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云南省丽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复习统一检测(12月)生物试卷

日期: 2025-03-31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甘肃陇南的“武都油橄榄”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果肉呈黄绿色,子叶呈乳白色,均富含脂肪。由其生产的橄榄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橄榄油在室温下通常呈液态
B、 苏丹Ⅲ染液处理油橄榄子叶,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 油橄榄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减少,有机物的种类增多
D、 脂肪是由三分子甘油与一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
心肌损伤诱导某种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细胞,随后该巨噬细胞线粒体中NAD+浓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减小,引起有机酸ITA的生成增加。ITA可被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L转运到细胞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呼吸为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过程提供能量
B、 转运ITA时,载体蛋白L的构象不会发生改变
C、 该巨噬细胞清除死亡细胞后,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减小
D、 被吞噬的死亡细胞可由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
硝态氮()可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氮素营养,硝酸还原酶(NR)是植物利用转化为的关键酶。兴趣小组探究了硝酸还原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催化能力,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添加物的顺序为硝酸还原酶→硝态氮→缓冲液
B、 pH为7.5时,NR为化学反应提供的活化能最高
C、 NR在pH=6时活性较低与其空间结构有关
D、 影响NR活性的因素还包括温度、量以及酶的量等
下图是某雄性动物精巢中细胞进行分裂时,相关物质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图不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B、 若该图表示人体内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则a=23
C、 若a=1, 则该图可以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
D、 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中核DNA数量变化,则BC段染色体数∶核DNA数=1∶2或1:1
人类隐性遗传病M的致病基因用a表示。图1是某患病家族的系谱图,图2是该家族部分个体相关基因的电泳条带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A和a的本质区别是碱基种类和数目的不同
B、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若7号个体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后代患M病的概率为1/8
D、 调查M病的发病率需对多个患者家族进行调查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两类重要的可遗传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导致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均发生改变
B、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为基因重组而出现基因型为AA、Aa、aa的后代
C、 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D、 二者均是生物变异的来源,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024年3月北京大学薛进庄教授带领的考察团在醴陵发现距今3.6亿年左右的古植物化石资源,该发现在研究生物进化方面有着重要科研价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古植物化石的发现可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
B、 古植物进化的实质是古植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 地球3.6亿年前的特殊环境使得古植物产生更有利于其生存与繁殖的变异
D、 将古植物化石中DNA 与现代植物DNA进行比较,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
科研人员对老鼠进行“记忆移植”实验,在黑暗环境中通过多次电刺激,使老鼠产生对黑暗的恐惧反射,老鼠的情绪记忆由原来的“喜暗怕亮”转变为“喜亮怕暗”。科研人员抽取“喜亮怕暗”实验老鼠脑内的蛋白质分子注射到普通老鼠脑内,普通老鼠也转变为“喜亮怕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 在建立“喜亮怕暗”的过程中,电刺激是非条件刺激,黑暗环境转化为条件刺激
C、 抽取的蛋白质可能含起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作用后不会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D、 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症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严重腹泻后,若只喝水而不及时补充盐,则可造成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下降
B、 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C、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D、 即使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是过于剧烈,内环境的稳态也有可能被破坏
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光可增加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从而促进生长素被氧化为3-亚甲基代吲哚,后者没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为验证该原因,科学家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麦幼苗进行实验。将小麦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对照组,对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光照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麦幼苗的高度,并测量两组小麦中3-亚甲基代吲哚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植物的尖端可以通过极性运输将生长素从向光侧运向背光侧
B、 甲组应用适宜强度可见光照射,乙组用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照射
C、 生长素主要在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中由色氨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
D、 实验结果应为甲组比乙组长得高,3-亚甲基代吲哚的含量也比乙组高
黄猄蚁食性杂,可捕食柑橘灰象甲、柑橘潜叶甲等多种害虫,并能驱赶天牛和蝽象等,防止它们在柑橘上产卵,是柑橘园中害虫最大的天敌。黄猄蚁的繁殖盛期及活跃期与柑橘园中害虫发生期基本吻合,果农利用黄猄蚁进行害虫防治,并辅之以人工捕捉害虫,基本上可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将害虫控制在较低水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柑橘园中的全部柑橘、柑橘害虫和黄猄蚁不能构成柑橘园生物群落
B、 利用样方法调查柑橘害虫虫卵的密度,有利于监测和预报虫害的发生
C、 柑橘潜叶甲以柑橘为食时,通常可获得柑橘同化量的10%~20%
D、 利用黄猄蚁可防治柑橘害虫,这属于生物防治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表示相关器官,a、b、c表示相关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垂体,其分泌的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
B、 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其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
C、 乙表示下丘脑,细胞上含有激素a和激素c的受体
D、 当激素c的水平降低时,激素a、b的水平也会降低
“筛选”是生物技术与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胚胎移植前,需对通过体外受精或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进行质量筛选
B、 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从分子水平筛选能产生多种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C、 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时,需从分子水平及个体水平进行筛选
D、 发酵生产中,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
多种方法获得的早期胚胎,均需移植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均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
B、 胚胎移植前可取滋养层的细胞鉴定性别
C、 ②过程需用电刺激、Ca2+载体和乙醇等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D、 ③可通过②技术实现扩大化生产,①②可通过③技术实现性状改良
聚乙烯塑料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俗称“白色污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军教授偶然发现装米的塑料袋上有许多孔洞,还有黄粉虫幼虫和成虫爬出。带着这些疑问,杨军教授分离出黄粉虫幼虫消化道的微生物后,先进行了富集培养,随后进行了选择培养,最终成功分离出塑料降解菌——微小杆菌YT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室一般用湿热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B、 富集培养和选择培养都可以增加塑料降解菌的数量,且都要以塑料为唯一碳源
C、 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YT2的数目,平板上观察到的菌落数一般要比实际的活菌数少
D、 若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YT2的数目,往往比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得到的数目多

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