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日期: 2025-04-09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是属于(     )
A、 公元前8世纪
B、 公元前9世纪
C、 公元8世纪
D、 公元9世纪
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A、 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 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 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 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在一位七年级同学的历史探究学习中出现“夏朝”“春秋战国”“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内容,那么这位同学探究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25年,刘秀称帝
B、 光武帝时候,国家释放奴婢
C、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D、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作者是(       )
A、 华佗
B、 张仲景
C、 司马迁
D、 蔡伦

非选择题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因素。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   秦孝公重用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

——《战国策秦策》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思想体现的学派名称。并根据材料三归纳出商鞅推行改革坚持的原则。

材料四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4)指出秦最终统一中国的时间以及秦统一六国的意义。

材料五   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

——摘编自邹纪万《秦汉史》

(5)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建立的对地方进行管理的行政制度名称。指出秦统-后为巩固统治在统一文字和货币方面的具体措施。

(6)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和由此得出的历史启示。

汉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王朝,确实是一个伟大的王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朝初年的社会现象。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刘邦及其后继统治者为解决汉朝初年社会现象而采取的政策名称。)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名称。

材料二   为共击匈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应募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一年多返回。公元前126年,张骞回到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文化文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西传播。

——摘编自《张骞出使西域》

(3)根据材料二,指出张骞出使大月氏的目的。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后来汉朝为管理区域而设置的机构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的意义。

材料三   战国末期,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秦汉在广阔的疆域内和众多的民族间第一次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并为巩固统一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为两千年中国古代的历史走向奠定了坚实基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趋势是统一。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5)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为巩固大统一所采取的政治方面的措施。

(6)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汉时期采取一系列巩固大统一所产生的作用。

(7)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趋势。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