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物理试卷库

北京市顺义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日期: 2025-03-31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
A、 米
B、 秒
C、 千克
D、 摄氏度
如图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圆形光斑
B、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C、 日晷盘上有晷针的影子
D、 从泳池岸上看水底比实际浅一些
如图所示实例中,属于防治噪声措施的是(  )
A、 设立环境噪声检测仪
B、 机场周边安装超声驱鸟器
C、 球场外围安装围栏网
D、 航母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热胀冷缩是一般物体的特性,实验室用的液体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制作的,下列实例中利用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是(  )
A、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B、 戴上棉布手套后去拿加热的食物餐盘
C、 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又重新鼓了起来
D、 哈密熔岩塔式光热发电站将太阳光能转化成电能
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并在火星表面移动位置开展探测任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以地球为参照物,“祝融号”是静止的
B、 以月球为参照物,“祝融号”是静止的
C、 “祝融号”在火星表面探测时,以火星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
D、 “祝融号”在火星表面探测时,以火星岩石为参照物,它是运动的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误差就是在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 长度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读几位的方法
D、 随着科技的进步,测量仪器将进一步改进,测量误差最终将被消除
如图所示是一个用光电屏显示液面高度的仪器。它工作时,激光器和光电屏保持不动,通过反射光束照射在光电屏上位置的变化来判断液面的高低。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液面上升时,入射角变小
B、 当液面下降时,入射点位置不变
C、 当液面上升时,反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变小
D、 当液面下降时,光电屏上的光斑将向左移动
该图是甲、乙两辆玩具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在5~15s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0~10s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C、 在0~5s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平均速度大
D、 乙车在0~10s的平均速度比15~20s的平均速度大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实验探究题(共48分。21、22、25、26题4分,23题10分,24题8分,27题2分,28、29题6分)

科普阅读题(共4分)

请阅读《刻漏》回答题。

刻漏

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寒来暑往,花开花谢,从古至今,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变化,周而复始,而时间计量却是片刻不离地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活动。刻漏,又称水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比较精确的计时工具,它是根据流水的量与流逝时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漏壶或箭壶中的水量变化来度量时间的。我国使用刻漏的时间非常早,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大约公元前2070年),到了汉武帝时期则发明了浮箭漏,图甲所示为单级浮箭漏示意图。浮箭漏由两只漏壶组成,一只是播水壶,另一只是受水壶,因为壶内装有指示时刻的箭尺,所以通常称为箭壶,随着受水壶内水位的上升,安在箭舟上的箭尺随之上浮,所以称作浮箭漏。为提高计时精度,人们把单级刻漏发展成多级刻漏,多级刻漏主要由几个铜水壶组成,又叫“漏壶”,如图乙所示,从上往下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箭壶,上面的三个壶的底部都有一个小眼。箭壶的结构图如图丙所示,里面有一个由箭杆和木块组成的箭舟,随着箭壶内的水逐渐增多,箭舟也慢慢上浮,在箭杆上面刻有精确的刻度,根据箭杆露出的刻度,就可以准确的读出时间。每隔一天,向日壶中装满水,将箭壶里的水倒空。东汉以后,我国刻漏最好的日误差已经可以达到在20s左右。刻漏作为古代计时装置,在类型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精度到高精度的演变。而在现代,其原理仍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文化展示和创意设计中。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计算题(共8分,31、32题4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