的起端,结果发现肝脏糖原作用显著增加,血糖增多致使尿中出现糖分。然而,贝尔纳很快就意识到,尽管得到的结果很有趣、很重要,实验所依据的假说却是错误的,因为即便切断迷走神经,还是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贝尔纳因此果断放弃了原有的假说。这项研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很有教益。贝尔纳第一次成功地穿刺第四脑室造成糖尿病以后就无法再现这次实验,直至找到必需的精确方法后才又获成功。可以说,他第一次就取得成功确实是幸运的,否则在接二连三的失败之后他很可能会放弃。可见,在实验中孤立地看待那些与假说相悖的事实,绝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化学药物“联脒”可以用来杀死利什曼原虫,这种药物的发现也与假说有关。起初,科学家们的设想是用某种胰岛素衍生物干预寄生虫的葡萄糖代谢。但在研究中,他们发现这种胰岛素衍生物因稀释程度高无法影响葡萄糖代谢,却具有杀死利什曼原虫的特效。这样,尽管原先的假说是错误的,却导致了新的有用药物的发现。

然而,一些幸存的错误假说和概念,不但不能带来收获,甚至会阻碍科学发展。一切矿物质中包含水银的旧观念以及“燃素说”就是两例。后一种理论,长时间阻碍了化学的发展,妨碍了对燃烧、氧化、还原等过程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脱粒机

阿 来

①水电站建成的那一年,县里下来的工程师带着村里喜欢新事物的年轻人一直在晒场上忙活,并且预言,这个秋天的粮食收上来,脱粒的时候,就再也不用有那么多人拿着连枷["]前前后后进进退退地反复拍打了。

②看不见的电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东西。小小的一个开关,啪哒一声打开,它就飞快游走,窜到电灯里放出光明,窜到机器里让所有轮子飞转。啪哒一声关上,电流就飞快地缩回去了。你看吧,当轮子飞转,机器里嗡嗡作响,你要不把开关合上,不让电流飞快地跑到很远的地方,把电灯点亮,让喇叭歌唱,让另外一些机器飞转,那它就像一头母牛被源源不断的奶水憋住了一样,会浑身抖动着嘶叫不已,甚至能愤怒地从牢固的水泥底座上挣脱下来。

③电站刚建成时,机村的男人们为摸清“机器的脾气”,在发电房里围着机器蹲成一圈,看机器嗡嗡地飞转,仪表盘上表示电流电压的指针越抬越高。从县上接受了半年培训的发电员戴上了白色的手套,握住了总开关说:“快去看,电要到村子里去了。”

④这些家伙马上起身往外跑。发电员喊:“预备——起! ”然后,大家都看见了。在村子所在的上方的天空里,仿佛一道闪电炸开,随即慢慢成形,慢慢收敛,最后,变成一轮日晕一样的光,罩在了村子上方。

⑤电给机村送来了前所未有的光亮,人们仍然对为安装机器而在平整的晒场上挖出深坑相当不满。但是新事物总是要出现的。

⑥该到把晒场平整得一平如镜的时候了,这是一个农耕的村庄一年中最为美妙的时光。庄稼地早已追过了最后一次肥,除过了最后一遍草,麦子和青稞正在扬花灌浆。轻拂过,所有日渐饱满沉重的穗子都在缓缓摇晃。麦田像是深沉黏稠的湖,阳光在上面很有质感地动荡。五月,人们修补栅栏; 八月,秋风渐近时,人们用可以制陶的细腻黄土修补晒场; 十月,地里的庄稼收割下来,在高高的晾架上吹干了,麦子和青稞从晾架上抛下来,平铺在修整得一平如镜的晒场上,被越升越高的太阳照着,一地的麦草发出絮语般的细密声响,干草香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然后,男女们排成相对的两行,在有节奏的打麦歌声中挥舞起连枷:

“啪!啪!啪啪!

“水边的孔雀好美喙呀!

“啪!啪啪!

“光滑美羽似琉璃呀!

“啪!啪啪!”

⑦连枷是看得见的,孔雀也是看得见的。但是,现在看不见的电出现了。电不止是把机村点亮,电还能让一台机器出现在机村的晒场上,不用那么多人用连枷来来去去、前前后后、进进退退地反复拍打,就能把粮食从穗子的包裹中脱粒出来。

⑧现在,麦子还在地里灌浆,晒场上的深坑已经掘好,坑底竖起了钢筋,工程师带着人给飞快旋转的机器浇注好一个牢固的基座,安装上机器,接着又牵来一根专门的电线接到机器上。一合上电闸,那台机器就飞快地旋转起来,一捆捆的麦子向着机器跟前输送,最后递到了工程师的手上。他把麦子塞进了脱粒机的喂料口,机器的那一边,细碎的麦草飞扬起来,而一粒粒金灿灿的麦粒,从那铁筛间落下,归到了一个狭长的铁槽里。拉掉电闸,人们挤到停下来的机器跟前,看到片刻之间,那么多麦子被脱粒干净了。

⑨工程师拍拍手,说:“看清楚了,就这么干! ”

⑩这个收获季,机村人的确只用了很少一点人力,很少一点时间,就把往年需要很多时间很多人力的活干完了。

⑪电流从裹着一层胶皮的电线里飞速而至,只要一合上电闸,机器就飞快旋转,把麦草和麦粒分开。机村用脱粒机都两三年了,时不时还有人叹服电力的神秘与机器力量的巨大。只是,这机器的噪音太大,打麦时也不能像过去,男男女女,此起彼伏,应和

着那整齐的节奏曼声歌唱了。手脚稍微慢一点,空转的机器就会发出怒吼。要想休息一下,只好合上电闸,让机器停下。

⑫这时,围着机器忙活的人们四散开去,让疲惫的身子躺进干燥的麦草堆里。身下的草堆很软和,耳朵里却还回荡着机器的声响。阳光从蓝色的天空中一泻而下,稍稍抬起头来,可以看见积雪的山顶,看见收割后显得疲惫而又松弛的田野。耳朵里隐约地响起了过去那整齐的连枷声,还有应和着那节奏的诙谐喜悦的歌唱:

“水边的孔雀好美喙呀!

“光滑美羽似琉璃呀! ”

(有删改)

【注】连枷,一种农具,在一个长木柄上装上一排木条或竹条,可用来打谷脱粒。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题。

①吾友范象先,有园在横涝野塘之南。四面榆柳,阴翳小池。池上梅花两树,婆娑相对,苍枝老骨,纵横屈曲,挑檐而上。范子乃结高楼以临之,倚楼而歌曰:“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已复笑曰:“如李迪诗,不过得花之幽韵闲淡而已。吾家老梅,正如碧眼胡僧,修眉露额,又若毒龙怒虬,纷挐构斗于广莫之野,攫爪迸鳞,鬼怪万状,度他梅讵足与此君争席?庶几钟贾山之嘉树,四贤祠之紫藤,差鼎足矣。”

②陈子适来,曰: “吾尝闻往年探梅者,过寿安寺中,寺僧为游客所困,至折而为薪。而其次惟光福玄墓之傍,薄雪轻云,漠漠数里,一快生平。然村人率以种梅为业,不复有品题护持,与梅花两相韵者。古今梅花之知己,仅得林逋君。后迄二百年,而有范子依微独立于暗香疏影之外,何异处士孤山? ”

(【明】陈继儒《梅花楼记》)

①十七日,携酒至郑薇令之园。园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气在襟袖。临池数株绿萼玉叠,红白梅相间,古干繁花,交映清波。其一株横偃池中。余酒酣,卧其上,顾水中花影人影,狂叫浮白。口占二绝句,大醉而归寓。

②二月朔,天初霁。薇令语余:“家园梅花尚未残,可往尽余兴。”欣然诺之。在长圻遇九年前梅花主人,已不复相识,盖颜貌之衰可知矣。为薇令述之。薇令曰: “人生逆旅,又当乱世,九年之后,尚得无恙,复来寻花,已为幸矣。”其言尤可悲也已!复自念,惟当乱世,故得偷闲山中耳,半月之际,勿谓易得也。

(【清】归庄《洞庭山看梅花记》)

【注】①纷挐:混乱错杂的样子。②钟贾山:位于天马乡境内,传说唐代有钟姓和贾姓人士隐居于此,因而得名。③品题:对人物或诗文书画等进行品评,判断其高下。④林逋,宋代诗人,隐居在西湖孤山,人称“孤山处士”,植梅养鹤,世人称其为“梅妻鹤子”。

写 作  7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