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唐人提倡古文,是在文必须有益于世用的儒家传统思想指导下,改革文风文体的一种努力。这种改革几乎贯穿于整个唐代。
中国的散文,一开始是重实用的。随着文学慢慢地与经、史、子学分离,它的抒情特质、辞采和声韵之美也不断被认识和加以有意识地发展。建安、正始间,通篇骈体开始出现,此后,骈文和骈赋便都逐步走向成熟。骈文为中国散文技巧和表现方法创造的新的经验是应该肯定的。然而骈文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内容的社会现实意义,加之它过于追求琐细的技巧,使形式趋向僵化。
文体和文风改革得到顺利发展的,是唐代。在陈子昂明确提出“以雅易郑”①的主张之后,散体的写作逐渐增加。文体的转变是由骈而散,文风的转变是返归质朴。二者实际上都是复秦汉散体文之古,除元结在技巧上有所创新外,大体没有超越汉前散体文的成就。
幸而中唐时期有韩愈、柳宗元出来,开了全新的局面,从单纯的复古走向事实上的创新。韩愈、柳宗元都是深深介入当时现实政治的杰出人物,他们把对现实政治的态度等思想感情宣泄于文章中,给文章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韩、柳古文的最大成就是从空言明道走向参与政治、参与现实生活。有了这一点,才使“古文”与六朝骈文不仅在文体上,而且在文风上真正区别开来。
韩、柳古文的另一成就,是艺术上的创新。他们汲取各家之所长,极大地丰富了古文的表现能力。韩愈的文章往往有儒家谆谆说理之长,又有法家如韩非之善辩,有庄子的想象变幻,又有楚骚之激越抒情。他甚至使用骈句,使行文更富于变化。柳宗元也是这样的大师,他的论说文除了以说理严密见长外,往往犀利有力,取譬常直接进入论旨而使思想深化;寓言以形象生动、嘲讽辛辣、思想深刻而又极其简洁著称。他成就最大的还要数山水游记,创造了一种蕴含着悲愤情怀、明秀中透出清冷、凄神寒骨的意境,这在中国散文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韩、柳文在艺术上集前人之成就而又加以融合创新,为散文艺术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表现天地。
韩、柳古文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主张创新。他们两人都主张兼收并蓄。他们都不以集众家之所长为满足,而是求自树立。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谈到去陈言的三个阶段,事实上便是由学古到创新的过程。柳宗元强烈反对剽贼前作。他们的这些理论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巨大的价值,而且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是,如果从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来考虑问题的话,我们也会发现存在着一些疑问。魏晋南北朝时期注意到了不同文体的区别,注意区分文、笔之别②。萧统甚至明确地将子、史摒弃于他的《文选》之外,不列入“文”。这虽然不能认为是对文学特质的一种成熟的认识,但至少是一个开端,是“文学”观念正在发展的标志。这种发展如果能继续下去,“文学”这样一个理论范畴在我国或者能够发展到一种更成熟的形态。可惜的是,唐代古文运动起来后,这种发展也就中止了。古文家以“笔”为“文”,重新混文、笔为一,从此也就使散文理论一直停留在文章学的水平上。
(摘编自罗宗强《唐代古文运动的得与失》)
【注】①“以雅易郑”是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主张,意思是用高雅替换俗艳。②古人以有韵为文,无韵为笔。
材料二:
散文为什么被称做“古文”呢?原来古文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古代的文字”,另一个是指“古代的散文”,这是中唐时候的作家为了区别于称为“时文”的骈文,给先秦、两汉时代用散文形式写的各种文章所提的名称,后来把他们自己写的散文也叫作“古文”。至于“古文运动”,它所要提倡和学习的,则是要求恢复古代的散文,用这来反对六朝的骈文及其末流。
骈文和古文的不同究竟在哪里,我们且各举一篇具体的作品来比较说明一下。
先来看一篇骈文。南朝的著名作家庾信为了答谢一位王爷送马给他,写了一封《谢滕王赉马启》:
某启:奉教垂赉乌骝马一匹。柳谷未开,翻逢紫燕;陵源犹远,忽见桃花。流电争光,浮云连影。张敞画眉之暇,直走章台;王济饮酒之欢,长驱金埒。谨启。
再来看一篇古文。唐朝韩愈给一个去世的官员王用写了碑文,王用的儿子也送他一匹马,皇帝准许他接受这个礼物,他写了《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
右,今日品官唐国珍到臣宅,奉宣进止,缘臣与王用撰《神道碑文》,令臣领受用男沼所与臣马一匹,并鞍衔及白玉腰带一条者。臣才识浅薄,词艺荒芜,所撰碑文,不能备尽事迹。圣恩弘奖,特令中使宣谕,并令臣受领人事物等。承命震悚,再欣再跃,无任荣忭之至。谨附状陈谢以闻。谨状。
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同是答谢送马的,很便于比较。庾信写的文满是漂亮的词句,每句都使用了关于马的典故,其实只是这样简单的几句:“承你送给我一匹乌骝马,非常骏美而善走。今后,我可以骑着它出游和赴宴了。”可是读者如果不熟悉这些典故就无法了解它的真实含义。显然,没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是看不懂写不来这种文章的,它是为少数特殊阶级服务的。韩愈写的古文就完全不同了,他没有用一个典故,只把自己接受这件礼物的谢意表达出来,对方很容易看懂。对照这两篇文章,可以看出骈文的空洞和做作,古文就自然、朴实得多,而它的读者对象就比较广。
古文运动除了要求从形式上反对骈文对于文字的拘束限制外,还要求从思想内容上反对骈文的空虚无聊和浮华轻艳。所以古文除了有古代散文的含义,还有“古代道统”的含义。因此古文运动从形式到内容都打着“复古”的旗帜。但所说“古道”只是当时运动所需要并且经过他们改造过的儒家的“道”,不可能跟他们口头标榜的所谓古代的“道”一模一样。
(摘编自钱冬父《唐宋古文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