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日期: 2025-04-07 单元试卷 来源:出卷网

新经济政策

1920年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政府必须调整政策。由此可知,苏俄调整政策的目的是(  )
A、 学习西方科技,开启国家近代化
B、 集中全国资源,迅速实现工业化
C、 建设集体农庄,促进农业集体化
D、 调动生产者积极性,促进经济恢复
1921年,苏维埃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苏维埃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 加快发展市场经济
C、 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
D、 实现国家工业化
列宁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列宁强调了新经济政策(    )
A、 没有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
B、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新思路
C、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1922年年底,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组成的共和国联盟成立。当时处于(  )
A、 十月革命时期
B、 新经济政策时期
C、 国内战争时期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苏联的工业化

下面是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比重示意图。图中信息表明苏联(  )

 

A、 成为工业国家
B、 工业产值跃居世界前列
C、 建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 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农业集体化

苏联模式

列宁指出:“我们的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B、 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立了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该企业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当时主要制造拖拉机等民用机械。这一企业的建设(  )
A、 推动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推动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 有助于苏联农业的现代化
D、 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这句话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不符合农民利益
C、 忽视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导致工业化进程缓慢
D、 农业集体化使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