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化学试卷库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日期: 2025-04-14 中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金刚石
B、 氯化钠
C、 一氧化碳
D、 铜
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下列说法中用途与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 CO用来炼铁
B、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 石墨用作电极
D、 氧气供给呼吸
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氧原子和碳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质子数不同
B、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 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溶液中都含有金属阳离子
D、 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蒸发结晶
B、 稀释浓硫酸
C、 滴管用后不洗插回原瓶
D、 用力塞紧橡皮塞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4个氢原子 4H2
B、 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Al3+
C、 2个碳酸根离子2CO32-
D、 2个氮分子2N
如图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
B、 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守恒
C、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 微粒观: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减少
下列有关空气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滤和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 蒸馏或用活性炭吸附均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C、 炼钢、气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
D、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的是稀有气体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1℃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B、 当A中含少量B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 t2℃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 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
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纯净物:冰水共存物、木炭、生铁
B、 氧化物:氧化汞、葡萄糖、干冰
C、 金属材料:钛合金、玻璃钢、聚丙烯
D、 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B、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爆炸,所以面粉车间可以不关注因遇明火而发生爆炸
C、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 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NH3的合成开启了工业催化新纪元,为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以N2和H2为反应物合成NH3的微观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氮气分子
B、 反应结束后催化剂质量增加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D、 参加反应的N2和H2的质量比是1:3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OH、H+、Ba2+、NO
B、 OH、Ba2+、K+、Cl
C、 CO 、K+、Ba2+、Cl
D、 CO 、Cu2+、NO 、K+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K2SO4、KCl、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K2SO4 , 一定没有Na2CO3
B、 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 , 可能有KCl
C、 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
D、 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

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

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今天是化学实验室开放日,小明带着-包脱氧剂和一包食品干燥剂走进实验室,和小组同学一起开始了令人兴奋地探究之旅 (忽略实验过程中空气的影响)。

【查阅资料】脱氧剂成分是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

食品干燥剂的成分是生石灰。

探究活动一:脱氧剂脱氧原理

【进行实验】

(1)取适量脱氧剂于大试管中,加足量的水振荡,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渣甲;

(2)向滤渣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得到黄色溶液,溶液底部有黑色不溶物。

【得出结论】脱氧剂脱氧的原理是铁粉与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铁锈。

探究活动二:探究食品干燥剂是否变质

【进行实验】

(1)取一包干燥剂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后,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发烫,过滤,得到滤液B和滤渣乙;

(2)向滤渣乙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可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据此判断滤渣乙中有CaCO3

【得出结论】该干燥剂(选填“完全”或“部分”或“没有”)变质。

探究活动三:探究溶液混合后溶质的成分

小组同学将上述实验中的滤液A和滤液B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得到滤液C,他们对C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NaCl、NaOH、Na2CO3

猜想三:NaCl、NaOH、Ca(OH)2

【进行实验】小明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方案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不正确

(2)继续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根据步骤(2)的现象不足以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

小明经过认真思考后,对步骤(2)进行了修改,并做了下面的实验,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记录如下。请你完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三正确

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