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山东省泰山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

日期: 2025-04-02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内质网在整个细胞质中混杂延伸,与其他细胞器形成丰富的接触。研究发现,内质网的不同蛋白分别优先与不同的细胞骨架群体相互作用,调节其他细胞器在胞内的分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通过内质网来调节细胞器的分布与细胞功能的实现密切相关
B、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能维持细胞的形态
C、 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游离核糖体,内质网参与其合成和加工
D、 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的作用
细胞更生是指通过干预手段实现衰老细胞年轻化、重现细胞活力的过程。研究者鉴定出一系列促更生因子,其中SOX5蛋白为全新、强效的更生因子,该蛋白可通过靶向激活HMGB2的表达来重塑衰老细胞、重启细胞活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SOX5蛋白可能在不改变细胞身份的前提下促进人类细胞更生
B、 敲除细胞中SOX5基因或HMGB2基因,细胞可能表现出加速衰老
C、 在老年个体体内不存在表达SOX5基因或HMGB2基因的细胞
D、 若细胞处于年轻化进程中,有丝分裂后的子代细胞中端粒可能不缩短
高等植物光合产物蔗糖从叶肉细胞运输至韧皮部薄壁细胞和伴胞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表示H+—蔗糖同向运输载体,②表示H+—ATP酶,③表示载体蛋白,韧皮部薄壁细胞内能积累高浓度的蔗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胞间连丝运输蔗糖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 蔗糖经①运输至伴胞内不需要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C、 ②作为运输H+的载体,也提供ATP水解时所需的活化能
D、 蔗糖经③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中,③的构象发生改变
32P标记基因型为AaXBY的某一精原细胞所有染色体DNA的两条链,让其在含31P的培养液中进行细胞分裂,分裂过程中的细胞类型如图1。其中某个细胞(M)中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2所示,此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M属于类型丙,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互换
B、 形成M至少经历一次甲类型细胞所处时期、一次胞质分裂
C、 与M来自同一初级精母细胞的另一同期细胞可能有3条含32P的染色体
D、 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则培养液中会出现4种基因型的精细胞
进化拯救指生物种群面临致死环境胁迫时,能够通过适应性进化摆脱灭绝命运的过程。下图为某种群由温和环境到胁迫环境下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其中字母代表不同阶段,方框内点的不同形状代表不同表型,点越多代表该种群数量越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由A阶段发展到B阶段,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
B、 温和环境中,协同进化导致A阶段的物种多样性比较丰富
C、 B阶段种群中虽然含有能适应胁迫环境的个体,但仍可能会灭绝
D、 种群由C阶段发展到D阶段,可能出现了新的可遗传变异
研究发现,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可通过调控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促进细胞自噬。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增进胰岛素敏感性的蛋白质,其能够激活AMPK调控骨骼肌细胞自噬,改善肥胖小鼠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敏感性和线粒体氧化代谢水平,并使小鼠炎症反应降低。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营养缺乏的条件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的活性可能降低
B、 脂联素可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合成肌糖原来对抗1型糖尿病
C、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被激活后,有利于葡萄糖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供能
D、 若将肥胖小鼠骨骼肌细胞中脂联素受体相关基因敲除,该细胞炎症反应会显著升高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激活免疫细胞,进而诱发局部红肿的炎症反应,在一些病毒感染患者体内,随着病毒数量的增多,机体会启动“炎症风暴”,以细胞的过度损伤为代价对病毒展开攻击,人体可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机制防止炎症反应过强导致的正常细胞损伤,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a和垂体细胞内相应受体结合,与乙酰胆碱共同防止“炎症风暴”的出现
B、 如果炎症细胞因子与免疫细胞之间发生正反馈调节会导致“炎症风暴”的产生
C、 “炎症风暴”属于特异性免疫过程,是由于机体免疫监视功能过强导致的
D、 巨噬细胞、T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分泌的乙酰胆碱不属于神经递质
气温上升会影响蜘蛛数量,科研人员为探明其机制,研究了高寒草甸在2017~2020年增温组和未增温组的两种蜘蛛织网的网眼大小,网眼大小与捕食对象有关,结果如图所示。在高寒草甸,较小或中等体型的蜘蛛猎物多以禾本科植物为食,而较大体型的蜘蛛猎物则多以杂草类植物为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2019~2020年,增温组弱小皿蛛比洛桑尖蛛所捕获猎物的平均体型偏小
B、 2017~2020年,增温组两种蜘蛛数量的变化与生产者生物量的变化有关
C、 2017~2020年,增温组改变织网眼大小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 增温后洛桑尖蛛提升了中小体型猎物的捕食量
伴随着大量城市生活污水流入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成为了我省湖泊所面临的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改善水体状况,可通过控制排污、清淤挖泥、从湖岸线补植挺水植物、湖心补植浮水植物、打造湿地生态公园等多种措施对其进行生态修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入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各种水生植物等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B、 尽可能多的清淤挖泥可以在减少水体中N、P含量的同时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C、 从湖岸区到湖心区的植物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一定的水平结构
D、 应对补植植物进行定期收割,经处理后可作为饲料等投入生产,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植物甲抗病性强,植物乙结实率高。科研人员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兼有甲、乙优良性状的植物丙,过程如下图所示。关于此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中处理时间的差异可能是甲乙的细胞壁组分比例有差异
B、 过程②中常采用灭活的仙台病毒或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 过程④是脱分化,得到的愈伤组织是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
D、 过程⑤是再分化,细胞分化时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某研究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小鼠卵母细胞的7个甲基化印记控制区域进行DNA甲基化重写,并将一个极体注入修饰后的次级卵母细胞中,成功创造了孤雌生殖的小鼠,操作过程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

A、 上述甲基化重写没有改变卵母细胞的遗传信息
B、 移植后的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滋养层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
C、 甲基化重写可能有利于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Ⅱ并与极体融合
D、 子代小鼠一定为雌性,基因型不一定与提供卵母细胞的雌鼠相同
某研究小组采用滤膜法(如图)对冰激凌中大肠杆菌数量是否超标进行检测。已知饮用水标准为1000 mL自来水中大肠杆菌菌落数不能超过3个(37℃培养48 h)。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该实验不需要对冰激凌原液进行梯度稀释
B、 实验方案应增设一组接种无菌水的组别作为对照
C、 稀释涂布平板法不可用于测定冰激凌中大肠杆菌数目
D、 伊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植物的光保护机制是植物在面对过多的光照时,用来降低或防止光损伤的一系列反应。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和D1蛋白周转(D1蛋白是色素-蛋白复合体PSII的一个核心蛋白)是其中的两种重要光保护机制。叶黄素循环是指依照光照条件的改变,植物体内的叶黄素V和叶黄素Z可以经过叶黄素A发生相互转化(叶黄素循环)。重金属镉(Cd)很难被植物分解,可破坏PSII(参与水光解的色素-蛋白质复合体),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Ⅰ.图1为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科研人员对番茄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测量结果,Pn表示净光合速率,Fv/Fm表示光合色素对光能的转化效率。请回答问题:

(1)强光下,叶片内的叶黄素总量基本保持不变。据图1分析12~14时,叶黄素种类发生了(填“V→A→Z”或“Z→A→V”)的转化,该转化有利于防止光损伤;根据Fv/Fm比值变化推测,上述转化过程引起光反应效率(填“下降”或“上升”),进而影响碳同化。

(2)根据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结合图1数据分析,16时以后Fv/Fm的比值升高的原因是

(3)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是催化上述叶黄素转化的关键酶,该酶定位于类囊体膜内侧,在酸性环境中具有较高活性。在12~14时,较强的光照通过促进(填过程)产生H+;同时,H+借助质子传递体由转运至,从而产生维持VDE高活性的pH条件。

Ⅱ.为了探究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在番茄光保护机制中的作用,科研人员用叶黄素循环抑制剂(DTT)、D1蛋白周转抑制剂(SM)和5 mmol/L的CdCl2处理离体的番茄叶片,检测PI值(性能指数,反映PSII的整体功能),结果如图2。

(4)据图2分析,镉胁迫条件下,叶黄素循环对番茄的保护比D1周转蛋白对番茄的保护(填“强”“弱”或“相等”),判断依据是

构建可利用纤维素产乙醇的转基因酿酒酵母菌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手段之一,思路如下。

Ⅰ.目的基因的选择与获取纤维素降解途径如下

(1)提取总RNA经得到cDNA,需在催化下,在引物的端进行DNA链的延伸,得到上图中三种酶的基因,转入酿酒酵母中,其表达产物在细胞(填“内”或“外”)发挥作用。

Ⅱ.目的基因的整合方法

同源重组是碱基序列基本相同的DNA区段通过配对、链断裂和再连接而产生片段交换的过程。通过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整合到染色体的特定位点可获得遗传稳定的工程菌株,如图1所示。

注:图1中PCR产物3'端在酶的作用下会多一个“A”碱基

(2)酿酒酵母基因组中rDNA有100-200个重复单元,使用重复序列作为同源重组位点的优点是

(3)以酶Ⅰ基因为例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如图1,由图推测,T4DNA聚合酶的作用是,此方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优点是

(4)图1中空白处“?”应使用酶将构建好的基因表达载体线性化处理,转入酵母菌进行整合。

Ⅲ.标记基因的选择

URA3是尿嘧啶合成关键酶基因,常被用作标记基因。另外,URA3编码的蛋白可将外源5-氟乳清酸转化为有毒物质,导致细胞死亡。

(5)为得到成功插入酶Ⅰ基因的菌株1,需将酶Ⅰ基因同URA3一起插入URA3缺陷型酿酒酵母基因组rDNA内部,并利用的培养基筛选存活菌株。

(6)在后续插入酶Ⅱ基因时,为继续利用URA3作为筛选标记,需切除菌株1的URA3。为此需改进表达载体,还应向URA3两端引入酿酒酵母基因组中不存在的同源区段loxP(如图2),该序列由反向重复序列和间隔序列组成(如图2),决定其方向的是,该序列以下图方式排列才能通过同源重组达到上述目的。

(7)此后,需要将菌株1在的培养基上培养,存活菌株即为URA3被成功切除的菌株1'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