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时作业

日期: 2025-04-08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下图的组织于1949年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是一个相当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共同体,1991年6月28日,该组织在布达佩斯正式宣布解散。关于该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经济互助委员会
A、 按照苏联模式对成员国家进行了内部改造
B、 苏联通过它使西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
C、 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市场经济轨道
D、 由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下列史实与苏联模式的推广不相关的是(  )
A、 “经互会”的建立
B、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
C、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晓夫是改革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段论述是指赫鲁晓夫改革(  )
A、 推动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B、 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 促进了苏联轻工业的发展
D、 实行多党制从而导致了苏联解体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谷物及畜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似乎表明赫鲁晓夫改革走向了成功,但最终却失败。其失败根源是(  )
A、 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改革认识不足
B、 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
C、 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打破苏联模式的框架
D、 改革目标侧重于与美国展开大国争霸
1970年,苏联科学家萨哈洛夫等人发表了一封呼吁书,要求扩大加盟共和国的自主权和企业自主权,遭到勃列日涅夫的拒绝,而且被苏共公开批评。该事件表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
A、 旨在加强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 抑制了苏联自然科学发展和言论自由
C、 促进了苏联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
D、 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苏联模式的弊端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
C、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D、 苏联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很多苏联时期的官员认为,戈尔巴乔夫在西方的忽悠和鼓动下,把苏联带向一条不归路,但西方国家则认为戈尔巴乔夫是世界英雄。由此可见,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  )
A、 世界范围内基本趋于相同
B、 不同时代存在不同的解释
C、 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观点
D、 官员与民众意见大相径庭
东欧剧变在政治上的表现是(  )
A、 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B、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C、 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D、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苏联解体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
A、 建立健全计划经济体制
B、 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C、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D、 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东欧各国历史发展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都是二战的战胜国
B、 都属于工业不发达国家
C、 都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
D、 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