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日期: 2025-04-02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现代文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土文化植根于特定地域的文化体系,是历史记忆与现实实践的结合体。乡土文化是乡土社会的灵魂,是乡村居民共同的精神家园,随着城市化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关于“乡土文化消解与坍塌”的言论甚嚣尘上,当乡土文化被遗忘或稀释时,乡村将失去自我价值与生存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重拾与重塑乡土文化不仅是对本心的敬畏、对传统的回归,寻找文化根基与身份认同的迫切需要。

“重拾”与“重塑”是乡土文化重建过程中的两个关键概念,它们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拾”通常指的是重新获得和恢复已经存在的文化元素、传统和习惯,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化记忆的回溯,确保这些文化元素不被遗失、不被遗忘。二是传统习俗的复兴,即通过社区活动、节庆仪式等形式,赋予其新的意义和形式,其内涵同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造性转化,对其进行再创造,形成符合当代价值观的文化表现形式,即针对环境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对传统乡土文化进行适应性“改造和包装”

____。一方面,“重拾”为“重塑”奠定基础,使得重塑不至于丧失文化的真实与深度。另一方面,激发出新的文化创造性与衍生性。“重拾”强调文化的延续性,“重塑”强调文化的创新性,是一个动态协同、互相促进的过程。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重拾”与“重塑”既立足过去,又展望未来,确保了乡土文化的历史性与持续性,也定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更多文化活力。

(摘编自詹婷《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文化的重拾与重塑》)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乡土文化就是在乡村中的长期共同生活里所形成的乡村特有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与观念体系总称”。当前,对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播、守住乡土文化的根意义重大。

一些人将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相对立,甚至将农村看作文化荒漠,把农村仅仅当作需要进行文化帮扶的对象。事实上,农村具有丰富的文化表达。传播乡土文化是自觉承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命的现实要求。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乡村文化提供了新的文化传播方式,让城乡群众有更多机会在电视、电脑、手机上看到关于民歌、剪纸、皮影戏、木偶戏、节日习俗、赶大集等等的报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饭市”、古树水井、庙会祠堂等公共文化空间逐步退出人们的视野。面对消失的村庄和传统文化空间,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乡村产生了虚拟文化空间,重塑乡村文化空间,还拓展了传统文化资源和产品的价值空间,促进人们的精神生活经历“乡土—离土—返土”的历程,为实现自我表达、促进城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人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基础。

此外,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闲暇时间增多。网络信息平台的推送,从而影响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和闲暇生活习惯,驱动满足精神需求的消费。乡土文化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乡村数字文化建设,借助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等方式,打造嵌入乡土文化的乡村文创品牌。这对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传统村落、乡土生活,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摘编自贾月《新媒体时代乡土文化传播的现实图景与提升策略研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发现大地的星星

迟子建

我出生在正月,是和着风雪的节拍来到人世的,这个季节对极北地区来说,为着节省,一般的人家会把炉火当灯。春夏秋时,拉开窗帘,月亮就来屋子投胎了,都可借上它大度的光。而冬天里为抵御寒风,双层窗格塞了厚厚的锯末,再加上一早一晚气温低,霜花就像玻璃窗娶的俏媳妇似的,浓得化不开,住屋与月亮仿佛隔了两世

但冬夜的光明依然是辽阔的。天黑得早,月亮升起也早。只要不是瘦得伶仃的上弦月和下弦月,月亮都是顶呱呱的天灯,就是一个天然的反光板,天地间因之焕发着乳白的光晕。你可以穿得暖暖和和的,给牲口棚的牛马加草料。女人们串门子不用带手电筒,男人们凑一堆喝酒也不怕回来晚

屋檐结了冰溜子,说明春天张开翅膀了。屋顶的积雪被暖阳融化后,屋檐白天滴答滴答地淌水,它们就被活活冻僵,冻成螺旋状,恰如竖琴。弹奏冰溜子的还是暖阳,待到太阳升高,一点点地瘦下去,矮下去,见晨曦将冰溜子镀上一层乳黄的微光,晶莹剔透得像棒棒糖,咯嘣咯嘣地嚼,嚼得透心地凉。

春天里家家烧荒草、翻地、上粪肥、打垄,做着播种的准备了。我很吃惊那些小小的种子埋进土里,隔不多久,要不了多久,就水灵灵地上了餐桌。

到了夏天,我们会在院子临时搭灶,把餐桌搬到灶旁。这时菜园的茄子豆角和西红柿都下来了,(①),若是再有几片肉加持,炖煮时满院子都是香味了。吃过饭,赶紧拢一堆艾草熏蚊子。蚊烟缭绕时,常有串门子的来,人们喝茶聊着季候天气、家长里短、婚丧嫁娶、生老病死、雷公发怒、河神镇妖等天上人间的事,听得我们这些小孩子 (②),月亮和星星也出来了,极北的星空四季都是花园

秋天一到,风又硬了。燕子离窝了,大雁南飞了,河水枯瘦。人们抓紧时间秋收,因为天这时变得小心眼,常常是庄稼没收完,雪就来了。这时节的女人最忙碌,大人的通常翻新一下,再加一层棉絮,几乎年年都得接裤腿和袖管,不然会冻手脖子和脚脖子。收了秋,腌上咸菜,再腌上一大缸酸菜,赶紧打了糨糊,裁好窗纸

冬天一拉开帷幕,就是一出长达半年的大剧,我们偎在火炉旁吃东西听故事的时候,寻找干枯的浆果和蘑菇,留鸟在树缝中探寻僵死的虫子果腹。一场又一场壮丽的日落染红了西边天,让我们懂得黑暗不是(③)的。人们进入腊月就忙年了,买烟酒糖茶和罐头,买冻梨冻柿子,当然女孩子还要买漂亮的发夹和鲜亮的头绳,让彩蝶先于春天落到我们头上。

我们的日子就在这四季中,随日月和流水,艰辛而踏实、朴素而温暖地缓缓流转。____。记得电灯取代了蜡烛的那天,简直不能相信头顶这颗小小的玻璃圆脑袋,发出的光比蜡烛要亮上几百倍,照明花瓶的蜡花,照亮地板上匍匐的蜘蛛。而镇子首户买了电视的那年,炕上地上站满了人,但见一个灰白的四方盒子通上电后,随着主人拨动旋钮,黑白的画面出现了,要水有水,人能说话,跟看电影一样,却不知放映员藏身何处(④)。我们更忘不了铁轨铺到山镇,第一列火车呼啸而过时,这可不就是森林的神龙么。

我最初走上文学之路,采撷的正是那片土地现世与隔世的花朵。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动物植物,万物的雨露与寒霜,都是我下笔的动力。我很难定义文学是什么,一个是澄明上苍赐予的,要抬头仰望,需低头拾取。一个作家不断深入地挖掘人性之光,就是发现大地的星星,一条河流会唱歌,一朵花会讲前世今生的故事,所有的房屋都是陆地的船,载着芸芸众生,远航。

(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水波烟云,虽无常形,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

与可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谓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条迭遂茂:根茎节叶,牙角脉缕,未始相袭,而各其处,合于天造,厌于人意

(选自苏轼《净因院画记》)

材料二:

古今画水,多作平远细皱,其善者不过能为波头起伏使人至以手扪之谓有洼隆以为至妙矣。然其品格,特与印板水纸争工拙于毫厘间耳。

唐广明中,处士孙位始出新意,画奔湍巨浪,随物赋形,尽水之变,皆得其笔法。

始知微欲于大慈寺寿宁院壁作湖滩水石四堵,营度经岁,终不肯下笔。一日,索笔墨甚急,奋袂如风,须臾而成,作输泻跳蹙之势,汹汹欲崩屋也。知微既死

近岁成都人蒲永昇 , 嗜酒放浪,性与画会,始作活水,皆不及也,王公富人或以势力使之,遇其欲画,不择贵贱,顷刻而成。尝与余临寿宁院水,作二十四幅,每夏日挂之高堂素壁,毛发为立。永昇今老矣,画亦难得,世或传之;如董、戚之流,可谓死水

元丰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黄州临皋亭西斋戏书。

(选自苏轼《书蒲永昇画后》)

【注】①与可:即文同,字与可,北宋画家,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善画水。

语言文字运用(9分)

写作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